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讨好印度,是围堵中国的需要,还是因为…(组图)


内容提要:



1、莫迪访美一周,获得了美国政府与企业家的丰厚礼物;

2、美国讨好印度,只是西方围堵大国的需要?

3、国际资本与跨国公司为何对印度充满兴趣?

3、206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我们。



一、莫迪访美一周,获得了美国政府与企业家的丰厚礼物



一年前,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华盛顿受到的空前欢迎。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为他举办正式宴会;国会两院的领导人不甘示弱,第二次邀请他参加联席会议。这一荣誉以前只授予温斯顿·丘吉尔这样的人;美国的跨国企业家们,包括一直对拜登持有批评态度的明星企业家马斯克,纷纷主动拜会莫迪。全球到访美国的国家领导人很多,如此吸引企业家的,只有莫迪一个。用白宫新闻稿的话来说,莫迪这次访问将“肯定美国和印度之间深厚而密切的伙伴关系”。

6月25日,被中国人称之为莫老仙的莫迪,携带着丰厚的美国礼物,结束了访美之旅。不仅有数份条件优惠的美印政府之间的外交、经济、军事合作协议,还有在离开前的美国最耀眼企业家们的左拥右抱。在与马斯克敲定了好几笔大投资之后的6月23日,莫迪在白宫与苹果、微软公司、亚马逊和谷歌等巨头的掌舵人举办了会谈,这些顶尖的科技企业家不仅宣布要加大对印度的投资,还呼应莫迪的“印度生产制造”政策,呼吁全球的跨国公司与他们一起到印度投资。

会谈后的当天,亚马逊即宣布到2030年,将在印度的投入增加到260亿美金;Alphabet(GOOGLE母公司)的CEO皮查伊宣布,谷歌将在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国际投资高新区(GIFT City),设立一个全球金融研究中心。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则表示,他已经大手笔投资了印度,他正在督促他的生产链配套企业投资印度,并说投资印度意味着“极大发展机遇”。

事实上,为了抗衡巴基斯坦,印度一直是俄罗斯的忠实合作伙伴。印度和美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从未如此深入或密切。


二、美国讨好印度,只是西方围堵大国的需要?








莫迪与美国突然如胶似漆,东方大国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度不过是美国手里的一枚棋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深信,印度最近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外交政策最近变得更加自信,对东方大国更加敌视。美国在这个时候拉拢腐蚀印度,不过是玩一箭双雕的把戏:一边拉拢印度减少俄罗斯的盟友,增强对俄罗斯制裁的效果;一边利用印度制衡东方大国,增大对东方大国的压制力度。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其实忽略了莫迪一直持有的反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努力。印度吸引美国的,不仅是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制衡力量,还有其经济上的巨大发展潜力。毕竟地缘政治上的制衡力量只能吸引美国政府。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才能吸引资本和企业家。

更可怕的是,这两种吸引力叠加在一个印度的身上,才能让美印的这种突如其来的深入和密切的伙伴关系,成为美国政商两界的一致目标。

对美印关系突然加温的原因判断出现偏颇,源于每个人掌握的讯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评价同一个问题的参照物不同,价值观各异。一个庞大的印度横亘在南亚,但在不同的人眼中,有超过100种印度。如同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有人(特别是东方人)批评印度,在政府之中任人唯亲,盛行保护主义,它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人(主要是东方人)指责印度,虚假的统计数据夸大了其增长,在大国自媒体最为流行的对印度评价是:印度GDP的快速增长是因为牛粪都计入了GDP。

有人(既有东方人也有西方人)抱怨印度,在疫情期间受到严重打击,给穷人造成了持久的痛苦。

有人(特别是西方人)认为,莫迪对民主规范的侵蚀和宗派主义的加剧,是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

也有人(特别是东方小粉红)调侃印度,认为印度的民主导致一盘散沙,不够团结也不具备大国政府那样的号召力,因而无法与大国竞争。

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则认为,印度的语言多样性、印度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容易沟通;印度立法的层次与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接近,有利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公平的市场竞争;印度生育率比东方大国高很多,人口更为年轻,具有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印度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适合大规模投资,并容易获得更好的回报……所有的这一切,让印度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经商之地。



三、国际资本与跨国公司为何对印度充满兴趣?








国际资本与跨国公司的企业家们对印度的信心取决于三个部分:

一是人口结构。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和欧盟的劳动力正在萎缩,中国的人口规模从2022年开始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但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印度的人口规模将增长到2040年代后期到2050年代初期。劳动力供应的膨胀将推动印度未来30年的年经济增长率至少多增加一个百分点,而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对需求的拉动将推动未来30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再增加一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基础。2022年,与中国人口相当的印度GDP总量只有3.39万亿美元,低于美国的25.5万亿美元和中国的18万亿美元,也低于日本的4.3万亿美元、德国的4.07万亿美元 。从人均看,2022年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8.8%,美国的3.1%。较低的经济基础,意味着较大的发展与成长空间。

三是较少社会冲突与地缘冲突。印度的经济虽然还比较落后,但其社会体制与经济制度比较稳定,不存在社会制度变革的冲突与风险。除了巴基斯坦,印度与全球其他国家均没有什么剧烈的冲突,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南方国家,都具有比较和谐的国际关系,今后也没有潜在的地缘风险。这是资本与企业家在安排投资、布置生产线时,必然加分的优势。

最近几年,印度在莫迪的“印度制造”口号下推动制造业,旨在抓住西方公司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的愿望,同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占GDP的比重,处于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犹如1990-2010年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那样,经济开始腾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供应链因地缘政治分歧而分裂,印度将是少数几个受益的地方之一,但是最大受益者。为此,莫迪在2020年启动了一项330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使用“与生产相关的激励措施”(plis),奖励从制药到太阳能电池板等14个行业的公司。

彭博社报道称,在过去五年中,印度所有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了80%,达到560亿美元。这对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具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四、206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我们






为了深入了解投资家、企业家对印度经济发展潜力的看法,国证大数据根据人口(代表内需)、劳动力(经济发展支撑)、经济规模基数、最近20年GDP增长曲线、FDI的流入与流出、商品出口潜在增速等因素,假定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预测了中美印今后的中长期GDP规模。结果发现,由于印度的人口、劳动力和出口潜力优于我们,加之国际资本集中投资中国的20年高峰期已近尾声,而印度是后20-30年国际资本集中投资的洼地,印度的经济规模大概率将在2060年左右超过我们。

根据预测模型数据,2060年,印度的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6.5亿的峰值,GDP将达到59.98万亿美元,人均GDP 3.635万美元;中国人口将下降到9.6亿左右,GDP达到59.22万亿美元,人均GDP 6.169万美元。届时印度GDP规模将从2022年的只有我们的18.84%,追上并超过我国,但人均GDP只有我们的58.9%。

实际上印度即使在38年之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如同现在的我们一样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并不需要做出多大改变,或者需要取得奇迹般的改善,它只需要以大致目前8%左右的速度保持增长。

基于现状,这样的预测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们将目光放长远来观察,其实早在1700年,印度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甚至超过了东方大国。

1950年,中国GDP只有207.2亿美元,但印度有219亿美元。几年后中国超过了印度,但1958年左右大跃进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建国后的第一次衰退,到1964年,中国GDP只有597亿美元,但印度有606亿美元。







直到1978年我们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才与印度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历史就是这样,你追我赶。

1978年,中国的GDP只有1782亿美元,只相当于当年美国的7.58%。谁能想到,44年后,中国的GDP增加到18万亿美元,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86%?

2022年,印度的GDP已相当于我们的18.83%,而在2005年,我们的GDP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7.54%。再追到70.86%,我们只用了18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