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苹果加速分散产业链?中企面临敏感时刻

“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将为苹果公司带来问题。”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近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此前依托中国“果链”(苹果产品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苹果开始将其供应链向更多元的方向分散。有美媒报道称,根据目前苹果正在加速其产能和供应链转移的行为来看,2023年是其加速实现这一目标的年份。



印度、越南、泰国、美国

彭博社报道称,到2023年春季,苹果将有5%的iPhone生产量在印度完成,未来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一比例。《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报道称,在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后,苹果就开始考虑将其15%-30%的硬件产能转移出中国的可能性。同时,苹果还要求中国台湾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和硕、纬创等评估此事。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美国科技巨头捷普公司已开始在印度为AirPods耳机生产零部件。捷普公司的印度子公司已开始生产AirPods外壳,并运往中国和越南进行下一步组装。该公司在印度西部浦那运营着一家占地约合8万平方米的工厂,雇用超过2500名工人。在未来,印度制造的苹果产品份额会达到整体出货量的40%-45%。2023年,泰国可能会成为MacBook的主要生产地。越南将成为AirPods等其他产品的替代制造基地。






1月15日,苹果的两大代工大厂富士康和和硕都对外表示,将把东南亚纳入其2023年的扩张计划,以缓解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富士康表示,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美洲与东南亚地区持续扩充规模,这些海外布局将陆续开花结果,同时今年持续有新客户加入,业务更多元。和硕表示,公司今年资本支出将达到3亿美元到3.5亿美元,部分用于东南亚产能扩张计划。此前有媒体报道,富士康等在越南北部地区开始试生产Apple Watch。路透社还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富士康最早将于2023年5月左右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

此外,苹果还加速向美国转移。从苹果公布的2021财年200大核心供应商名单可发现,2020年至2021年间苹果供应商位于美国的工厂数量翻倍。截至2021年9月,苹果有48家供应商在美国设有工厂,一年前仅为25家。



中企面临敏感时刻



这样的趋势让中国“果链”企业的业务受到波及。以与“果链”相关较为密切的立讯精密、闻泰科技、歌尔股份、长电科技、东山精密、环旭电子、领益智造、水晶光电、信维通信、德赛电池、长盈精密和安洁科技12家A股上市公司企业为例,根据Wind数据,2012年以来的十年间,这12家“果链”企业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公司利润均取得快速增长。年营收方面,12家企业公司营收总规模从2012年的338.95亿元增至2022年的5956.78亿元,增长率为1657.42%。可以看出,“果链”企业从苹果订单中获益匪浅,产业转移将会对这些企业的营收产生明显影响。

今年1月初,苹果通知部分中国大陆的供应商本季度减产Air Pods、Apple Watch和Mac Book设备的元器件的生产后,A股苹果概念股大幅下挫,立讯精密一度跌停,东山精密跌幅一度超过9%。很多此前被排除出苹果供应链的企业损失更大。2020年3月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当年欧菲光年度财报中计提27.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欧菲光市值从2020年1月1日的423亿缩至2023年1月13日的159亿元,股价跌去68.6%。



苹果命运与中国“深度绑定”

《华尔街日报》称,过去十多年间,苹果与中国供应链企业维持着互利互惠的关系,但近来这样的情况开始面临一些挑战。《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有力量在推动全球制造业的重心从“世界工厂”中国向多极化分散发展。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发布预估,到2025年,包含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在内的各种苹果硬件产品,将有25%会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根据各国媒体透露出来的消息,墨西哥、巴西也有可能生产iPhone。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苹果产业链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影响和中国供应链人力成本的上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美在政治上的摩擦不断。除此之外,美国政府也在鼓动苹果转换发展方针,重构产业链。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新冠疫情暴发后外界有人认为苹果会将部分供应链迁出中国,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供应链风险。随着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这一计划开始重新得到执行。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1月17日的一篇报道分析称,如果苹果不再依赖中国供应链,将失去一套经过多年建设的完整制造业生态。报道称,苹果并建立了一个深入的供应和生产体系,这使得苹果的命运和中国深度绑定。台媒也提到,虽然苹果供应链有“南向”的倾向,但岛内企业对中国大陆市场也很看重,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一些企业也在抓机会。台湾《工商时报》去年年底报道称,立讯精密已在近期收购iPhone代工厂和硕旗下的昌硕科技位于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的部分厂房。去年郑州富士康事件曾引发关注,但目前公司生产早已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