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大湾区即将诞生!官宣传递重磅信号(组图)

01

万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在2月21日揭开神秘的面纱。

宣布这一消息的,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时间是2月12日她“出席行政会议之前”。据报道,林郑月娥说:

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将于下周四(2月21日)在香港举行有关规划纲要的宣讲会,共同探讨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自2017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写入之后,这个规划的规格不断提高,迅速上升为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之后,第四个国家战略。

一共有11个城市被列入大湾区范围,它们是: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两年来,关于“大湾区”的“官宣”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中央政府,比如发改委、港澳办等;二是香港政府的高层官员,比如林郑月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郑月娥已经是“大湾区规划”进展的重要信息来源。

上图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大湾区规划宣讲会的邀请函”,真实性应该比较高。

这次“宣讲会”的召开,意味着大湾区规划正式揭开面纱。这个新闻首次由香港特首透露,并在香港举行宣讲会,向我们透露了传递了重要信号。这就是:在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里,香港是中央政府确定的龙头。

2018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的12个中心城市,当时文件是这样说的: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由此可见,在大湾区国家承认有四个中心: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这是非常独特的。中国有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京津冀的中心是北京、天津,长三角是上海“吃独食”,成渝是成都和重庆,只有珠三角一下子确定了4个中心城市,占全国“被点名的中心城市”的三分之一。

珠三角(或者说大湾区)就是这样独特,它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两种社会制度、三个省级区域,所以至少有三个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和广州。而深圳的GDP又是区内第一,是科创实力最强城市,所以深圳也必须被承认为中心。

相比其他经济区,大湾区最具市场氛围,带有浓厚的“合伙人圈子”的性质,不像京津冀是个“父子圈”,长三角是“兄弟圈”,多中心是明摆着的现象,这最终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承认。

虽然确定了4个中心城市,其实还是主次分明的。香港汇聚了11.3万亿的资金,远超深圳7.26万亿;而深圳又远超广州的5.48万亿(均为2018年末最新数据);澳门虽然号称四大中心之一,但汇聚资金只有0.71万亿,只有东莞、佛山的一半,被珠海超过。但即便如此,澳门是“正省级”,辈分在这里摆着,人家当年可是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之城”,历史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被确认为香港,这从发布会在香港召开,湾区规划进展多次由香港发布,就可以看出来。

事实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第一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就放在了“港澳台”的章节,原话是这样的:

“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很多媒体引述的时候,都漏掉了上面的第一句话。其实,第一句话跟大湾区规划的出台,是有关系的。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说:“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由于“一国两制”的原因,中央政府的发展规划一般不涉及港澳,大湾区是第一次,开创了先例。

所以,大湾区固然对广东、华南非常重要,但首先是奔着香港、澳门去的。而香港又是重中之重,因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地位至关重要。香港澳门的旁边,就是台湾。让香港、澳门发展好,融入国家大局,对于统一台湾显然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当然,广东是中国人口、经济、财税第一大省,搞好搞活珠三角9城市,对于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大湾区规划的第二层含义,或者说第二个目标。

所以,中央政府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也加冕给了香港。但事实上,大湾区科技成就最大的显然是深圳。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占全国的一半,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目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已经给了北京、上海和香港,深圳仍然没有获得。从中也可以看出,香港在大湾区的分量。

我之前多次在专栏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一线城市之争,就是“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竞争。中国“强科技+强金融”的城市只有一个,就是北京。深圳是“强科技、弱金融”、香港上海是“强金融、弱科技”。现在香港和上海都获得了“强科技”的头衔,如果能坐实这个地位,就可以保证未来50年甚至100年地位不动摇。

此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曾透露了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的定位:

香港主要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澳门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由此可见,香港的定位是最高的,加上刚刚获得“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跟上海一样,也是“5个国际中心”的定位,并列第一。相比之下,年轻气盛的深圳,只能收敛锋芒,继续韬光养晦。事实上,深圳这些年的自我定位一直避免使用“中心”的措辞,应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

02

下面是一组关于大湾区11城的核心数据,其中的人口数据是我根据手机用户人数给出的估算。

此前广东省某大移动电信运营商,曾根据2017年11月大数据估算出深圳常住人口超过2200万,当时深圳手机用户数是2679万。但鉴于香港、澳门人口统计数据比较真实准确,所以表格里香港澳门的人口就是官方数据,只有内地9城市是估算数据。其中只有肇庆人口比官方数据下降,其他城市都出现大幅上升:

大湾区11城主要数据一览:

注:表格里的货币,已全部换算为人民币。“资金总量”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政府收入”,广州深圳为财政总收入,其他内地城市为税收收入,“财政支出”为一般预算支出。内地9城市财政数据,均未包含卖地收入。人口一栏,是根据“手机用户数”推算的“实际常住人口数”,推算依据是广东省某大移动电信运营商对深圳2017年11月人口的推算系数——1个常住人口拥有1.22部电话。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实际生活人口,很可能已经突破1亿人,这比官方公布的7000多万高出很多。其中广深两市人口之和,就突破了5000万人。东莞人口显著超过了佛山,这从小学生人数上也能获得印证。

2、珠海汇聚的资金已经超过了澳门,这意味着什么?横琴新区的高房价,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所以我更看好珠海北部,这里靠近深中通道,靠近未来的深珠通道。珠海的未来在哪里?不是澳门,也不是香港,而是深圳。

3、深圳、广州的“财政总收入”都超过了香港,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深圳的钱大部分交给了中央政府,支撑了中央财政;广州的钱大部分交给了广东省,支撑了广东省财政。

4、深圳的地方财政支出即将超过香港,算上土地基金估计已经超过了。深圳目前“每平方公里的财政支出”在内地城市高居第一,这能保证深圳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但深圳毕竟历史太短,人口增长太快,教育、医疗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需要继续“补短板”。

上图:广东各城市2018年(左)和2017年(右)的手机用户数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公布。可以看出,广东省主要城市人口仍然在迅猛增长。

5、东莞显然开始挑战佛山的“广东第三城”的地位,虽然GDP和汇聚资金总量还有差距,但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加上深圳不断外溢资源,佛山想保住“老三”有点难了。

6、惠州是另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最近几年人口、资金、财政增长都非常快,跟深圳不断外溢资源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深圳才是大湾区资源外溢能力最强的城市,因为深圳人多、钱多而地方超小。香港的资金目前是流向欧美,比如李嘉诚家族的资金,流向内地比较少了。广州面积足够大,能外溢的东西不多。

7、珠江口西岸的城市,都眼巴巴等着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中山这两年经济增长有点慢,江门和肇庆也是,都需要深圳的资源来“加加油”。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之后,西岸会有较大发展。深圳已经计划在中山建设“政策性住房”,此前已经在东莞买地。一个城市的政府,在另外一个城市买地建设政策住房,深圳开了先河。

8、深港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已经确定将成为大湾区的新星,也就是“第二个前海”。前海是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深港之间),河套将是科技创新合作。农历新年之后第一个工作日,深圳市委书记就调研了这个片区,传递了重要信号。

9、但愿2月21日规划公布的时候,可以有更多惊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