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神话破灭?一文揭示越南特殊战略的来龙去脉

导读:近日,越南经济“过山车”一般的增长和下滑受到关注。在美元债务危机和进口下滑的影响之下,东南亚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越南由于2022年超过8%的高增长对比,成为波动最剧烈的国家。那么越南经济究竟如何?本文梳理了越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了越南高速增长的原因,也点明了其经济政策背后,社会和经济结构上的一些局限。越南独立后,长期依靠“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援助,但事实证明,外援并不能帮助一国经济实现独立自主发展。20世纪90年代,越南制定了“融入国际经济”战略,在加入东盟和加入WTO前后,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之后,越南利用引入外资,实现了将出口从资源型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经济结构也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与此同时,越南也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内通过社会活动,提升了本地品牌的认可度。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产业转移,越南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潜力不俗。然而,越南经济总体上依然是“大进大出”的来料加工模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地位上升,越南国内薪资不断上涨,政府寻求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化,对招商引资的政策也有所调整,加上不断发生的企业罢工潮,都会影响越南经济的吸引力。本轮越南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直接原因包括出口下滑、房地产市场动荡、受美元周期影响等因素。长期来看,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局势之下,新型市场的赶超会越来越难,越南要解决劳动力结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维持东南亚经济发展“标杆”的地位,还需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本文原刊于《东南亚纵横》,仅代表作者观点。

“融入国际经济”战略:

越南经济发展的回顾、现状与前景

文|覃丽芳

来源|《东南亚纵横》

▲ 图源:互联网

20世纪末以来,越南参与的多个重要区域贸易协定陆续生效或即将生效,其中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EV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增加了其吸引外资的筹码。近年来,外资向越南转移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际市场上“越南制造”的产品也越来越多。

1 “融入国际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越南语中“融入国际经济来源于英语“international integation”,在该词被正式写入越南共产党文件广泛使用前,曾出现“连接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这两种用法,以上3个越南语词组指的是同一种概念。“融入国际经济”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加入东盟及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过程中提出,1996年正式出现在越南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是革新开放后越南为积极主动融入地区和国际经济分工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在该战略的指引下,越南积极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逐步建立初具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越南于1996年正式参加《共同有效关税优惠协定》(CEPT)和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越南参与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加快了越南融入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步伐。2003年,越南以东盟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2007年,越南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通过东盟签订或单独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年底,越南参与并生效或即将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15项,另有2项正在谈判(详见表1),这些协定对越南吸引外资、发展外贸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目前越南本土企业培养还比较欠缺,享受红利的主要是外资企业。

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关税优惠政策(GSP)为越南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越南《人民报》网站报道,2018年,越南共出具原产地证明(C/O)942371份,同比增长25%;享受FTA和GSP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口产品金额为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通过原产地证明享受FTA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口产品金额为462亿美元,占越南出口到签订FTA市场产品金额的39%。按出口品种看,享受原产地优惠最高的产品依次为:鞋类100%、橡胶和橡胶产品73.5%、纺织品68.2%。当前越南享受原产地优惠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也在不断向越南转移并享受该优惠政策。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国际背景下,区域贸易协定机制成为外资进入越南的强大吸引力。越南政府认为,当前越南企业对区域贸易协定和关税优惠政策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大对优惠政策的利用。

2 提出“融入国际经济”战略前越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对外贸易渠道狭窄

越南自1945年宣布独立后又经历了抗法、抗美、南北统一等战事,外交上也处于长期被孤立的状态。越南1986年提出调整外交政策,但在妥善解决柬埔寨问题、积极改善与主要大国及周边国家关系前,对外经贸发展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从宣布独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苏争霸国际大格局及国内南北分治背景下,与北越政权联系较密切的包括中国、苏联、朝鲜、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经贸往来主要是经济援助。越南南北分治期间,也有一些西方阵营的国家同时保持与北越、南越政权的关系,其中北越与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柬埔寨、伊拉克等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有一定的贸易往来。1964年,美国空军轰炸越南北方并禁止战略品生产技术输往越南北部,开启了美国对北越的贸易禁运。此后西方阵营的国家纷纷与北越政权断绝经贸关系,使其贸易伙伴由1964年的40个减到1974年的24个。20世纪70年代末期越南出兵柬埔寨及中越关系恶化后,长期作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断绝了与越南的正常贸易。此外,西方阵营一些初步与越南恢复经贸联系的国家为谴责越南出兵柬埔寨,也宣布断绝与越南的经济联系,越南的贸易伙伴进一步减少。20世纪70年代末至苏联解体前,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互会”)成员国成为越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越南在国际上的市场急剧萎缩。1984年11月,越南出版的《经互会卅五年》一书指出,越南进口的大部分钢铁、石油产品、化工产品、化肥、棉纱、机械设备均来自经互会成员国;越南在对外贸易中,70%的出口物资输往经互会各成员国。1989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对外经贸交往有所扩大,但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其分别占越南出口比重的57%和进口比重的73.5%。苏联在越南对外贸易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越苏贸易额长期占越南对外贸易总额约60%。

这一时期,越南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主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国家互助和交换的基础上,有极大的政治倾向,不以经济利益为交换目的,不属于现代国际贸易货物自由流通的形式。

(二)对外贸易产品单一,逆差金额较大

越南融入国际产业链之前,进出口产品的品种都比较单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煤、铁矿石、木地板、橡胶、鞋类、刺绣品及工艺品、茶叶、咖啡、酒类、水果罐头、蔬菜、木薯、菠萝、橘子、香蕉、禽蛋等;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农业机械、载重汽车、拖拉机、汽车轮胎、化肥、石油、羊毛、棉布、小麦及面粉、大米、玉米、蔗糖、肉类、奶及奶制品等8。由此可见,当时越南出口产品主要是直接取自于大自然的产品及初步加工的手工艺品;进口产品主要是生活物资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物资。越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却因农业生产模式、长期战乱等原因致使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更没有将进口产品主要用于发展工业。

有学者认为,当时越南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汇出口额太少,无力投资农林海产品的出口加工业;外汇管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机制不适应对外经贸发展需要;不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没有做好对外宣传;出口品质差,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进出口组织不合理,机构重叠,中间环节太多,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国内互相压价;因国外产品优质而购买进口产品,浪费了外汇也抑制了国内生产。革新开放前,越南优先发展重工业,长期处于战时经济状态。在越南共产党建立政权后,由于较长时期深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越南实行“以重工业为基础,合理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重、轻、农”的经济建设路线,集中过多的力量于重工业发展。长期战争和不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越南国内生活物资短缺,工业发展落后,进而外贸进出口的产品形式单一,主要为服务生活和农业生产所需产品。

越南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前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1976年,越南进出口总额仅为10.4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8.259亿美元,出口额为2.141亿美元,逆差达6.118亿美元。1978年,逆差额达10.59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南对外贸易逆差常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1986年逆差额为17.674亿美元。外贸赤字成了越南的一个沉重负担。由于外贸赤字累累,到1986年,越南外贸储备已濒于枯竭,仅够维持一个星期的进口。1986年,越南在白虎油田开始产油并全部用于出口,这对改善越南进出口贸易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越南原油出口350万吨,创汇达5.8亿美元,占其出口创汇总额的27%。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产品、大米等也逐渐成为越南重要的出口产品,贸易逆差状况得到改善。

(三)吸引外资的数量和质量有限

越南引进外资主要是在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但20世纪90年代前引进外资的效果并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越南也曾希望引进外资,但当时的越南对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吸引力。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为越南提供了机遇。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越南曾于1977年颁布《关于外国人向越南投资的章程和规定草案》,但该法案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具体操作依赖行政管理机构裁定,对外商投资的比例和期限进行严格控制,外资占比不能超过49%,越方必须享有对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出口所得外汇收入须存入越南银行,企业经营期限一般为10—15年等规定,难以吸引外资。1978年,越南出兵柬埔寨导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经济制裁,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停止、冻结或削减对越援助,外国组织和个人亦不愿到越南投资。在革新开放前,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主要通过经互会成员国以援建方式进行,其中苏联援助占越南外援总额的80%以上,最具代表性的外资项目是越南与苏联合资的“越苏石油公司”,至今,该公司累计原油开采量仍占越南原油开采总量的60%。苏联解体前,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尝试与越南当局签署油气勘探开采和炼油项目,但均以失败告终。

1988年1月,越南施行新的《外国人在越南投资法》,但在该法案实施头几年吸引外商投资的实际效果不佳。根据越南统计总局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1988—1990年,越南外商直接投资签约项目为211项,合同总金额为16.035亿美元,没标注实际到位资金额,实际上一些签订的合同没有真正落地。1991年,越南共签订152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金额为12.915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为3.288亿美元,资金到位率仅为25.5%。越南在革新开放初期还面临外交孤立的局面,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利用外资方面都比较局限。在苏联解体后,越南进一步调整外交政策,通过中越关系正常化、加入东盟、越美建交等措施,为其融入国际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外资方面才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接受经济援助是越南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形式

在越南抗法、抗美时期,中国和苏联给予越南大量援助,但主要用于支援抗战。在越南战争结束和南北统一后,越南试图摆脱对其他国家的单一的经济依赖,从而寻求西方给予援助。这无疑触及了苏联的利益。后来,苏联利用越南经济和粮食危机将其纳入了经互会的轨道。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面临更加孤立的外交局面,至苏联解体前,其对外经济交往主要限制在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成员国内部。越南南北统一前,中国、苏联等国对越南的援助主要是直接的物资援助,越南统一后的头几年,对其援助仍然是以实物援助为主,但从越南第3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开始,援助的重点由物资援助转向项目建设和人员培训为主的方式,经互会的其他成员国也跟随着苏联援助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该时期,越南利用经互会成员国的援助建设了一批项目,援建项目包括农业、能源、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石油加工、汽车修造、桥梁、道路、医院等。比如,苏联援建水泥厂、磷肥厂、机械厂、纺织厂、制药厂、玻璃厂、陶瓷厂等16;民主德国援助修建或改造轧钢厂、机械修理厂、木材加工厂、建设房屋构建联合厂、教学用具厂、印刷厂、纺织厂等;捷克斯洛伐克援建轴承厂、木材加工厂、鞋厂、火力发电厂、机械制造厂等;保加利亚援建选矿厂、电机厂、砖厂;波兰援建糖厂、机车车辆修理厂、耐火砖厂、混凝土预制件厂等。不过,这些援建项目工程进展缓慢,大部分不能如期完成,为此,越南《人民报》社评表达了不满情绪。但在越南的外国观察家认为,援建项目进展缓慢和质量差的原因包括援助物资不能按时发货、能源缺乏、粮食不足导致怠工严重、越方管理水平差等。越南官方媒体对援助项目的公开指责,表明此种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20世纪80年代,经互会不少国家自身出现经济困难,不愿承担更多对越援助。苏联领导人在1983—1986年的历次经互会首脑会议上,呼吁东欧国家要同苏联一起帮助越南克服困难,要求给越南更多的援助,但响应者却不多。经互会成员国对越南援建的项目不是建立在一般商业利益基础上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也是利用外资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种形式。一个主权国家可以依靠国际援助脱困,但绝不可能以此实现富强。越南统一后,这种国际援助没有了对付共同敌人的目标,也没有经济效益的牵引,必然是低层次的、不可持续的。

3 “融入国际经济”战略下越南的经济发展成就

20世纪90年代,越南提出“融入国际经济”战略后,政府主动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外资成效显著,制鞋、纺织、电子等产业呈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一定发展。在革新开放前后,越南经济增速较慢(低于4%),1988—2019年期间,仅1999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降至4.77%,其余年份经济增长率均高于5%。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越南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但也较快摆脱危机影响重回高速增长道路。近十余年,越南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等措施,更全面、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吸引外资成绩显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璀璨明珠。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急剧变动,越南抗疫措施和成效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效果。2020年越南疫情防控措施得当,在世界各国经济普遍负增长的局面中保持了2.91%的增速,但2021年却因疫情失控导致经济陷入困境。

(一)越南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纵观越南吸引外资的历程,按实际到位资金看,加入东盟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是其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时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让越南吸引外资出现倒退。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越南吸引外资从1998年出现负增长,直到2005年才重新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使越南吸引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暴增,由2005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15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2年,越南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徘徊在100亿~110亿美元,2013年重新回到115亿美元,较上一次危机恢复的时间大为缩短,这体现出越南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增强。2016年以来,世界范围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但越南却逆势增长,2014—2019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速,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年,越南的竞争力指数排名较上一年提升10位,为67位,分数增长3.5分,是亚太地区分数增长最快的国家。2020—2021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越南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出现大幅下降,实际到位资金虽然出现一定下降,但降幅不大(详见表2),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仍属为数不多能保持经济较稳定发展的经济体。

(二)越南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制鞋、纺织、电子产品组装等产业逐步向越南转移。当前,外商在越南投资的制造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文章主要从出口数据分析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在1995年越南主要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出口额为7.655亿美元,鞋类出口额为2.964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已超过水产品出口额(6.214亿美元),在越南公布的出口额的产品中居第一位。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吸引的纺织业、制鞋业就已达到一定规模。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纺织业、制鞋业进入产能压缩期,为越南承接相关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2000年以后,越南的纱、线业等纺织业配套产业逐步发展,箱包、伞、帽等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如图1所示)。为降低企业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增加国内就业,越南政府重视配套产业(越南称为“辅助产业”)发展。以特定经济体为出口市场的产品,企业为了享受原产地规则的关税优惠,需要将配套产业迁移到越南境内。越南以加入区域贸易协定为契机,加快融入国际规则,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2022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采用原产地累积规则,这对越南来说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0年前后,全球电子产品组装及零配件生产逐步向越南转移,现已发展为越南重点扶持产业,产品出口额稳居越南出口额第一。在《越南统计年鉴》中,将电子产品分为“电子产品、计算机及零配件”和“电话及零配件”两大类,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单列统计。越南电子产品、计算机及零配件出口额2000年为7.886亿美元,2020年已跃升至455.764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的15.77%,成为越南第二大出口产品。越南电话及零配件出口额2005年为1040万美元,自2013年至今一直是越南第一大出口产品,约占越南出口总额的20%,主要是依赖韩国三星集团手机业务大规模向越南转移取得的成绩。三星集团自2008年起享受越南高技术产业政策并大规模转移投资,次年电话及零配件批量生产并出口。在三星集团手机业务带动下,2009年越南电话及零配件出口额为5.933亿美元,2010年暴增近300%达到23.073亿美元,2019年达到519.702亿美元,2020年因COVID-19疫情影响出口额有所下降(如图1所示)。越南电子产品、计算机、电话及零配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原因包括:越南政府对该产业采取鼓励和支持政策;越南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国际产业分工调整,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求低成本的转移目的地;中国本土电子产品企业崛起,对外资企业份额形成一定的挤占之势。越南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将电子产业列为高技术产业重点招商引资。目前,越南电子产业加工组装能力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研发能力也得到逐步发展。

(三)越南主要出口产品由资源型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工业制成品已取代资源型产品,成为越南出口的主力产品,制造业在出口中所占份额过半。煤炭、水产品、石油等资源型产品在越南出口产品所占份额已大幅下降,其中煤炭、石油等能源类产品已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2020年,越南水产品出口额占比已降至第8位;在国际油价低迷、国内油气减产、国内炼油业发展进而减少原油出口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原油在越南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大幅降低,由第一大出口产品跌出十大出口产品门类。2005年,越南原油出口额为73.735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的22.72%;2020年,越南原油出口额为15.728亿美元,仅占越南出口总额的0.56%。目前,越南重要出口产品除传统的纺织品、制鞋业外,电话、电子产品、计算机、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类产品及零配件已成为新的优势领域和拳头产品。制造业在越南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农产品在出口额增长的同时,所占比重却出现大幅下降(详见表3)。越南的产业基础已由农产品、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向电话、电子产品、计算机、机械设备等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转变。

“越南制造”已成为越南的“国家名片”,并在越来越广的领域获得世界各国认可。以制鞋业为例,越南共有约500家与制鞋相关的企业,成品鞋产能超过90%供应出口市场。2016年,宝成集团和丰泰集团作为亚洲地区两大鞋类代工企业,其成品鞋产量分别达到3.22亿双和0.96亿双,其中越南工厂的成品鞋产量分别占44%和52%,这充分说明越南的制鞋工业在基础设施、劳动人口、人力成本、交通、关税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2019年,三星集团关停位于惠州的中国区最后一个手机生产厂,其绝大部分产能陆续转移至越南。2020年,三星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的21%,其中60%由越南工厂生产。伴随三星集团产业链转移,“越南制造”的手机在国际市场上已享有重要份额。目前,“越南制造”还处在加工组装阶段,但随着三星、LG、微软、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向越南转移,头部企业辐射作用将日益显现,大型企业的上下游外资企业也在逐步转移,且带动越南国内企业发展壮大并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四)对外贸易由逆差变顺差,国内销售产品国产化率提高

1995年以来,越南对外货物进出口总额除2009年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每年均刷新纪录,外贸总体形势喜人。2012年以前,越南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尤其在2000—2010年其逆差额不断扩大,这引起越南政府和学界的焦虑。不过越南贸易逆差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并没有增加,1995—1996年,越南贸易逆差占贸易总额的20%左右,而进入21世纪后,2008年是越南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180.287亿美元),其逆差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为12.57%。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扭转贸易逆差,增加外汇储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一些非重要商品进口的管控,尤其是严格控制汽车、手机、化妆品、洋酒等奢侈品以及蔬果、食品的进口;越南中央银行仔细核查或暂停发放用于进口商品的贷款,坚决限制奢侈品进口;采取严格审查等行政措施,延长通关时间,促使企业自我权衡进口的利弊。此外,2009年7月31日,通过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发文的形式,越南发动声势浩大的“越南人优先用越南货”运动。据越南《工商报》网站2019年1月报道,越南工贸部副部长杜胜海在评价“越南人优先用越南货”运动10周年取得的成绩时表示,彼时,在越南超市销售产品中,越南货比例已达90%,并认为超市商品本地化比例高是越南产品以品质征服消费者的结果。该运动对促进越南本土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少贸易逆差。从该运动的实际效果看,通过外资带动作用,越南本地企业已得到较大发展。

在制造业加快发展、政府多管齐下减少贸易逆差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12年越南扭转了长期贸易逆差的状况,实现7.488亿美元贸易顺差。2012—2020年期间,越南仅在2015年再次出现贸易逆差,贸易总体上呈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势头,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进出口贸易额及贸易顺差增长(如图2所示)。电话、电子产品、计算机及零配件等产业发展是越南产品贸易从逆差走向顺差的重要因素,这些产品价值高,在越南的产业聚集度也比较高。2017年,越南手机出口额达到45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1/10,河内与胡志明市都正变身全球电子行业成品的加工中心。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越南已由长期贸易逆差国转为稳定的贸易顺差国,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五)越南在对外投资中初露头角

越南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也注重“走出去”,在投资领域积极布局国际市场。早在1989年,越南企业就与日本企业签订了第一个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虽然该项目最后夭折,但却迈出了融入国际经济“走出去”的第一步,此后越南每年都有新增项目。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直接投资加速,2008—2013年间,每年新增项目数量保持在80个以上,每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25亿美元;2014—2020年间,新增项目数总体上逐年增长,但合同金额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详见表4),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越南在油气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减少。2017—2020年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连续下降,但越南对外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却连续上涨,除2020年投资项目数量有所下降外,越南对外投资活跃度有增无减,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在加快。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越南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项目分布如下:从项目数量看,车辆维修、加工制造、信息传媒、农林水产等领域是存量项目数量超过100个的行业;从合同金额看,矿产,农林水产,信息传媒,电、气、汽及空调供应,艺术、休闲和娱乐等领域的存量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亿美元(详见表5)。从总体上看,越南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项目规模较小,但越南军队电信工业集团(Viettel)在国外通讯领域的投资值得关注。

油气勘探开发和通讯业是越南对外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2004年越南的原油开采达到顶峰后开始关注海外油气开发布局。2006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2006年后,越南签订了一批在国外开采油气的项目。据越南《工商报》2014年1月刊登的文章,越南共在1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20个油气勘探、开采项目,分布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秘鲁、古巴、印度尼西亚、伊朗、老挝、柬埔寨、缅甸、刚果、马达加斯加、乌兹别克斯坦、苏丹、安哥拉、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家和地区。越南海外油气项目签约时间主要集中在2006—2012年,2014年国际油价大跌后,越南油气领域的海外投资几乎停滞。尽管海外油气项目总体上处于亏损状态,但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越南仍然积极参与国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

在通讯领域,越南军队电信工业集团从2006年开始在国外投资,截至2019年,其在柬埔寨、老挝、东帝汶、马来西亚、莫桑比克、喀麦隆、布隆迪、坦桑尼亚、海地、秘鲁等三大洲10个国家投资,在17个国家开展业务,成为世界三十大电信公司之一。凭借在国内外市场出色的表现,2019年越南军队电信工业集团首次跻身世界品牌500强,2020年排名由2019年的478名上升至355名,成为2020年排名上升最快的品牌。越南军队电信工业集团的业务包括电信服务、信息技术、电信电子设备研究生产、国防工业、网络安全工业、数字服务供应等领域,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相当于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3%。越南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对提升越南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尽管过去几十年这种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但随着国内企业日益壮大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今后越南品牌的价值提升将会加速。

4 对越南经济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

在“融入国际经济”战略下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越南通过从柬埔寨撤军、中越关系正常化和越美建交等改变了外交孤立局面,逐渐转到“融入国际经济”的轨道上。越南自革新开放后就一直坚持扩大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局的方向,近年来因吸引外资、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备受瞩目。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已上升至世界第19位。在世界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下,越南吸引外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都保持较高的增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得到进一步加深。

(一)越南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由廉价劳动力市场逐渐向开放的市场体系转变

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劳动力低廉、劳动人口占比大,但这种优势正在消退。据华南师范大学黄岩的课题组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对越南河内和海防的企业调研,工人基本工资普遍折合为1500元人民币,再加上加班费、社会福利等劳动成本接近2500元人民币。近些年,越南工资上涨很快,国家规定每年1月份调整工资标准,每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涨5%~15%,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不断消失。近几年,越南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主要是产品出口低关税,以及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四免五减半”的税收政策。笔者2019年到越南工业园区调研获得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COVID-19疫情后,越南以涨薪为目的的罢工潮此起彼伏,这对企业生产造成较大压力,也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二)越南吸引外资由注重“量”向注重“质”转变

越南在提出“融入国际经济”战略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也积累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所需的资金和产业基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越南就一直注重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格局,加大力度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通过关税大棒迫使部分产业迁出中国,甚至直言不讳扶持企业撤出中国,这为越南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越南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避免“选边站”损害自身利益,同时积极利用大国竞争带来的机遇,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中受益颇多,这种获利仍将持续。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越南出现投资考察热潮,使越南政策制定者有机会提高招商引资门槛。2019年8月20日,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出台《关于至2030年完善体制政策,提高外国投资合作质量定向的政治局决议》(50/NQ/TW号决议),明确提出对外商投资进行选择,并增加投资对国防安全、经济自主性等方面的审查。该决议标志着越南吸引外资的目标将由“增量”向有选择地“提质”发展,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到加快向高端产业迈进。越南在投资审查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转移贸易、生产型企业向贸易型企业转变的防范和监管力度。

(三)国内外复杂因素交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越南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经济整体陷入困境,近年来越南借助新一轮产业转移升级和中美大国角逐获得经济加快发展的机会,但国际安全局势不稳定加剧了市场的动荡,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受到严重负面影响。越南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200%,是“大进大出”的来料加工模式,工业原材料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销售市场主要依靠欧美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将影响越南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发展,不利于越南经济转型升级。2021年下半年,越南企业罢工潮不断,生产成本增加。此外,越南15~64岁人口占比2013年达到顶峰,从2017年起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按国际标准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红利期”利用国际产业调整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加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