数字人民币已推广四年 为什么现在用的人很少?(组图)

数字人民币已推广四年,许多人领到了数字人民币工资,用数字人民币缴纳水电费、停车费,甚至交税。据人社部发布的《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未来社保卡也可能会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尽管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日益丰富,但仍有很多人心存疑虑: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差异在哪里?数字人民币的普及会对百姓生活、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澎湃问吧邀请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秦璇,一起聊聊数字人民币与数字经济。

数字人民币是什么

@默博博: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关系是什么?超发数字人民币会引起通胀吗?

秦璇:首先,数字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数字形式。从形式来说,人民币可以分为数字人民币和实物人民币,这两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主要管理,因此是长期并存的。其次,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也就是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可以减少货币发行成本,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自2022年12月起,数字人民币纳入流通中货币(M0)统计,其数量过大确实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因此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数字人民币超发。比如,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数字人民币钱包设置交易金额和钱包余额上限,以防范挤兑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及风险监测预警框架,以提高数字人民币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geju:数字人民币是中心化的、记账式的。但是现在几乎所有人民币交易都无纸化了,银行转账也是记账,这和数字人民币有啥差异?

秦璇: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不计付利息,也不会向个人客户收取服务费,具有法偿性;而银行转账的对象是我们的银行存款,在利率、转账手续费、到账时间等方面受到银行系统运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和流通中的纸币、硬币一样,可以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双离线支付,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这就使得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更贴近现金的属性。银行转账则不支持双离线支付,需要通过银联/网联进行清结算,而且收付款双方都必须开设实名账户。数字人民币还支持“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牛斗之墟:数字人民币正在加速推广,相对于传统结算方式,使用数字人民币有什么优势吗?

秦璇: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便捷低成本。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持双离线交易,能适应线上线下各类支付环境,还能减少结算的中间环节和手续费用,实现支付即结算,所以数字人民币结算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二、匿名性。数字人民币按照“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 的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三、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结算采用了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可以有效防范支付风险和欺诈行为。四、平台性。不同类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而且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平台的建立可以给用户提供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丰富体验。

@澎湃网友JJzuI3:为什么目前的数字货币建设速度不是很快?

秦璇:数字人民币毕竟是新生事物,人民银行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测试,来评估其对经济金融的全面影响。其实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我国是第一个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国家,但是数字人民币要走向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处理好一系列问题,比如数字人民币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用户持续使用问题、对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激励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等。

关于数据资产与数字经济

@林梓瀚:数据资产化是怎么定义的?数据资产对市场的经济发展、普通民众分别有什么影响?我的个人数据能不能作为我的资产呢?

秦璇:什么叫数据资产化,按照严肃的定义讲数据资产化就是将数据资源与配套服务加工组织成能在内外部市场上带来可计量价值的可辨认形态的过程,这个可能有点太拗口,那么通俗来讲,数据资产化就是把数据变成我们的一种资产,就和我们的车子、房子等是我们的资产一样。现在数据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生产要素,我们国家也在建设数据要素市场,这对国家、对企业、甚至对个人总体来说都是一种利好。对于政府来说,在土地财政趋于疲弱的时候,数据资产的发展能够推动数据财政的落地,带来更多的税收以及财政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将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那么企业在未来的投资融资方面将会带来更多的升值空间。

而对于个人来说,数据资产化有利于形成新的个人资产。个人数据经过确权授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制度安排,能够为民众带来收益,形成新的个人资产。数据资产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确权、运营管理、价值计量等问题,所以如果能够针对个人数据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可以成为我们的个人资产的。不过数据资产化现在还只是处在刚刚开始的阶段,因为数据和房子、车子不一样,数据是可以无限复制的,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泡沫,所以数据资产化在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还需要不断去探索发展,从而进入数据资产化的下一个阶段-数据资本化。

@FREA: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等,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可定价的资产吗?

秦璇:对于个人数据的确权现在是个大难题,尤其是个人能不能向平台企业主张自己的数据产权,这个问题目前比较难解决。为什么呢?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海量的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应用,这个量级大到很难判断具体个人数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这也导致个人很难向平台企业直接主张经济利益。现在国家也在慢慢进行探索调整,通过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平台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个人收益的提升。

@林梓瀚:数字经济对国家GDP的贡献有多少?未来我国怎么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

秦璇:为了合理测算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我们需要明确数字经济的范围和相关核算方法。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基于上述分类框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而且2017 年-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的几大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首先,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所以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建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目前面临的难点。其次,要充分发挥我国在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上的优势离不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也反映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两大部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上,所以对这两者的创新投入和支撑服务体系都会不断加强。最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建设会相互渗透,能够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所以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中还强调了数字化公共服务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