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瑞士已成为有意赴海外发行股票的中国公司的替代选择,自去年以来,来自中国的13家公司通过在瑞士出售全球存托凭证筹集了43亿美元。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国公司在瑞士上市后均股价大跌,且成交量稀少。
据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称,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瑞士已成为有意赴海外发行股票的中国公司的替代选择。赴瑞士上市的中国公司却面临窘境:股价大跌,无人问津。
去年以来,共有13家中国公司在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累计融资43亿美元,令中国公司赴美融资规模相形见绌。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22年初以来,中国企业赴美IPO仅筹集了10亿美元。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分析师看到的监管公告,至少还有30家中国公司已提交在海外市场发行GDR的申请。
中国公司赴瑞士上市是中欧股票互联机制的一部分,这套机制始于2019年启动的沪伦通。根据这一计划,已在中国大陆或欧洲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可在对方市场上市交易。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去年年初颁布了修订后的上市规则,试图扩大这种互联机制,将中国南部城市深圳以及德国和瑞士的交易所纳入其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欧洲公司通过该机制在中国上市。
已在瑞士上市的中国公司包括几家锂电池材料制造商、一家医疗技术公司、一家生产电动工具的企业集团和一些可再生能源企业。这些公司发售了以美元计价的GDR,所筹款项主要用于扩张计划。中资银行在这些交易中扮演了关键的承销商角色,其影响超过西方银行。
华日引述高盛中国股票投资组合策略师Si Fu表示,这些海外股票面向欧洲投资者发售,后者不容易进入中国大陆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GDR可在上市120天后转换成境内对标的A股,这或许是一些在欧洲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的原因。
Fu表示,这可能是投资者在120天的兑回限制期届满后出售股票所致,她说,市场对这种潜在抛售感到担忧。
一些交易员和投资者怀疑,市场上的投机者利用了中国企业在瑞士上市的机制,买入中国公司发行的GDR,并对同一家公司的中国A股实施做空。通过套利交易从A股下跌中获利。
百达资产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亚洲特殊情况主管Jon Withaar表示:“我认为,催生套利机会并非监管机构希望看到的现象。”
据该报道,兑回限制期届满的九家公司在瑞士上市120天后,国内A股平均下跌了11%,最大跌幅33%。其中一些股票此后又进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