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餐饮再现排队唱龙,国庆假期香港消费复苏


2021年中国香港派发360亿的消费券令GDP总计提升0.7%,今年总额超过600亿的消费券预计将给GDP带来1.2%的增长。“要不是有此1.2%,香港经济会进入负增长。”图为2022年初市民消费意愿相对不旺时街边各类商品的促销海报。《财经》记者 焦建/摄

2022年的“十一”假期正值周六,按照中国香港特区的放假安排,除外佣等依照劳工假安排只放单休的群体,放双休日的上班族并未额外放假1天。 休息时间未延长,但各大商圈的零售店铺及街头食肆,却多次出现了市面上久违的熙熙攘攘排队“人龙”景象。

与假期里多家珠宝店、数码店铺里排队购买商品人群增加相伴而来的,是“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热闹的市道了”。香港新界北地区一家数码店铺的老板对《财经》记者形容,“之前是二手生意多,随着一系列新机型推出及市民购买力加强,新产品出货量近日明显增多。”

为通过容许更多的社交及经济活动以平衡风险和经济发展,在香港刚开始执行新的“0+3”入境防疫及将于10月6日迎来新放宽社交距离政策的当下,国庆节假期(加重阳节放假一天)香港经济增长或处于以本地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内循环”迈向“双循环”的节点。

市面消费信心高涨带来商场丁财两旺,虽部分当地观察者据此指出的“报复性消费”潮流已形成还尚难断言,但前述一系列现象背后,则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长短期因素:

宏观而言,按照9月30日特区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在较高的基数影响下,当地8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些微下跌。经季节性调整后按月比较,总销货价值则继续保持增长。与此前三个月相比,截止2022年8月底的三个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当地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上升5.3%。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则上升了5.5%。

按照当地一系列连锁商场公布的相关数据:国庆假期前夕连周末共3天,相关商场的人流及生意同比分别升逾20%。新型手机、因价格持续走低带来销量快速增长的黄金及相关饰品,以及进入换季期间开始热销的运动服饰等品类,成为消费的热点领域。

疫情相对缓和、就业市场状况的改善,以及一系列消费券计划的持续推出,应是短期内继续支持香港本地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的三大核心因素。

尤其是后者,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市场及提振经济方面的效果显著。 以8月第一期规模约130亿(港元,下同)的消费券为例:约七成券额在发放的首月内已被使用。在这些消费额中,约六成用在零售交易;约三成用于餐饮;另外约一成则用在服务业。以使用人数计,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在获券首月已全额用完。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年符合资格的当地市民在获派5000元消费券后,平均每人会多花4000至8000元,变相对经济提供较大支持,发挥了更大乘数效应。而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2021年3 60亿的消费券总计提升0.7个百分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今年总额超过600亿的消费券则可带来1.2%的GDP增长。“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的最新预计)是负0.5至正0.5。要不是有此1.2%的提振,经济会进入负增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

10月1日,香港继续发放新一轮消费券,约有636万名合资格的当地市民获发第2期消费券,这意味着可为零售及餐饮市场注入约150亿元的购买及消费力。而在此之前,业界曾有过的担心是:随着对入境者的检疫限制放宽,只会恢复港人外出旅游的方便及增加外国来港商旅人士,而前者人数的增加则意味着本地购买力的持续外流。

与目前本地消费的相对较热相比,这一趋势目前并未明显表现出来,一方面与相关政策实施较短有关。 亦有未值长假、学生仍在上学因此家庭出游数量并未明显增加有一定联系。此外,因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币购买力随美元不断走强,也给居民购买进口消费品带来较大实惠。

另一个与本地消费持续增强有关的重要因素,则与市民的消费心态及方式有关。 “可能人们感觉到向内外都通关的日子就快要到了,所以还是比较愿意花钱。”前述零售界人士称。而随着电子支付方式因消费券的发放及应用逐渐深入人心,原本“电商荒漠”的香港居民也开始日渐接受在线购物,这也为香港正在研究的“数码港元”等新手段的推出提供了土壤。

自2021年相关消费券计划推出以来,当地六家储值支付平台合共新增了约800万个消费者账户,以及超过15万个商户。网上销售的交易额也开始迅速增长,今年前八个月零售业网上销售额累计2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2%,与前年同期相比更大升77%。当地网上销售额在总零售货值中的占比,亦由前年同期的仅5.4%,逐步增加到目前的9.0%。

2022年已进入四季度。乐观者估计:在消费券的持续性支撑作用带动下,加上圣诞等大型节庆即将来临,市道将比之前更旺。但亦有观点指出:零售市道始终要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环球局势多变、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未全面恢复、通胀高企、海外主要央行连番大幅加息,香港股市及楼市亦接连受压。

在此背景下,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依靠消费券内循环难言是长远之计: 一方面,今年派发的消费券令香港库房的负担超过600亿元。与此同期,随着印花税和卖地收入的减少,特区政府今年的赤字水平超过年初预期,“审慎理财”的呼声开始增加;此外,其亦无法持续抵消外来游客、商务人士减少导致的需求疲软。

以内地到港旅客数字为例:2018年“黄金周”期间,约有150万内地旅客到港旅游并消费;2019年,这一数字仍维持了约67万人。“只有尽快让更多游客恢复来港,吸引大型的商业及盛事活动在港举办,各行各业有生意可做,才能让经济加速触底反弹。”这是香港一系列相关业界的共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