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国内土地真的卖不动,公务员们的工资怎么办?(组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土地财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遇冷,土地财政也面临了后继乏力的困境。

据统计,2022年全国1-2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同比下降29%,卖地收入持续减少。而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仅增长0.4%,几乎是零增长。

这意味着,土地真的卖不动了,开发商不再拿地,上面也对此不抱有太大希望。



公务员工资的压力



土地财政后继乏力,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而公务员工资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大头之一。

据主流媒体报道,财政供养人群数量超过8000万人,占全国14亿人税收的40%以上。这部分费用才是开支的大头。

而且,公务员工资还有一定的增长率,每年都要涨一点。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公务员工资就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很多人都在担心,公务员们的工资怎么办?上哪弄钱来养他们?



应对方式的选择

面对土地财政后继乏力和公务员工资压力的双重困境,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是通过改革税制来增加收入;第二种是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经营权来增加收入;

第三种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来节省开支。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改革税制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也会增加老百姓的税负。比如说,向囤积炒房者开征房产税、向高收入人群征收更高的个人所得税、向移民富人征收资产转移税等等。

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打击富人阶层,但也可能引起社会不满和反弹。







出售国有资产经营权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收入,但也会损失长期利益。比如说,将景区、广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和设施进行资本运营或者打包出售。

这些做法虽然可以缓解眼前的困难,但也可能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引发社会不公和道德危机。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节省开支,但也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效能。比如说,减少一些行政开支、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节约管理、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差旅和招待费用等。

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体现政府的节俭和廉洁,但也可能降低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甚至引发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抵触。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无论选择哪种应对方式,都需要明确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改革的方向是优化财政结构、提高财政效率以促进经济发展;改革的目标是保障公务员工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维护公务员队伍的正常运转,并激发其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改革税制和出售国有资产经营权时,必须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避免让他们为了养活公务员而承担更多的代价。

应合理调节富人阶层的税负,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对普通老百姓增加税收或收费。

土地财政后继乏力表明房地产市场已失去原有的动力,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们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

此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创新,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公务员工资压力大表明公务员队伍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化编制制度改革,精简冗余人员,提高人均工作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优秀人才,淘汰无能者;加强培训教育机制,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服务能力。

总结而言,土地财政问题和公务员工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公务员工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