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人口萎缩,老龄化的中国可能将自己逼入绝境


坐在婴儿车上手持国旗的儿童,摄于北京2019年国庆节期间。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已使中国陷入人口困境。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领导层早就知道该国正在接近一个人口拐点。政策制定者警告,中国必须为人口萎缩以及劳动力减少、退休人员增多的时代做好准备。官媒已敦促年轻夫妇抓紧时机生两到三个孩子,政府为缓解即将出现的经济困境,已放开了对生育的限制。然而,当政府在周二证实,中国人口在去年出现了60年来的首次下降,拐点比许多专家的预测来得更快、更突然时,危机初现的感受变得更加强烈了。

尽管中国官员已对人口将出现无法逆转的拐点发出了警告,但在许多专家和中国民众看来,他们还没有为老龄化社会的长期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突然放弃新冠“清零”政策的做法暴露了政府对感染的暴发准备不足。与之类似,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可能会暴露出政府尚未采取足够措施来避免未来几十年可能面临的局面,即被迫在相互竞争的优先事项上做出艰难选择。比如,如何满足照料幼童与照料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是把钱花在支付社会福利上,还是花在建设技术和军事实力上。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在一定程度上寻求通过取消对生育的限制,来缓解一个人口不断缩小的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长期经济和社会压力。他已采取步骤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安全网,并宣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减少了对廉价、充裕的农民工大军的依赖。

“人口问题是未来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任泽平在周二的数据公布后写道,他的这条评论在网上广泛流传。任泽平曾在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研究过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他呼吁政府制定更积极的政策,包括生育补贴、更长的产假和陪产假,以及加强对职场女性权益的保护。


在北京一个公园里晨练的老年人,摄于2022年。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公布后,许多发在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和接受采访的人都暗示,政府的措施也许并不足够,且为时已晚。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几乎还没有开始着手解决许多年轻夫妇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一个孩子都不要的更深层原因,比如抚养成本和教育成本,以及缺乏政府实质性的支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场所,尤其是对女性而言。

“想生孩子,但是生活压力实在太大,”现年34岁的北京店主吴一兰(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她说她和前男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有对象,大概想生一个就好。”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有关中国人口新时代的焦虑和争论一直在加剧,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现已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人口在2022年减少了85万,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了出生人数。上次人口减少是毛泽东灾难性的社会实验“大跃进”导致的饥荒造成的。

在如何赡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鼓励夫妇生更多孩子方面,中国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工商界领袖已提出了许多想法。政府已在2016年取消了实施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妇生两个孩子,后在2021年提高到允许生三个。

尽管如此,大多数夫妇仍只生一个孩子,虽然两个孩子的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对政府是否会让她们生孩子后还能保住工作变得更容易持怀疑态度。


由于经济和社会压力,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生一个孩子或一个孩子都不要。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海一个播客平台的经理、现年32岁的珍妮·刘(音)说,她和男友同意生一到两个孩子,但前提是他们能“润”出去。“润”是个目前流行的词,指的是离开中国。

“如果润去一个福利更好、社会环境整体更优、小孩可以拿身份的地方,可能会考虑生一个小孩,”她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未来一定会对财政有压力”。

社会的问题根深蒂固。周二的数据公布后,中国互联网上有些人表示,尽管政府承诺让女性得到更公平的待遇,但许多雇主由于不想考虑产假和育儿的问题,对于更好、更稳定的职位不愿考虑女性。

“职场23-30岁怕你去结婚生子,30-35岁怕你生二胎三胎。35岁+不好意思,连公务员和体制内都带头不招人了,”网上一条评论写道。“这样的社会环境,就已经是最好的避孕药。所有的催生和放开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中国政策制定者倡导的措施往往忽视了女性面临的更广泛压力,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和工人阶级背景的女性,这让她们在家庭和工作之间陷入痛苦的两难,布法罗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董一格说。该校是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的一部分。

家庭面临着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大部分落在母亲身上,她们还经常被指望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公婆。

“她们夹在需要工作与集约型养育的需求之间,”董一格说,这是她采访中国中部的女性农民工得出的结论。

“一方面,中国将女性权益作为生育率下降危机的因素来谈论,另一方面,政府正在打击女权主义,”董一格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由于这两种做法相互矛盾,政府怎样才能说服下一代年轻女性结婚生子呢?她们都有自己的抱负。”

人口萎缩、老龄化的社会不只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仅就亚洲而言,这个问题的影响也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渐显现出来。尽管如此,中国过去几十年实行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意味着,中国在经济腾飞阶段面临人口压力的时间,比日本或韩国来得更早。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政府还没有开始解决许多年轻夫妇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不生孩子的深层原因。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这个问题带来的经济和人口压力将在未来几十年削弱中国的实力,并可能导致中国领导人在感到国力衰退之前变得更好斗,塔夫茨大学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说道,他在与别人合著的新书《危险地区:与中国的未来冲突》(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中阐述了这个论点。

“中国提出的改善人口结构的措施是杯水车薪。使他们不堪承受的一个事实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每年将失去500万到1000万工作年龄人口,同时增加500万到1000万老年人口,”贝克利在通过电子邮件回答记者提问时写道。“不能只靠提高退休年龄来弥补这种人口困境。”

其他学者对贝克利预测中国实力将受人口因素影响出现衰落的看法提出异议。他们指出,中国能够通过对工人进行更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以及加强跨行业的创新和自动化,来应对人口压力问题。

但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这些做法需要中国领导人做出更多的支出承诺,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军事现代化、技术进步和国内安全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习近平对这些挑战并非毫无准备。中国政府已推出了鼓励扩大养老服务的措施,并承诺为想生育的女性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由于人们对大学、公司和媒体机构的性骚扰多次公开表示愤怒,政府还承诺要予以打击。

虽然习近平表示支持男女平等,并重提了毛泽东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但他也鼓励尊重女性在家庭中的传统作用。


一名女子抱着孩子观看北京的升旗仪式,摄于2018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放弃生孩子。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他在2013年说。

但是,把中国的人口压力表述为年轻女性的态度问题,分散了人们对她们承受的更深层次社会和经济压力的注意力,布法罗大学教授董一格说。

“这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社会工程问题,”她说。“他们把问题归咎于家庭和个人,尤其是不愿结婚生子的年轻女性,而不提国家的作用和政策。”



中国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保罗·克鲁格曼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国的人口去年出现了下降,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灾难性的大跃进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以来的首次。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终于承认人口减少了。许多观察人士对中国的数据抱持怀疑态度;有时,当中国发布新的经济增长数据时,我恰巧出席了一些会议,会上许多人的反应不是问“为什么有7.3%的增长”,而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决定宣布7.3%这个数字”。

不管怎么说,很明显,中国的人口正处于或即将达到顶峰;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人口其实已经下降了好几年。但为什么要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呢?毕竟,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人担心世界面临人口过剩危机,而中国是这种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中国政府自己也试图通过其著名的独生子女政策来限制人口增长。

那么,人口下降为什么不是好消息呢?要知道,这意味着中国和整个世界对有限的地球资源的需求将会减少。

答案是,人口下降会给经济管理带来两大问题。但只要思路清晰、有政治意愿,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不过,中国会迎接挑战吗?这一点还远不确定。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下降也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在我能想到的所有社会,我们都依赖年轻人来赡养老年人。在美国,三大社保项目是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医疗保险(Medicare)和医疗补助(Medicaid) ;前两个明确面向老年人,就连第三个项目也把大部分资金用在美国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身上。

无论是哪一个项目,资金最终都取决于劳动适龄人口所缴纳的税款,而对美国财政长期前景的担忧,主要来自不断上升的老龄受抚养人群的比例——也就是说,老年人与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与我们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发达,但中国的老年人仍然依赖政府援助——尤其是国家养老金。中国的老龄受抚养人群的比例正在飙升。这就意味着,中国要么得让老年人承受巨大的经济痛苦,要么大幅提高针对年轻公民的税收,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另一个问题比较微妙,但也很严重。为了保持充分就业,一个社会必须维持足够高的总体支出,从而跟上经济的生产能力。你可能会认为,人口的萎缩会降低生产能力,从而使这项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但是,人口减少,尤其是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往往会导致一些重要支出的减少,尤其是投资支出。毕竟,如果工人的数量在减少,就不太需要建造新的工厂、办公楼等等;如果家庭的数量在减少,就没有必要建造新的住房。

这就导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的社会往往会经历持续的经济疲软。日本就是明证:该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此后日本一直在与通货紧缩作斗争,尽管数十年来利率都处于极低水平。最近,其他人口结构开始与日本接近的富裕国家也面临了类似问题,只不过,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所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将这些问题边缘化了(我相信只是暂时的)。

平心而论,日本人在应对人口减少的问题上做得相当不错,通过赤字支出来支撑经济,从而部分避免了大规模失业。这导致高水平的公共债务,但没有迹象表明投资者对日本的偿付能力失去了信心。

但是,劳动适龄人口自2015年后持续减少的中国能否做得和日本一样好?我们有充分理由对此表示怀疑。

因为长久以来,中国经济都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出于我也不能完全理解的原因,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不愿让过去经济增长的全部好处惠及家庭,导致消费需求相对较低。

相反,中国依靠超高投资率维持经济发展,甚至远高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声名狼藉的泡沫经济高峰期的水平。通常情况下,对未来进行投资是件好事,但当超高投资撞上不断减少的人口,大部分投资的回报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衰减。

事实上,如今中国经济似乎依赖于一个泡沫膨胀程度难以置信的房地产行业,看起来确实像一场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

以为中国无法解决人口问题的想法是愚蠢的。毕竟,如果站在长远视角,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经济超级大国。

另一方面,我的年龄足够老,还记得当年每一本商业书刊的封面似乎都印着日本武士的形象,承诺传授让日本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的管理秘诀。

关键在于,经济体就像投资基金一样,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结果。我们不知道中国的人口困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拖累经济,但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担忧;我曾听悲观主义者说,中国的情况与后经济泡沫时代的日本相似,但中国没有那么高的社会凝聚力,让政府和社会可以去缓冲衰退的影响。

对了,中国还是超级大国,有一个秉持威权主义、似乎反复无常的领导人。我相信,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对中国反应的担忧不是危言耸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