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周边:中国品牌撑起了一个新的万亿市场(组图)

9月一开头,手机市场杀疯了。

随着华为、苹果新品相继发布,虽然网络上评论褒贬不一,但Apple Store天猫旗舰店预售一开,依旧是一机难求的画面。

但更有趣的事发生在手机配件市场。

iPhone14还没真正的亮相,淘宝上手机壳,手机膜等一系列周边就开卖了。

有人手机还没抢到,手机壳已经配送到家。

有人发布会还没看完就点开了淘宝——给旧手机换个套,也就相当于换了新机了……

年轻人换手机的频率在降低,但手机配件买的越来越多。

撑起年轻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消费习惯的,不仅是网上漫天飞舞的段子,更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快速崛起。

如果回到手机配件的元年,你会发现它们诞生之初,只是为了保护脆弱的3C产品免受磕碰。

但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发展,手机配件市场成员越来越多。

配件已成为刚需,但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配件市场也正在发生变革。

钢化膜、AR膜、磨砂膜、防窥膜……人们的不同需求催生出不同产品的诞生。

支架、磁吸、无线充电、5G……硬核科技商家正在将手机壳的功能边界无限拓展;

芳纶纤维、碳纤维、防弹凯夫拉…材质正在进入新的维度空间。

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艺术设计团队进驻手机壳行业。

手机壳正在从标准品走向高端个性化,它成为了一个“符号”——人们不是在为手机换壳,而是在为心情、为个性而换。

而随着智能手机使用频率和时长越来越高,充电宝行业正在经历私有——共享——私有的转换。

大家这才发现,如今的充电宝已经在技术上迭代更新。

有的长得像口红、有的只有银行卡大小、有的不再需要插线,磁吸一帖即充,还有的加入了电风扇、暖手宝等功能,一机多用。

充电宝不再只为了应急需求而存在,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外观和附加性能。

当手机配件消费趋向“高频化”,人们对这个赛道的期待值就变得越来越高。

这促使着这个赛道正在从一个个小店形成如今线上线下的一个万亿级市场。

从键盘机到智能机,从标准品到个性化……

华强北的商家们,正在见证着这个赛道的成长和变化。

罗永浩有句名言:“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的赚得多。”

如今,一语成谶。

在手机壳市场,陈劲松和吴嘉源一直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

陈劲松做的是基础手机壳,主打就是防摔。

18年仅双11一天,他的一款手机壳在淘特就卖出8000多件。透过淘系超级工厂的全网分销的能力,他那年仅靠6款产品,就带来近1亿销售额。

而吴嘉源走的是低价个性化路线。

他曾推出一款售价两块九且包邮的手机壳。结果没想到,这款商品成了爆款,毛利竟然比其他款式都高。

他的公司一年推出的SKU大约两百万个,有单品一天就销售出19万件,2018年工厂就卖了两个亿。尤其是在链接阿里C2M以后,新品打爆的几率直接提升了30%。

如今手机壳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

在淘宝天猫上,聚集了数以几十万计的手机壳商家,他们占据了整个手机壳行业超一半的市场。

和手机壳一同成长起来的,还有“钢化膜”。

2014年,做了两年手机壳的闪魔,进军钢化膜市场。

那时的钢化膜市场仅仅停留在卖之上,为了能做出差异性,闪魔副总经理刘涛联合天猫小二做了无数调查问卷后发现——“大家想要钢化膜,但是不会贴膜。”

于是他们决定,做一款贴膜神器。

就这样,闪魔推出的第一款钢化膜,不仅价格减半,一月包换,还靠着自带着贴膜工具,月销直逼20万件。

如今,闪魔稳居天猫钢化膜品类第一,每年,都要发出超过一千万片钢化膜。

他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而充电宝行业,周树森经历了完整的变革。

2004年,淘宝刚成立一年,周树森大学毕业只身来到了华强北。他是最早一批在天猫做数码配件和大容量移动电源的商家。

但随着智能机时代到来,当电池不可拆卸,倒逼着他只能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市场异常敏捷的华强北市场很快发现:“电池不可拆,但勤用手机的人,电量根本不够一天用。”

于是最初的充电宝出现了,但容量很小,能充30%就不错了。

周树森想到了做大容量充电宝。他开始采购笔记本电脑的电芯用在充电宝上,当时这款充电宝立刻在天猫掀起轰动,标价140多元,第一次活动,就卖了几万件。

如今,周树森的羽博早已冲进了天猫充电宝类目前三。他不仅继续在充电宝类目深耕,还转向了更多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如今整个充电宝市场大约70亿左右的规模,淘系占比60%;

虽然增速在下降,但在一些细分类目上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例如今年上半年,快充充电宝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0%以上,磁吸充电宝同比去年增长300%。

充电宝品牌们正在通过技术和造型的变化,为自己寻找“增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里显示:手机配件这个市场,已经冲击万亿规模。

而在这背后,淘宝天猫作为消费者最多的电商平台,依旧是公认的打造品牌的首选平台。

根据亿欧调研显示,从商家参与数量以及资源增加投入、投入产出比、品牌赋能力度、新品首选五个维度的数据加权,天猫以73.9%遥遥领先,其次是拼多多和京东。

天猫为无数商家提供了10亿用户流量的市场,形成的消费心智,不断丰富的多层次供给,正在将消费需求和产业链接起来。

在这里,那些你不起眼的小物件,正在成为一个个造富神话。

如今总体来看,手机配件市场依旧是以低价跑量的卖家为主。

但当消费趋势逐步走向高端个性化,也吸引很多大品牌、出海企业纷纷转战国内。

多年前,华强北的众多商家还在靠低价争夺国内市场时,阳萌果断地选择了出海。

而他没有选择批发的出口模式,而是做了自己的品牌安克。靠着一款号称可以拉车的充电线在国外迅速出圈。

如今安克在全球拥有8000万用户,是亚马逊充电类目的销冠。2021年全球营收达到了125亿,同比增长34.45%。

这个增长数字,在疫情之下显得尤为艰难。但也因为疫情,他们选择了回来。

阳萌说:“如今转战国内是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因为五年前中国消费者仍以价格为主要驱动因素,如今,更注重品质的高净值消费群体的崛起,意味着安克在中国有了更深的生长土壤。”

如今国内的消费升级,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一年时间,安克的天猫店苹果快充充电头月销超2万,2021年安克中国营收4.19亿,同比增长194%;

而诞生于2011年的CASETiFY,也是在国外起家。

创始人吴培燊借道Ins,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个性设计路线。

他们把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变成手机壳、将“个人宣言”印在手机壳上,与各种明星、品牌、艺术家联名。

这种个性化的定制设计给CASETiFY的Ins带来了260 万粉丝。在亚马逊上,它的手机壳平均定价在100美金左右,但平均年销售量超300万。

今年一月,他们也选择了回国。

就是这样一个均单价超过300的“奢侈品”手机壳,在上线天猫第一天,就创造了百万元的销售业绩神话。

高端手机壳品牌PITAKA相关人士曾说:“国内高端的手机配件品牌几乎没有,但国人需要。”

确实,当行业走过快速扩张的阶段,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才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很多已经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牌作为“新人”回国,最需要的还是更精准地找到消费人群。

于是天猫,成了他们布局大陆市场的首选渠道。

有商家提到:天猫是新品牌最好的孵化场。

“虽然现在大家都玩多平台运作,但是拥有超过10亿用户流量的淘系,依旧是中国电商平台中品牌势能最高、流量优势最强的入口。”

“而且对于品牌而言,选择天猫更是一种品牌建设。”

确实,庞大的消费人群,让各类商家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

而对于高端品牌而言,选择天猫,就是在占领最核心用户群体的心智。

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天猫提供的技术支持也让很多商家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鸽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他们已经在天猫试水高端个性化定制手机壳服务,并对基于天猫平台的内容共创业务展开探讨。

为什么选在天猫?他认为:淘系的系统能力最完善,是最有可能实现对手机壳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地方。

确实,如今个性化的风潮下,内容消费才是王道。

淘系正在打造一个集购物和内容为一体的平台,未来从种草到定制到内容消费在淘系都能一站式闭环。

这些都为这些大品牌商家的高端个性化服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眼下,国内的手机配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配件行业商家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

小商家们焦虑的是在价格战中自己能否存活下来,而高端品牌担忧的是这个快消品的配件市场,消费者能否愿意持续为高价配件买单?

不过总体来看,大家对于天猫能给他们带来的市场,还是抱有期待。

其实这几年,伴随着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疫情的冲击,淘系变化很大。

但最后发现,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底层逻辑上始终一样。

天猫只是在搭建一个桥梁。把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快速、高效的传递到产业带。

它无法直接让商家占领市场,但能通过自己庞大的用户群,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被更多人看到。

它无法代替商家做生意,但能通过完备的技术支持、更多的活动、玩法,服务产业品牌更多元、有序的发展。

电商平台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帮助商家经营。

对于更多的品牌和商家而言,他们在用脚投票,他们需要稳定性,需要长期耕耘自己的生意,需要和消费者建立最稳固的联系,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天猫上。

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今天下单iPhone14,不止买新机不用预约抢购,还可以在天猫上壳膜充一站式全部购齐。

对于这个庞大配件市场的商家们而言,对于每一个要给自己的爱机再加一层含义的消费者而言,有得挑有得选,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