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位人却走了!西南财大怎么痛失诺贝尔奖的?(组图)

快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网友惊觉获奖人之一的Philip H. Dybvig(以下简称“菲利普”)本来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的院长,而且教龄有10年。但据说就在去年,西南财大以“考核不合格”的理由,把他给开了!

很多人感叹,这也许是西南财大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一次,太可惜了。还有人挖苦:西南财大太牛了,诺贝尔奖得主也看不上。

西南财大,到底怎么错失人才的?

问题还是要辩证地看,其实西南财大开不开这个教授,都和诺贝尔奖没啥关系。一般而言,诺贝尔奖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菲利普的获奖研究成果,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人家在美国搞出来的研究,不是在中国搞的。而且在西南财大的任教10年期内,他也只是兼职,每年固定讲几堂课而已。他的本职是在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当金融学教授。所以,他所拿的诺贝尔奖和你西南财大一点关系没有。

不过我昨天也提到了,中国学术圈内,一直以来都有一种不健康的攀比、崇拜之风,导致很多学校都想蹭这个奖的热度。自打2022年的诺贝尔奖陆续出炉后,虽然中国国籍的是一个没有,但一些高校却在宣传上面赢麻了。比如南京大学说物理学奖得主是他们的名誉教授。

同济大学说化学奖得主是他们的名誉教授。西安交大、中科大也说物理奖得主是他们的名誉教授和讲席教授。

就连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出来报喜,说文学奖得主是他们出版社的作家。

之前又说要自主创新,又说不屑于国外的排名,不搞西方的那一套。现在诺奖出来了,一个个上来攀亲戚。丑不丑?学术自信呢,文化自信呢?

说到文化自信,你别说,菲利普教授正是被中国文化吸引过来的。据了解,这个教授酷爱中国文化,人是成都女婿,中文说得很好。学习之余,经常练习太极、气功,吹葫芦丝,拉二胡,以陶冶情操。在西南财大兼职任教,更多的也是因为中国的老婆和成都巴适的环境。你看他平时的穿着打扮就知道了,穿唐装,蓄麻花辫,就是一个中国文化迷。

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一个金庸式的微信昵称。

我一直都强调,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菲利普在中国拉二胡,过春节。

甚至在重要场合,都坚持穿唐装。难道他就不怕被美国人说他数典忘祖,卖国贼吗?

没有,这就是文化自信,只不过这是美式文化自信——喜欢中国文化,穿中式衣服,过中国节,在中国任教,这是他的自由,无权干涉。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他是个中国人,在美国任教,说什么咖啡就是比大蒜香,我们现在的网络文化,能不能做到这份包容?有些人是不是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然后说他伤害民族感情,宣扬西方价值观?

无论如何,西南财大还是把他开了,至于开除的原因,我问了一些在西南财大就读的朋友,也去学校的贴吧看了看。原因不是他没啥贡献,也不是他要得太多了,而是因为疫情!因为西南财大也是有自己的规章的,需要兼职教授上满一定的课程。但是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菲利普教授无法做到中美直飞,保证每年定期在校在岗工作。迫于无奈,学校也只能做出不再续聘的决定。所以,不是西南财大没眼光,确实是眼光大不过规矩,大不过政策。

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我们现在的高校还是舍得花钱的。在重金招待外籍学术大牛上,是舍得下成本的。过去,我们总说我们对科技人才不够重视,给的钱还没有明星收入多(事实上哪个国家都是这样)。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们国家对于高校的资源投入一直是相当慷慨的。


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大幅度提升了高校教师工资,而且普遍实施津贴制,以这个“工程”那个“工程”的名义,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笔的资金。1999年,国家又允许高校大规模扩招,并且允许教育市场化,允许教授从事商业活动,给教授分房子,这实际上又是送给知识精英们一种巨额的财政补贴。总之,近几十年来,我们大学教师的收入都是要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

基于此,我们各种大学排名也在蹭蹭往上涨,学术论文成果也是越来越多。我的朋友局长介绍:这些年来,中国科研投入力度空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高达2.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2。大学是越来越有钱了。甚至在硬件设施上,也有不少方面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砸钱,说明国家对于科教的重视。但在另一方面,砸钱能否就转变成学术生产力,或者科技生产力,还有待商榷。近期,Nature的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研究人员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工科学生的学业表现,统计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数据。结论表示:中国大学毕业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正在全面下降——无论是精英大学还是普通大学。

而在另一方面,近期也出现了两起严重的教授丑闻,一个是北理工的老院士和女博士的不正当关系。还有一个是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的鲍教授在上网课的时候,无意中暴露了自己长期使用黄播约会软件撩妹的画面。

科学研究,没有钱不行。但钱一旦给得太多,或者给到了不该给的地方,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砸钱的同时,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建立一套监督制衡的体系,唤醒知识分子的风骨,也尤为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