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到今天,朋友圈最热的话题就是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
随后,该文章被质疑为虚构,被扒出诸多疑点。从热泪盈眶到愤怒,读者们经历了不小的情绪起伏。该文目前显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链接已无法打开。
咪蒙回应了:“绝对真实”
此前,有消息指推送该文章的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从属咪蒙公司。
面对巨大争议,今天下午3点左右,咪蒙在其微信号发了一张长图,进行了回应。
详文↓↓
核心信息就是:
文章不是新闻报道,是一篇非虚构写作,故事背景、核心故事是绝对真实的。
为了保护文中当事人、当事人家属和其他同学、老师的信息,在细节上,做了真实情况的模糊化处理。
包括学生省份、一些细节的时间线、分数、公司、原本的照片等等。
对于上述刷屏的“寒门学子之死”的文章,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夏德元表示,该文标题与内容是标准的“知音体”。“仔细一看能看出破绽来的,但对于有些用户来说,与故事的真假相比,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每个人思维都有盲点,一篇文章风行,背后的受众心理值得关注。”
此前文章被不少网友扒皮,发现文章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
@虎嗅APP 给大家划了几个重点:
1、已知:主人公13年高考,高中看过《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14年才上线。
可知:讲述这个故事的匿名姑娘复读了一年。
2、已知:主人公“出身社会入身职场两年”,可就算17年毕业,也才刚勉强一年半算两年?
可知:讲述这个故事的匿名姑娘在一个平均分643的班里复读了一年后,靠着自己的努力……读了个专科?
3、已知:文中提到“周有择”像个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数学家,而诺贝尔恨数学家。可知:微信公众号的温情可以改变潮水的力量,包括诺贝尔奖项……
4、已知:均为化名,一切都为真实信息,周有择以693分的总分拿下了市理科状元,而2013年四川省的理科高考各市最高分为707分,且不存在有693分的考生。
可知:没有可知,要相信爱的马赛克处理。
5、综上,网剧和网络小说毒害青少年!而就算只读了专科,也有机会和投资人谈笑风生。诺贝尔真的有了数字奖,我不允许你们再嘲笑诺贝尔数学家!匿名等于真实,致怀疑的网友:你无情你无理取闹你没有少年心!
网友也发现了很多疑点:
@学术状态帝:还有文章图片里给出了他的学校,为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他们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毕业于2014年,此前还没招生呢,真不知道这位高考状元怎么2013年从这里毕业的……
@一派7:从学生角度讲,全省最好生源(前三)的重点班所在市的理科状元,高考仅仅是省前500名?从会计角度讲,大家编故事的时候能不能不要用“老板让做假账”这个梗了,真账假账这件事,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真的不是!
@AsteroidBlue:文中还说“他拒绝了老板让他做假账,尽管有一笔重金”。到底是什么老板会让刚工作一年的员工做假账啊…名校毕业生为啥会沦落到这种可疑的小作坊里??而且能不能不要这么瞧不起做假账啊喂!!做假账真的是需要经验的又不是有钱就能做新员工第一年能把表配平就万事大吉了!
@糖biu了个biu:第一年做报表头发都快薅秃了,还做假账,怕不是个人吧?
@花剪月:大学去麦当劳打工17块一个小时,那个年代我同学在肯德基打工,干了两年,才从8.2涨到了12块,麦当劳凭啥给17块?
@RECYCLEB1N:25岁的同学有阿里p7,工作两年的本科生能在阿里到p7 ??
更多人希望“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非要用“爱的马赛克”隐藏部分真实,就不要处处强调“这都是真的”。
@Embracewheat:其实咪蒙的文章引出的问题在我看来是自媒体平台定位模糊的问题。如果是新闻报纸,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追求真实,如果是小说,完全可以编造,那我们是完全没有理由封杀小说,或是看不起被小说内容感动的读者的。以前的读者杂志和现在的知乎也有很多类似的文章,我们是应该靠读者自行判断真实性呢??
因为,“善必须以真为前提。”
那么,在毒鸡汤屡屡刷屏的今天,善良的你如何不被“毒鸡汤”蒙蔽了清澈的双眼?@鹿之谷中 在微博上给出中肯建议:
1、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不要相信;
2、“我有一个朋友”这样的故事,不要相信;
3、试图用一个完美的故事给你讲人生道理的,不要相信;
4、出自某些团队之手,不要相信。
咪蒙的商业帝国还能撑多久?
咪蒙原名马凌,本次爆文的运营公号“才华有限公司”所属公司叫做霍尔果斯爆炸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马凌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该公司唯一股东为【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马凌占股66.67%。
天眼查数据显示,马凌拥有多家公司,其中7家担任法定代表人,3家担任股东,涉猎范围包括商业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等。
现在看来,也许有很多篇号称“真实故事”的爆文的出世都如同拍电影一般,虚构、杜撰。而这篇虚构文章的作者杨乐多,正是那个号称月薪五万的咪蒙助理。曾经的小助理,也在咪蒙的熏陶之下,拿起了笔杆子。
为什么前面要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呢?新榜的微信月榜上,咪蒙公众号的综合评分在第270位,日榜中咪蒙在情感公众号中排名33位,这个数据虽然算不上最好,但在舆论场上,咪蒙绝对是前三的存在。
数据显示,2017年咪蒙的软文头条报价68万元,栏目冠名(周末故事)30万元,底部banner25万元;二条软文38万元,底部banner15万元。无论是报纸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这么高的价格,这可以算得上是“天价”,此外,在合作中还表示不接受甲方直接供稿,不接受直接命题,不接受内容指导,文章只接受一次微调等。
再看亿邦动力网统计的软文植入,短短半年时间,50篇文章植入广告,如果按照上述平均价70万计算,一年收入能达到7000万,值得一提的是,这还仅仅是2017年的报价。而在2018年年初,咪蒙宣布头条软文价格就已经升至80万一条,按照增幅计算,2019年,一条头条报价可能已经接近百万。
而这篇引起圈内一致抨击的“状元之死”,也被业内认为是给锤子科技做的软文广告。
作为互联网大号,你写软文赚钱谋生并无不妥,行业的转换逻辑也无外乎于此,但为了追求点击量,虚构编造故事,还一再故作姿态声称真实发生,引起读者焦虑,增加社会戾气,吃着人血馒头,那这样真有点不厚道了。
2016年9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
也就是说,不论以何种形式植入广告,都必须要让读者知道,这是个广告,不过咪蒙及其小号的文章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接着,说到咪蒙手下的公司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半年前,还因电影《后来的我们》著作权纠纷、侵权纠纷和导演刘若英及其他15家公司一同被原告告上法庭,不过最后因原告未缴纳诉讼费而撤回。
最后,回到咪蒙团队打造的文章,选择人们看起来永远充斥着矛盾的话题作为中心。信咪蒙的人,信的五体投地,反对咪蒙的人,对其恨之入骨。
引用三表在其公号“三表龙门阵”对其的描述:
「咪蒙式的坏」在于咪蒙对人性的钻营。为了击中人性里的「贪嗔痴」,无所不用其极,假的当真的写,真的往极端了写。
你看他们的文章好像是带着情绪、情感的,可写的人却是冷冰冰的。他们的选题会就是一次屠夫的战前动员会,他们讨论的绝不是公平与正义,恪守的也不是良知与底线,他们就要「稳准狠」,要的是这一铲子下去能挖上来多少韭菜。
他们无往不利。为什么?
就像我朋友圈乌央乌央的傻逼在转发《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时摘录的文中一句话:「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哎,你们这辈子唯一用力的事就是:坚决不用脑。
不知道,那个咪蒙花了无数心血给少男少女们构筑的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