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惹麻烦的“拜家子”亨特给其父的难题何时休?

美国总统乔·拜登(左)和其次子亨特·拜登(右)/AP

最近,围绕被称为“拜家子”(败家子的谐音)的拜登次子亨特·拜登的一系列新闻再度成为美国舆论的焦点。先是6月20日,亨特与司法部就两项联邦刑事税务指控和一项毒品成瘾者持有枪支的指控达成认罪协议,从而可能使他免于入狱。但两天后,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公布两名国税局(IRS)“吹哨人”证词,指控司法部、联邦调查局(FBI)和国税局干预了对亨特税务案的调查。6月29日,亨特在阿肯色州与其私生女的母亲达成赡养协议,相关法律纠纷告一段落。总得来说,亨特达成认罪协议和私生女赡养协议,原本可以使其父在竞选连任之际避免政治上“暴雷”,但国税局“吹哨人”的指控却又使问题复杂化,结合众议院共和党人依旧紧追不舍地围绕拜登家族不正当商业利益进行调查,其对拜登连任竞选的影响仍然扑朔迷离。

一、亨特之于拜登的“麻烦”

长期以来,亨特一系列丑闻一直被视为拜登的政治包袱,始终让拜登如履薄冰。亨特给其父造成的相关“麻烦”可归为三大问题。

一是司法部对亨特税务犯罪与枪支调查。亨特的税务长期面临联邦刑事调查,主要涉及洗钱和迟缴税。其中洗钱问题的证据被明确宣布为证据不足以支持起诉,与之相比迟缴税问题则更容易查证也因此更为实锤,获得了联邦检察官的更多关注。在2017年和2018年,亨特应缴税金额高达150万美元,但均未在纳税申报截止日期前缴纳税款,每年欠国税局约10万美元。尽管亨特已经补缴了税款,但未按时缴纳依旧构成联邦罪行。在枪支问题上,亨特在背景审查中说谎。2018年,亨特在填写购买枪支的表格时称自己并未吸毒,但是考虑到他当时的“不稳定行为”和与他互动的人的叙述,亨特涉嫌明知自己是无权持枪的瘾君子却依旧欺骗政府购买枪支,并在使用非法药物时持有枪支,触犯了联邦法律。

6月22日,亨特在白宫出席其父为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举行的国宴。两天前,司法部宣布与亨特就税务和枪支指控达成认罪协议/Getty Images

二是众议院共和党人对亨特不正当商业利益的调查。主要涉及亨特在2014年到2019年间担任Burisma公司董事期间是否利用拜登的影响力以及拜登是否以权谋私的问题,另外还包括亨特遗落在维修店的笔记本电脑包含的大量电子邮件显示亨特曾试图利用自己父亲的关系为公司牟利,甚至帮助公司规避调查。共和党人借此指控拜登的家族是“犯罪家族”,并力求通过自身所获得的众议院席位多数来查取拜登家族的犯罪证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调查后,国会共和党人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布了拜登家族财务的初步调查报告,其中涉及亨特的财务往来。该报告指出在2015-2017年之间,包括亨特在内的拜登家族成员从外国公司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而其中一些公司与犯罪相关。此外,该报告还指责拜登错误地否认亨特与中国企业存在关系。以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为代表的共和党人称以亨特为代表的拜登亲属利用拜登的姓氏谋私利,兜售影响力,而拜登也“参与其中”。尽管共和党人并没有提供拜登本人身涉其中的证据,白宫也将报告评价为“毫无根据的影射”,但这并不能阻挡共和党人进一步调查的决心。科默表示,该委员会将继续调查拜登总统及其家人的阴暗商业交易,并将之直接与拜登的腐败和国家安全相联系。

三是阿肯色州私生女赡养费案。该争议起始于2019年,当时一位名叫伦登·罗伯茨的女子声称其女儿的生父是亨特。一开始,亨特否认自己有私生女。然而,随着DNA测试确认他是该女孩的父亲,亨特最终在2020年同意每月支付2万美元的抚养费。不过,由于其宣称的收入下降问题,亨特一直试图削减其对私生女支付的抚养费。根据法庭文件,亨特于6月底解决了这一纠纷,与女孩的母亲达成赡养协议。尽管修改后的具体数额不得而知,但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亨特将用自己的画作折抵部分抚养费,并与罗伯茨商讨大学教育基金事宜。作为“回馈”,罗伯茨也将放弃将女儿冠以拜登姓氏的诉求。由于协议的达成,亨特可能会避免本将于7月举行的亨特因拒绝交出财务数据而涉嫌藐视法庭的听证会。然而,该案的最终结果可能需要在7月才能被获知。

二、认罪协议与国税局“吹哨人”

6月20日,亨特与调查其的联邦检察官戴维·韦斯达成了认罪协议。根据协议,亨特将在两项税务轻罪问题(迟缴税)上认罪,并因此被韦斯建议判处缓刑。同时,在枪支问题上,亨特也同意了一项审前分流协议。亨特如果能够在24个月内不吸食毒品并且同意永远不购买手枪,他因“瘾君子持枪”而面临的刑事指控将会被撤销。据透露,毒品对亨特的困扰成为了亨特此番被“轻纵”的理由。在认罪协议达成后,亨特的律师宣布围绕亨特的五年调查被画上了句号。然而,认罪协议却引发了两党的激烈对抗。

民主党认为,认罪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司法部对亨特的调查趋近于结束。认罪协议反驳了共和党关于拜登利用“武器化”的司法部打击政治对手的指控。这种说法源于以下逻辑:韦斯是特朗普任命的负责调查亨特的联邦检察官,调查始于2018年,重点是拜登与中国和乌克兰实体的国际商业交易可能导致的税务和洗钱违规行为,后来又加入枪支有关的调查。特朗普执政期间,司法部没有提出严厉指控。拜登上台后也没有解雇韦斯,拜登领导下的司法部没有停止对其儿子实施调查。因此,韦斯能够与亨特达成认罪协议在他们看来是符合司法正义的,不存在拜登将司法部“武器化”一说。

共和党则认为,认罪协议是亨特因是总统儿子而获得的“甜心交易”。因而,认罪协议的达成进一步强化了共和党主导的对拜登家族涉嫌腐败和司法部“武器化”调查的必要性。而国税局“吹哨人”的指控则更是为共和党调查增添了足够的弹药。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中),监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左一)和筹款委员会主席杰森·史密斯致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要求与一些参与亨特认罪协议的联邦刑事调查的司法部官员和联邦调查局特工进行面谈/Getty Images

6月22日,国会共和党人公布了国税局特工加里·沙普利及另一位匿名证人在4月的证词。在听证会的过程中,沙普利细数了包括韦斯在内的公职人员在对亨特进行调查时所面临的诸多阻力。沙普利披露,自己的同僚们在调查过程中畏畏缩缩,韦斯曾表示自己并非是亨特是否被起诉的最终决定者,这直接与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关于韦斯拥有“全权”的说法相矛盾。此外,韦斯想要在洛杉矶和华盛顿提起诉讼的要求被当地检察官拒绝,韦斯成为特别检察官的努力也被拒绝,使得韦斯难以享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说,沙普利的证词是对司法部官员阻碍调查的严正控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沙普利更是指出自己试图追查有关拜登的线索的尝试被阻止了。此外,另一名身份不明的特工透露,司法部拒绝寻求任何可能导致拜登卷入针对他儿子的税务案件的证据,并且在调查的关键时刻为亨特通风报信。

尽管亨特的律师团队对“吹哨人”的指控进行了专门反驳,但这种反驳无法扑灭共和党日益增长的调查热情。有了“吹哨人”的弹药,共和党力图把对“吹哨人”指控的调查与对拜登家族不正当商业利益的调查结合起来。包括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监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和筹款委员会主席杰森·史密斯在内的共和党人均要求传唤韦斯和“吹哨人”等作证,力争组成针对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将司法部“武器化”的更大规模弹劾调查。更有甚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妮基·黑利已经开始呼吁对拜登进行弹劾调查。

众议长麦卡锡暗示,在“吹哨人”指控曝光后,他打算启动对司法部长加兰的弹劾调查/Fox News

三、共和党猛烈进攻的动力追求

接下来一年,共和党围绕亨特做文章不会太平,主要原因也在于共和党有相当大的动力来不断深究。

首先,亨特确实有料可挖。亨特的丑闻数量之多和可信度之高可谓是寻找拜登黑料的共和党人不可不挖掘的宝藏。单从所传丑闻恶劣程度来看,亨特的丑闻不逊于希拉里的邮件门。希拉里主要涉嫌在“班加西事件”中未尽到充分责任和在邮件门中违反政府机密信息的管理条例。亨特丑闻则被共和党视为存在拜登的以权谋私的可能。此外,从事实层面来看,亨特的丑闻的实锤程度高于希拉里的众多丑闻。亨特的认罪协议就是其中一例。同时,国税局特工的证词也让共和党关于拜登掩盖亨特丑闻的猜测得到了空前强大的证据支持。因此,按照举轻以明重的逻辑,共和党人既然坚持不懈“狩猎”希拉里,那么他们就更加难以放弃“狙击”亨特。

其次,调查亨特可以疗愈共和党人的被剥夺感。在奥巴马执政后期和特朗普执政前期,共和党人掌握了国会的监督调查权,对希拉里展开了长时间的调查,大大损害了希拉里和民主党的声誉。然而,从2019年新国会上台后,共和党人失去了国会的监督调查权,直接“导致”特朗普在2019和2021年两次被弹劾。在特朗普下台后,联邦和地方的检察官都对特朗普这样一位共和党的领袖和前总统提起了调查和诉讼,这被共和党人直接理解为政治报复。因此,共和党人有着极其强烈的被剥夺感。此外,特朗普被起诉而亨特却可能免于牢狱之灾的鲜明对比也让共和党人的被剥夺感进一步增强。这种被剥夺感不但驱使共和党人立志重夺权力,而且让共和党人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想要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调查亨特在共和党看来,就是为特朗普报仇并疗愈自身被剥夺感的绝佳方式。

最后,调查亨特有利于共和党提升自身在2024年大选中的地位。尽管目前亨特丑闻的实锤部分与拜登无关。然而,将亨特“罪人化”本身就必然波及拜登。对选民来说,将亨特的犯罪行为和拜登联系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况,共和党还正在调查拜登是否涉事其中。因此,拜登长期以来塑造的“不太聪明的中产阶级乔”的形象势必会被损害。共和党曾经通过调查将希拉里从美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变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而如今的共和党则想在拜登身上如法炮制。在2020年大选中,拜登获胜的一大原因就是当时他在选民中的净好感度依旧保持了正值。通过对亨特和拜登的调查,共和党希望能够让拜登本就惨淡的支持率进一步下滑,从而让2024年选举更像2016而非2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