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家巨头企业,像近年的联想这样,饱受质疑。或许有人认为,联想成为众矢之的,是始于网红大咖司马南的公开轮番炮轰。
2021年10月末以来,司马南连续发视频炮轰联想,直指联想集团负载率高、核心业务竞争力不足、高管外籍人员超过一半薪酬过高以及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彼时,联想集团并没有及时给出正面回复,事后偶有回应时,也是小心翼翼。对此,网友的观点也是自成一派。一派认为这是司马南哗众取宠,煽动民众的仇富情绪,借机打造个人影响力。另一派则认为联想存在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甚至已被司马南等人抓住把柄。
不过,司马南的爆料,或许只是联想受到质疑的冰山一角,甚至是老生常谈。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实际上,此前联想因为“投票门”事件,质疑之声早已是流言四起,此时司马南又绘声绘色的指出联想的“七宗罪”。种种迹象表明,联想这艘昔日的“巨轮”,正在经历大风大浪。而在舆论的风口之下,联想的发展也似乎有些风雨飘摇,令人担忧。
01
套现卸任,杨元庆逃离舆论中心
让联想成为“众矢之的”的,除了柳传志乃至刘氏家族富有争议性以外,杨元庆也是舆论的中心。
据了解,杨元庆曾经也为联想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能在联想公司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甚至不惜花高价买下了联想8%的股份,成了联想的股东。而彼时的杨元庆,并没有太多家底,据说其投资联想的钱,都是借来的。
不过,在联想遭受各种质疑后,杨元庆就迫不及待地卖出了联想公司的股份。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杨元庆在联想一共赚了四亿港币,相当于三亿人民币。
除了频繁套现以外,杨元庆也陆续卸任多个高管职位,也令人十分生疑。据报道,2022年1月中,杨元庆卸任了深圳联想旗下懂的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位,由贺志强接替。
要知道,该公司可是联想旗下的嫡系公司,杨元庆的突然退出,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此前司马南的各种质疑,或许一语成谶。甚至也有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杨元庆在“金蝉脱壳”,试图通过退出联想,而与卷入是是非非的联想撇清关系。
尽管有些传言真假难辨,甚至有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是据企查查信息显示,10月31日,深圳联想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杨元庆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乔松接任。这似乎意味着,以前关于杨元庆即将远离联想“权力中心”的各种传言,或许已经坐实。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杨元庆的系列举动,于公于私都并不难理解。一方面,杨元庆通过套现,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财富,即便是功成身退,也不枉此生。另一方面,或许杨元庆对联想还有浓厚的情感与情怀,想学学许家印,在辞去了重要职务后,全身心的挽救联想事业于危亡。
尽管如此,更多人宁愿相信,杨元庆退居幕后,或许是为了躲避舆论的攻击。实际上,人们对于杨元庆的质疑,一直是与联想集团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众所周知,在过去10年,联想无论是在品牌还是在技术、产品层面,确实有很多做得不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其作为PC行业的龙头,科技研发却严重不足,甚至被外界视为一个电脑组装厂,毫无科技含金量。
因此,联想也与人们对其期待,相差甚远。于是,以柳传志、杨元庆为代表的高管,也便成了负面舆论的中心人物。而随着杨元庆在联想的话语权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弱,薪水越来越低,或许他也可以免于落人口实、被舆论攻击。
0 2
“PC之王”陨落,联想江湖地位难保
当联想备受质疑,而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也曾有人为联想抱不平,认为联想是曾经的民族之光,甚至是我国民族企业的优秀代表,不应该对其指手画脚。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司马南根据联想公开的历史数据,对其发展窘境进行深入分析时,也有很多“吃瓜群众”选择了沉默。因为如今的联想,确实再难戴起民族之光的高帽,贴上硬核国货的标签。
这通过联想近年公开的财报就可以窥见一斑。例如,据联想集团披露2022/2023财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联想集团收入340.45亿元,同比减少2%。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PC业务之外,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联想集团智能设备业务下滑明显,收入及经营溢利同比分别减少7%和8%。据联想解释称,该类数据下滑,主要由于汇率波动及某些业务需求疲软和存货控制所致。
与此同时,公告指出,联想集团在中国市场收入同比下跌12%。对此原因,联想集团倒是毫不回避,称由于需求减少,包括个人电脑及基础设施业务在内的业务均增长放缓。实际上,联想的智能设备及个人电脑相关业务的颓势,早有预兆。
例如,此前的2021/2022财年报告就透露出,作为现金牛的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已经接近天花板。直接的表现便是,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营业额的增速,已经从该财年第二财季的21%下滑到了第三财季的16%,运营利润也同样从此前的34%下滑到了21%。
另外,严重依赖PC业务带来的高盈利薄利润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据财报显示,联想在2021-2022财年第一财季和第二财季的净利润率分别只有2.86%、2.85%,即使是到了第三财季,联想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其净利润率也只提升到3.17%,依然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于联想集团暴露出的新型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不足问题,联想固然可以解释为因为疫情影响、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偶然因素。但是归根结底,或许与其科技含量不足,只靠工厂加工,赚取劳动力差价脱不了干系。
对比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而言,联想确实很难披上科技的外衣。要知道,目前国内大部分科技企业,都在向“技工贸”路线转型,但是联想却在其“贸工技”路线上越走越远。
除了早年蛇吞象,收购美国IBM个人PC业务,PC业务的营收占比过高外,其“组装工厂”的形象也难以摆脱。因此,无论是产品价格,还是股价表现,与同行相比都有一些差强人意。
技术实力的差异,通过横向对比其研发投入就可以窥见一斑。根据各家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2020年的研发占比分别为3.6%、3.8%,近两年小米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以每年30%的复合增长率提升;而华为更是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7200亿元。
在最新公布的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前十强中,华为便以1316.59亿元的投入,高居榜首。而对比联想2019财年,其研发投入为1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9亿元。
虽然联想也在不断加码技术研发,但是高达35亿的单季研发,但是对于一家季度营收就超过千亿的企业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研发投入的巨大差异,最终都体现在了终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及产品力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过去的PC之王,江湖地位正在丧失。
0 3
投资者正在“抛弃”联想
在「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重点强调道:“今天的联想,已经不再仅仅是PC领域的领跑者。在国内非PC新业务持续保持着年比年超过30%的增长,目前年营业额超过200亿元,收入占比接近1/4。”
实际上,刘军所言的非PC业务,指的就是前文所述的智能设备业务,甚至成为联想做“中国领先的智能化服务提供商”的新故事。不过,如今该板块的实际增长十分乏力,甚至市场逼近天花板,也让“新联想”的未来,缺少应有的想象力。
图源:百度股市通
因此,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给联想以沉重的打击。那就是联想的财报虽然持续亮眼,但是股价却持续低迷。例如九月中旬,其股价一路下跌至5.78元,创下52周以来新低。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尴尬的现象由来已久,也在不断地提醒联想,这并非是什么绝佳的信号。
出现这样的窘况,原因也显而易见。一方面,联想集团赚钱是不假,但赚取的大部分利润都是给高管们发工资,以及给股东们高额分红。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联想集团盈利61亿美元,分红41亿美元。因此,有网友调侃,联想这是“穷庙里住着富方丈”。
除了分红,高管们的工资也是高得惊人,其中2020年联想净利润为38.68亿元,但高管们的工资高达9.33亿元,这也是司马南质疑联想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联想在资本市场十分失意,营收规模巨大,但是市值却不足千亿,也归因于其科技含量不足。尽管联想一直自诩为高科技企业,但广大网友并不买账,甚至科创板对其也不认可。在2021年9月30日,联想申请登陆科创板,然而在10月8日联想便撤回申请,被网友戏称“科创板一日游”。据了解,这是由于联想科研投入不足3%,并不满足科创板的上市条件,因此联想无功而返。
由此可见,在PC之王标签难去、新型业务又难以成长为中流砥柱之时,联想的未来,缺少打动资本市场的新故事。因此,才陷入了科技含量低,赚钱却不值钱,甚至被投资者“抛弃”的尴尬境地。
0 4
结语
作为曾经的民族之光,联想集团确实在PC市场的争夺战中,给一些民族企业树立了典范。联想集团PC业务全球第一的行业地位,也确实得来不易。
但是,随着PC市场的萎缩,联想在其基本盘业务上的增长空间,已是肉眼可见。虽然联想早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不断在智能手机业务、智能设备业务方面反复试探,以试图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但是“尾大不掉”的联想集团,不仅难除传统PC业务的依赖症,也将持续面临新型业务发展受阻、科技实力不足等现实难题。此时的联想集团,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想要补课。但是,已经错失太多的联想集团,会因为其“亡羊补牢”而扭转局势吗?
可以预见的是,联想看似稳固的基本盘,正在成为约束其再次回到舞台中心的掣肘,威胁着联想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此时的联想集团,或许难以高枕无忧,而是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