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当前的香港楼市状况简直可用“跌跌不休”来形容。跌市下,很多买家都停下了脚步观望,毕竟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这种势头应该都不会停止。但我偏偏就在这样一个时候入局了,而且为了这套房基本“All in”了自己的全部流动资产。
我为何作出这个决定?这笔交易又为何会被各平台的地产编辑选中推送上新闻呢?在此就让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上车经历,既留作给自己步入而立之年的纪念,也为各位正为置业梦想拼搏的同路人提供些参考吧!
01
我的上车之路
本公众号的作者群中不乏各路名媛富少,与他们比起来,我就是个十分平凡(主要体现在财力上)的港漂打工人。作为家族中第一个来香港生活的“港一代”,“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是我在这座城市扎根的刚需,所以早在还没拿永居的时候,我就花了很多心思研究香港的住宅市场,并积极为实现“上车梦”存钱。
为了省钱,我可以把一个月租金水电以外的开销压缩到1000元以内,而为了租便宜些,我也在本港某知名红灯区的唐楼劏房里住了好几年。凭着对生活的这种韧性,虽未能“开源”但很会“节流”的我在拿永居前成功积攒下了七位数的个人资产,足够支付买个“老破小”的首付了。
在家人愿意借给我一笔钱扩充首付的情况下,我以“单身首置客”的身份最多可以买到800多万的物业。基于以上条件,我把自己的购房预算设定在了750万以内。
选楼是个精细活,我曾用了无数夜晚去研究楼盘的呎价、外景(包含周边重建遮挡的可能性)、朝向、间隔、楼高、配套、管理费开销、是否凶宅等数据,还深入Youtube、连登等平台搜集各种一手资讯和用家评价,甚至连每日巴士到站时间、频率连带上车前怎么过马路、要过几个红绿灯等都细致研究了,高峰时积累了过百栋住宅楼宇的详细数据。
最后我筛选出了大概7个楼盘,均符合我选房的硬性标准——交通便利、外景开扬、面积过四(实用400呎以上)、至少两房。
02
开始看房
今年9月,我在拿到了永居“行街纸”后,开始正式跟早就提前联络好的几位不同平台代理看以上楼盘。
由于我很追求性价比,所以被我纳入目标范围的放盘基本都是低于均价的“减价盘”甚至大幅减价的“劈价盘”,总结一下减价的原因:
1.事故单位,也就是俗称的“凶宅”,通常兼具“价格低”和“卖不出去”的特点。我与“凶宅”有着很奇妙的缘分,也有新鲜一手研究成果,还差点决定入手了一处隐藏凶宅,但为何这件事最后没成呢?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2.移民盘,业主移民通常需要大量资金,另外由于英国等国的移民政策规定入籍后卖香港房也要交税,所以很多人就算不差钱也选择在移民前卖房,而为了快点促成这件事,降价空间就比较大。
3.楼宇有“硬伤”
为了不得罪发展商和所有利益相关人,我就不具体说有哪些楼了,但有些明明很多条件优秀的楼,平均呎价却比周边表面条件类似的楼低,甚至就算这样业主降价放盘也卖不出去。
各位发现这种情况就要警惕了,这种楼一定要亲自走访,看看有没有停水/停电/停电梯/业主发起维权的通告,多逛逛本地论坛,会发现很多“奥秘”哦。
提醒大家:这种楼就算再便宜也都尽量不要碰,否则就要做好“业主”变“苦主”的准备了。
4.早期人生赢家
早年以低价入手,就算低价售出也已经赚翻了,通常这种楼的减价空间也很大,与业主售楼的急迫性直接相关。
5.其他原因
比如急需流动资金周转、急需满足换楼退税条件、家中发生意外急需用钱、同时供多处楼难以承受银行加息等等,大多是一些经济原因。
6.假盘
我特别提出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网上“假盘”实在太多,很多都是吸引你联络放盘代理的噱头,实际根本不是业主报价,甚至压根没有那个盘。
虽然我看楼时已处于跌市,但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减价盘”甚至“劈价盘”都是先漫天要价,再坐地还钱,表面看似优惠很多,但在相对透明的银行估价系统面前也难掩噱头的本质。
时间慢慢流逝,直到9月17日,最后征服我的本文主角盘——泓景台二座高层F,一个实用面积491平方呎的两房单位闯进了我的情报雷达。
03
换身份证第2天,我买房了
我一开始是在假盘满天飞的网络平台看到这个盘的。虽然只有几张照片,但看起来外景开阳,装修企理,有符合我审美的定制家具,可直接入住,且放盘人介绍这是个大幅劈价盘,虽然830的叫价超出了预算,但我还是听到了心动的声音,便抓紧向相熟的美联代理打听该盘信息。
后来得到反馈:确有其盘,且还是个随时能看的钥匙盘,背景清白,业主因经济原因降价销售。我再亲自一查银行估价——妈呀,汇丰当时的估价是932万,意味着银行真的估凸了超过100万!
泓景台是香港地产界知名的“西九四小龙”之一,属于口碑不错的大型屋苑。
其第二座更是以191.4米外加一组卫星天线的高度,建成十九年至今仍位居“长沙湾第一高楼”宝座。
“西九四小龙”虽然名声在外,但也因为居住密度大,被一些“黑粉”戏称为“现代版九龙城寨”,尤其有一半的单位都只能望内园景,甚至直接“楼望楼”,泓景台也存在这个情况,不过我们的主角盘却是该屋苑比较稀缺的高层开扬景单位,且外景有山有水,质量不俗。
另外,虽然第二座外面的东方石油大厦未来基本确定要重建,会把主角盘这一列的前四十层的外景挡住,但已批出的重建高度(133米)对主角盘所在的楼层(超过150米)基本不会构成威胁,可以说在可预见的几十年之内,该盘享受的都是永久开扬景了(搜集这些资讯花了我不少功夫,但买楼是大事,该调查的部分都不能马虎)。
经过进一步调查,我得知该盘其实并非新放盘的盘源,且已经放了快三个月了。业主五年前以758万的价格购入了这个单位用于自住。
现在因经济原因放盘,三个月前该盘的银行估价在千万以上(根据某平台代理的宣传语,由于银行估价一直随跌势下调,我未赶上亲眼见证,网上消息也可能是代理满嘴跑火车,亲自查到的数据才作数),业主最初放盘970万,但当时其尚未搬出,也不方便安排看盘,更别提VR看房之类的了,所以一直没能成交。
其间,业主陆续降价,但基本还在900万以上。直至大约8月下旬,业主才搬离此处,令其成为各大代理商的钥匙盘,但在大部分平台仍只有几张照片(资讯较少导致吸引力不足)。而该盘降到830万就是几天内的事,之后便占据了各大地产铺的C位。
现在此楼距离刚放盘时已劈价140万,而且是真真切切低于当时(已下调过)的银行估价一百多万,可判定是个真“笋盘”。
我就此决定入局。此时是9月22日星期四(正好也是我领取实体永居身份证的日子)。
根据我在四小龙的看房经验,由于那里的潜在买家以中产工作族为主,所以工作日看楼的少,高峰期在周六周日,人多的时候就像旅游景点一样要排队入场,都是登记看楼的。鉴于主角盘宣传加码基本是一周以内的事情,我断定这周六周日一定有人看盘,到时候若和那些人一起询价,基本不会有什么降价空间了,甚至价高者得(这就是一个“荷兰式拍卖”过程)。
刚好我的工作单位在第二天(周五)有特殊安排,令我有机会自由安排自己的行动。我决定抢在周六周日那些潜在买家前“带票看房”。
我优先联系了带我看盘最多的中原代理,要求周五看房,但或许因为与我有周六的约定在先,她对这个临时加看的申请有些抗拒。见她反应不积极,我便选了愿周五就带我看的美联大哥(最早也是找他打听的这个盘资料)。
看了一圈后,我头脑中的理性把这套的缺点都过了一遍:该盘是西北盘,窗户全部朝向正西或正北,下午光猛(但也因此没有其他朝向的香港房子那么潮湿),套内含不实用的走廊位,且两个卧室都不是大卧室(面积主要给客饭厅了),卫生间属无窗黑厕,还有我并不需要的浴缸······嗯,这些确实都是我比较嫌弃的元素,可是······那又怎样?
从开门进入客厅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命中注定”。这套房,我来了,我喜欢,我要了!
我立即委托代理还价,不过被业主拒绝了,说已经降太多,预测能以这个价卖出去,不再降了。我倒也有心理准备:业主758万买了以后,还进行了装修和家具定制,都需要成本。算上一买一卖的中介费、税费等,如果想保本离场,确实也没再有多少降价空间了,况且该盘已经比银行估价低了很多,也低于近期成交的其他高层单位。
我和代理交流了一下意见,他判断再降价5万成功率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收了我对应825万的3%“小定”的支票,先让我单方面签了临时买卖合约,然后晚上等消息,业主如果到了最后临门一脚还不愿意就算了,若愿意的话,这单也就成了。
当天晚上,业主下班后到了中介处,看完临时买卖合约后同意签名,该楼盘就这样成交了,顺便还让我实现了“拿身份证第二天就买房”的这种营销文剧情。
又过了几天,我的这单交易以较大的劈价幅度登上了各大平台的地产新闻。截至发稿,这套房的银行估价又随市况下调了两次,但暂时还维持在900多万,让我距离“赔本”还有一些空间。
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在没有停止迹象的跌市中买楼?现在做“接盘侠”,不怕估价跌破买入价吗?如果房价真像20多年前一样腰斩了岂不是冤大头?虽然我是自住客,但说不在乎市价跌破买入价也一定是骗人的——作为业主,当然希望自己的房子越值钱越好啦。
我想让我在这种市况下仍做出这个人生重要抉择的原因,除了“千金难买心头好”的感性因素和“刚需”这种虽然老掉牙但很“硬”的理由外,也因为该盘的买入价距离银行估价较远,相对其他卖盘有更大的“抗跌价”空间。
再有,我这几年为了买楼钻研了很多,对香港的私楼市场状况并没有那么悲观。楼市下行,谁也不知道最低点在哪里,那要不要一直等下去呢?我觉得没有必要。既然有缘遇到了这个心动盘,那就把它拿下吧!
再者,我为了省钱住了很多年的那个唐楼劏房存在水管堵塞等工程缺陷,今年情况加重,恐怕需要搬家了,但我不想再搬来搬去,既然已经有条件买房,就干脆搬去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也当给自己30岁的生日礼物吧。
最后,我工作和收入都相对稳定,虽然目前为了避免高成数按揭选择了把手头的流动资金“All in”,但每月按揭远低于压力测试水平,预计可以较快攒回足够的现金流,也不用担心按揭还不上这样的问题。
如果楼市真的发生“腰斩”等剧烈情况,虽然会有些不爽,但毕竟是自住,在这个综合条件优越的社区里面,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什么影响。既然已经买了,那就享受搬来这里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