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日报:特朗普国情咨文 对华另有文章

中美贸易谈判进入极关键的一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四度提及中国,态度则明显较去年温和,此与他急欲与华达成协议,以利连任有关,惟其他方面加力遏华势难改变。



特朗普早前发表国情咨文,大谈国家要团结、政客要放下党派分歧,重振美国伟大,施政目标贯彻,但显然收起惹事生非、撕裂社会的好战言论,明显是在民望低走下、经华府智囊游说下的折衷之作。

国情咨文在对华表述上,也体现出类似的折衷。特朗普在四度提及中国,其中三次是有关中美贸战,一次涉及《中程导弹条约》。最令外界注意的,是他今年没有像去年那样用竞争对手(rival)来形容中国,并强调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友谊。

这与特朗普近期对华态度温和一致,底因是他急于在3月1日中美贸易谈判限期前,促成一定程度的协议,既可向国民宣称打赢贸易战,提振因边境围墙拨款陷于拉锯而低走的民望,并有助降低明年连任选举前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

但同时,国情咨文亦提到反华鹰派的要求,即协议必须包括中国作真正的结构改变。此回应了鹰派的诉求,但留下了可供玩味的诠释空间,外界已指出,特朗普好耍语言艺术,所谓结构改革,大可能与鹰派指的经济结构例如国企补贴等不同,可能只是要结构性地大减美中贸赤。

因此,只要中国在多买美国货,又在保护知识产权作出承诺,谈判得到阶段性协议的机会不低,鹰派所指的结构问题则大可容后再谈。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可暂时对华松手,但其他范畴却非如此。《中程导弹条约》是美俄在冷战时缓和紧张的契约,本不涉及中国,而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却刻意提及中国为潜在协议的参与者,显然将中国视为未来军事威胁。其实前年底华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及上年初国防部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都已将中国列作长期战略竞争对手,反映华府主流看法,即中国将挑战美国地位,需予以全面遏抑,故科技战、军事与地缘政治施压与围堵、台海问题等,北京都势遭更大压力。

相信北京对此已有充分研判,短期内经贸让利促成贸易谈判以稳经济,但各方面都打醒十二分精神,与美国作持久角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