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llhot.net/images/2023/08/15/252ff7c6e147f5a1e885521ede8f439e.jpg)
专家指出,中国近期在外资方面,陷入重大危机,其严重程度已不仅是断崖是下降,可说是外资断流。 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近期在外国投资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方面,陷入重大危机,今年第二季的投资金额降到剩下 2022 年第一季的 1/20,专家指出,其严重程度已不仅是断崖式下降,简直可说是外资断流。
X ( 前推特 ) 帐号《薛船长在 LA 》今(14)日发文表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外资在 2022 年第一季,获得约 1,000 多亿美元,可是在 2023 年第二季,仅得到 49 亿美元,呈现外资断流。
《薛船长在 LA 》认为,中国会有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大搞政治正确有关。外资只要反对中国决策,或对中国做法有点意见,就会被中国视为政治不正确,成为遭中国打压或阻碍的对象。在不知何时会被突然贴上政治不正确标签的情况下,外资自然是迅速逃离中国。
X 帐号《勃勃 OC 》则分析,中国呈现外资断流主要有 9 大原因。分别是与俄罗斯结盟、打台湾、私营部门铁拳、来自美国的禁令、对外资进行政治胁迫、最高层指示呼风唤雨朝令夕改、缺乏法制与自由的经商环境、内需骤降、全球经济供应链关系的重新塑造。
《勃勃 OC 》指出,在如此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下,中国外资断流可说是理所当然。
![](https://www.allhot.net/images/2023/08/15/3e5f5d2e27fc32aeb9c0a5a114cab646.jpg)
为了应对外资严重低迷的危机,中国推出新的吸引外资政策。 图:中国国务院
中国政府再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https://www.allhot.net/images/2023/08/15/0af05b8548c1c2b00d3045abd061dce4.jpg)
资料照: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上升期的中国国旗。(2010年4月30日)
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今非昔比,近期更受到《反间谍法》的阴影笼罩。中国国务院8月13日出台24项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再投资。金融学者认为,意见文件由国务院直接出台并不寻常,但有关措施缺乏新意,相信会陆续有更多外资撤出中国。
中国国务院8月13日印发吸引外商投资意见文件,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市场化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三头马车”外资占据重要比重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国臣表示,在支撑中国经济的“三头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当中,外资占据重要比重。
王国臣说:“外资是驱动中国大陆出口很重要的来源。若外资投资下降,可以预期的是,后续出口也会消减。外资的技术带动中国大陆的技术升级。出口产业吸纳了很多的就业人口。若外资下降,中国大陆的失业问题相对来讲也会变得比较严重。”
毕业于山东大学、现居澳大利亚的金融学者司令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当局十分清楚,外资的去留会触发羊群效应。
司令说:“只要有外资依然选择留在中国,其他外资就会跟风而进,因为它们会认为,外商依然能继续存续以及持续性发展。外资这种羊群效应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中国经济出现近年从未出现的下行压力,内需又如此疲软,失业率也居高不下,更加突显了外资在拉动中国经济所起到的作用。”
实际使用外资跌幅或大于官方公布数字
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7%。司令解释说,实际使用外资与名义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情况是两码事。
司令说:“实际使用外资要求的不仅是外资在中国的账面资金,还必须在中国有实际经营、构建,而且已经运作一段时间的主体,统计门槛相对较高,要求更严苛,实际使用外资更能体现外资对于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吸引外资的能力。”
司令说,目前看来,不少外企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仍然持观望态度。
司令:“实际上外资持币观望的心态十分浓厚。市场上,持币者多,雷声十分大,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讨论的风声非常响亮,但实际上,能在中国拿出钱来买地、建厂、加工,实际发展下去的外资比去年更少了,更多外资对中国是用脚投票的。”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王国臣形容,实际使用外资是中国GDP的增长来源,也带动了中国大陆的出口,更重要是带动了中国大陆的技术成长。他认为,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跌幅比官方公布的数据更为严重。
王国臣说:“实际使用外资的减少会冲击到投资、出口、技术升级和就业。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大陆的实际使用外资只有算流进去,没有算流出来。譬如说,美国的一家企业在中国大陆设厂了,或者把资金移转到国外去了,中国大陆是没有统计这个的。”
中国国务院罕有直接出面稳外资
中国国务院上月相继推出促进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政策,现在又出台意见文件以吸引外资,金融学者司令认为,这并不寻常。他说,以往关于刺激外商投资的事务性工作,是由商务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以国务院部委名义出面,这次却由中国国务院直接出面,这表明了外资撤离中国的速度高于中国当局所预期,中国中央政府束手无策,只好以高姿态对外资展现诚意。
司令批评说,这二十多项政策缺乏新意,老调重弹,只停留在舆论宣传层面。这些措施原意是稳住外资,但最终恐怕会适得其反。
司令说:“中国政府再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没有真正的回应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各种诉求。现在外商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要求中国政府践行它出台的文件当中,所列举的各项投资优惠政策,能够真正为在华外资创造良好的、比较宽松的行政、社会、资本、税收、人力资源、土地政策等各方面的宽松环境。但很明显,中国政府现在缺乏资源,也缺乏诚意。这和中国政府向左转、内循环为主,外循环变成辅助的基本战略定位,是不无关系的。”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8月14日的记者会上,有境外媒体提及有外资担忧《反间谍法》,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回应说,企业只要依法合规经营,完全不需要担心。
朱冰表示,以立法形式防范打击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通行做法。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欢迎外资企业来华发展的态度一贯和明确。
司令认为,中国商务部的说法站不住脚。《反间谍法》有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作打压外资的手段。
司令说:“中国政府以往有怂恿它自己的国企还有科研机构赴欧美偷窃关键性敏感核心技术的先例,成为违反国际规则的始作俑者,欧美国家才采取反制措施,出台相关的反间谍法,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现在它也出台一个反间谍法,很明显就是一种报复。”
台湾学者王国臣说,法制模糊始终是外资对中国最大的顾虑。
王国臣说:“中国大陆的立法都是原则性或纲领性的条约,并没有详细的细则,会让民众或者企业无所适从,到底什么叫违反反间谍法或者相关的一大堆数据法、网络安全等,外资是无法安心的了。它们的执法没有一定的规律,不止外资搞不清楚北京当局的底线,就连国有银行或中共高官也搞不清楚。商务部这样说无法抵消外资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