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领军世界500强?美报告:体量大 盈利差



上海陆家嘴金融区全景。

美国智库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虽然在“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最多,但以国有企业为主,而这些国企仅仅是体量占据优势,营收利润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有专家指出,这一状况与习近平主导下的“国进民退”政策有关。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10月7日发布报告,专注中国企业在国际领域的经营状况。这份题为《财富偏爱国企:中国领军全球500强榜单三年》的报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在由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国已连续3年位居数量第一。但尽管中方企业在体量和规模上名列前茅,但平均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国际公司。

连续三年 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多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500强企业“榜上中国企业的数量以136:124的优势继续超越美国,并且远远领先于只有47家企业上榜的日本。数据显示,目前榜上有名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了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总和。

今年8月,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就此发文分析说,中国企业占据“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数量最多,“就是中国经济腾飞最好的见证”。但该报也承认,中方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美国华盛顿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在当局的庇护下能够“大开大合“地进行兼并重组,在行业内形成垄断地位,因此,中方企业在数量和体量上位于世界前列并不意外。

李恒青说:”(发展国企)整体的指导思想是,在应对未来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当中,以‘国家队’为主力,去带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的体量,这正是习近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一直在推行的。“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和美国的上榜公司总数占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48%。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在该榜单上的占比从2%上升至27%,而美国企业的占比从36%下降至25%。报告分析说,上榜的中国企业在总资产方面位居第一,在总收入上也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2020年,两国企业的收入差距为1.5万亿美元,而现在的差距仅为0.2万亿美元。



(网页截图/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

中国企业体量大 但盈利能力不佳

报告指出,虽然在体量和规模上表现良好,但上榜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落后于美国和大多数欧洲企业。2020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分别为4.5%和1.9%,2022年分别为4.4%和2.2%,远远低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企业的表现。

国企占比超七成 经营不良拖累经济

为什么上榜的中国企业表现得不如其他500强企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将原因归结为中方国有企业的拖累。国有企业仍然处于低效率,利润也不突出。数据显示,上榜的大多中方企业是大型国有公司,这一比例占总数中方企业的71%,占上榜企业总收入和78%和总资产的84%。

与2020年相比,上榜的中国私营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下降0.5%,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其利润率仍是国有企业的两倍。

李恒青认为,在经济发展层面上,习近平是在开“计划经济”的倒车,而历史验证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注定失败,会有经济崩溃的风险:“习近平上台以后,他一直在推进‘国进民退’的思路,这是他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党领导一切,控制国企是他最能控制经济的模式。”

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则认为,中国国营企业普遍经营不良会带来一定风险,但由于有国家财政和国家控制的银行背书,因此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

程晓农说:“对(中国)政府来讲,它并不在意风险不风险,无非就是拿这块肉补那块肉。像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亏得厉害,那中铁总公司是不是就面临破产呢?不可能,它还不断从银行拿到贷款去修新铁路。它不怕亏损,因为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在执行政府的政策和目标,执行了中央的任务,自然就没有任何责任。”

报告分析指出,批发是唯一一个国企利润明显高于私企的行业。由于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私营企业的运营受到极大限制,中国政府选择国有批发商提供医疗用品和其他应急物资,使其保持高效运转。

此外,报告还提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总资产上,上榜企业多集中在北京。今年上榜的136家企业中,有54家总部位于北京;而这54家中,有48家是国企,其中46家是中央企业,由中国政府、国资委和财政部直接控制。

李恒青分析说,长期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都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经营成本极高。同时,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且监管薄弱,必然产生严重的、广泛的腐败,从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李恒青:“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强调,国有企业在实现党的产业政策和地缘战略目标中的重要性,”该份报告强调,”国家对这些国企的绝对控制以及它们持有的大量资产表明,中国国企仍然是‘资产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全球经济正在快速下滑,多年来一项以乐观而著称的国际货币基金也已连续第四个季度对经济预估进行了下调。主要有三个因素令人担忧:其一,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其二,难以克服的通货膨胀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成本上扬。其三,中国经济的严重降温。

根据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6%的增长率将在2022年减半,只能达到3.2%。而2023年,经济疲软的趋势仍会继续,预计只能增长2.7%。抛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不计,这将是2001年以来最低水平的经济增长。同此前的全球经济疲软时期不同的是,这一次,美国、欧元区以及中国等三大经济体都深陷危机,形成了同步的经济放缓。"


IMF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1日下调了对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IMF指出,严格防疫措施以及房地产危机导致了中国经济降温。全球层面上,俄乌战争、供应链扰动也拉低了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图为德国杜伊斯堡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经济2022年的增长率约为3.2%,比今年7月的预期再降0.1个百分点。这也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低的增长率,仅略高于初次爆发疫情的2020年。2021年,受益于疫情后反弹,中国曾实现8.1%的经济增长率。

IMF还将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从原先的4.6%下调到4.4%。

中国政府今年初提出了5.5%的年度增长目标,但是国内外分析人士都认为该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IMF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以快速封控、大规模检测、较长隔离为特征的"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尤其是在今年第二季度。此外,在中国经济中占比1/4的房地产业遭遇的危机,也很可能蔓延到中国金融业,并严重拖累经济增长,且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全球性后果。

目前,全球经济受到了俄乌战争所触发的能源价格暴涨以及新冠疫情造成的供应链扰动等多重压力。IMF在报告中将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率预期从原先的2.9%下调为2.7%。对今年的增长预测则为3.2%。全球经济2021年曾实现约6%的高速增长。

美国以及欧元区的2023年增长预期也被分别下调至1%以及0.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