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至203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不如美国 经济疲软






中国人口出现数十年来首次负成长,而印度可望成为人口第一大国,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中国人口问题专家易富贤说,至203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结构更将不如美国,并陷入长期经济疲软。

德国之声(DW)1月29日刊载专访易富贤的报导指出,据他估算,中国人口负成长约莫始于2018年,但北京官方矢口否认,坚持2031年左右才会人口下降,联合国也持类似观点。

他说,可是现在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得不承认人口从2022年就开始减少,生育率更是只有1.0到1.1,远远低于此前「2030年前会稳定在1.8左右」的预测。

易富贤表示,其实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从2012年就开始减少,经济成长率也是从那时起同步下滑,今后还会继续,中国人口提前进入下降期意味着经济前景黯澹。

他说,201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大约相当于日本1992年,204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则类似于日本2020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疲软将是长期的。

易富贤指出,去年中国经济成长率仅3%,即使清零喊卡之后,也不太可能回到以往8%的成长率,至2030年代后,中国的人口结构将不如美国,意味着届时的经济活力也不如美国,那时中国经济成长率也许只剩1%左右。

他说,目前出生人口每年只有800、900万,意味着中国的很多产业将后继无人,製造业越过顶峰后将骤降,必然导致经济持续疲软,以及製造业与养老危机,还有国际地位下滑和地缘环境恶化等。

易富贤表示,造成中国人口减少的主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日韩等东亚邻国生育率也很低,但中国的计划生育使得问题更严重,加上房价高及可支配收入比例低,再压低民众生育意愿。

他说,中国人有三大难题:养不起、不愿意生和生不了孩子。养不起因物质条件不满足,比如住房压力、可支配收入低等,北京政府提供补贴奖励生育日本都试过,但中国「未富先老」,没有足够财力实现日本的福利。

易富贤指出,中国民众不愿生则是出自于心理因素,中国卫健委2021年的生育意愿调查,平均每个大陆女性只愿意生1.6个,低于台湾的2.1和香港的1.8,如此将使得中国今后把生育率稳定保持在0.8都很难。

他说,至于生不了则是生理因素,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80年代初期仅1%到3%,至2020年剧增至18%,对于不愿生、生不了,政府能做的就更加有限,「所以我对中国人口结构的未来趋势非常悲观」。

易富贤表示,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正发生历史性改变,重心确实将向印度和非洲转移,印度经济日后将超中赶美成为全球第一,非洲也在经历缓慢沉默崛起,尼日等国今后也将成为地位重要的大国。

他说,归根结底不管是中国和日本,或者欧洲及美国今后都会衰落,人口结构稍好的美国衰落速度会慢一点,但美国的生育率也只剩1.66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