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会城市,房价跌回了5年前






谁是全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会?

石家庄说第一,恐怕没人敢说第二。

别看平日里老实巴交、默默无闻,可一旦上了热搜,石家庄打出的必须是王炸牌——

从早期的三鹿奶粉和雾霾污染,到后来天坛、白宫合体为中美友谊实力打call;

从河北美院灵魂复刻霍洛沃茨城堡,到比本尊大一号的狮身人面像让埃及告到教科文…

石家庄每次凭本事出圈儿,总能引来全国网友的现象级围观。

前不久,一篇“房价跌回5年前”的新闻再次将石家庄送上热搜,随之而来的是庄里老铁内心10000个“不沾”(不行、不好)。

放下幻想吧,石家庄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它只不过为弱二线省会打了个样…






这五年,石家庄房价到底跌了多少?

2022年盛夏,尽管中山路上依旧人头攒动,尽管勒泰中心依旧是打卡圣地,尽管北道岔依旧“芭堤雅风情”——

但“房价跌回5年前”的人间真实,足以让众多2017-2018高位买房的庄里人看天不蓝,喝醋不酸。

数据显示:今年7月底,石家庄新房均价约为11928元/㎡;

60个月前的2017年7月,石家庄新房均价还有19362元/㎡。

今年7月底,石家庄二手房挂牌均价是14198元/㎡;

而60个月前的2017年7月,石家庄二手房挂牌均价还有18546元/㎡。

按石家庄2021年43024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攒够首付门槛少说得10年不吃不喝,但赔丢这些钱5年就够。

拿国际庄人民心心念念的二环来看,2017年7-8月间,预算没20000元/㎡连想都不用想;

五年过去了,大把二环附近新盘备案价被生生摁在了15000-18000元/㎡之间;

就连在其它城市把品牌溢价玩到飞起的绿城,在国际庄被挤兑得贼没脾气。

可即便如此,大量二环周边的新盘案场,人气直接看齐放了暑假的大学校园。

如果拿着15000元/㎡的预算,想在二环边买次新二手房,那也是有挑有捡。

即使价格一降再降,还是有大量小区季度成交量刚过两位数;

回过头去看看挂牌量——“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前些年,开发区最火爆的时候,有个叫“天然城”的二手盘火出了天际:

2017年“国际庄最严限购令”出台之前,曾被炒到了20000元/㎡;

经历了5年左右的“自由落体”之后,目前的均价只剩11600元/㎡。

在石家庄,如果想沿着二环找大型腰斩现场,那场面老壮观了。

核心板块的房价也没好到哪儿去——

笔者自己的家,位于市中心的荣景园小区,步行前往中山路最繁华的一段不过10分钟。

2017年8月的高峰时期均价干到了27000元/㎡,经历了五年的M2增发与通货膨胀之后,目前的均价还剩21000元/㎡。

我估摸着一时半刻不能再往下掉了,因为前几天就有几位老邻居发话了:

“20000元/㎡是面子、是底线、是原则,低于这个数高低不卖。”

笔者多年好基友强子,老国际庄人,就劝我别太往心里去——

这哥们儿2017年在另一核心地段,槐安路大马村高教园金域蓝湾小区买了婚房;

当时均价算下来接近23000元/㎡,现在17000元/㎡不一定有人要。

因为这套婚房,强子没少背地里骂丈母娘是“败家老娘们儿”…

按照这个标准,国际庄躺枪的丈母娘那就多了!

坐拥千万人口,为啥国际庄还要跌跌不休?

有人说,石家庄太土了,对年轻人根本没啥吸引力…

瞧你这话说的,肤浅了不是?

石家庄有个响彻B站的英文名,叫Rock Home Town,直译过来就是“摇滚之乡”。

这可真不是浪得虚名——

去年,摇滚歌手姬赓成为“特殊津贴专家”的消息,就曾让石家庄刷了一波存在感。

姬赓,是石家庄本土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贝斯手;

他们有一首传唱度颇高的作品,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歌词里唱到: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这首歌唤醒了不少国际庄人民对中国“药都”过往的集体记忆。

不少国际庄老铁语重心长地说:“空气里弥漫的那股药味儿,一天不闻浑身难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凭借制药、钢铁、纺织这“老三样”,石家庄早早地就把人口干到千万规模;

然而老工业辉煌过后,石家庄开始日渐成为一座留不住年轻人的城市。

像互联网、新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云计算、5G通信、无人机…

这类产业几乎和石家庄是无缘又无份。

笔者有幸去过几处国际庄的商务区写字楼和高新产业园区:

小贷公司、家政服务、艺术教培、瑜伽俱乐部、高端婚姻介绍所、出国务工咨询…简直亮瞎我狗眼。

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庄里的学霸少年,学计算机的、学金融的、学新材料的、学精密仪器的并不罕见;

隔壁的衡水中学与石家庄一中、二中,共同奠定了河北考生录取清北复交的基本盘,放到全国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

但有些黑色幽默的是——这些孩子一旦考上名牌大学,几乎再也不会回来。

指望周边县市的年轻人涌进国际庄?

抱歉,人家要么是想去北京拼命卷,要么是想回老家靠爹妈人脉躺平…

在他们看来,无论哪个选项,都比去石家庄的性价比高!

省会楼市,就这样变成了如假包换的本地人市场——

而留在国际庄的老少爷们儿,对于一份好工作的理解上限是:月薪5000+,有编制。

但凡同时满足这俩条件的,啥副业,啥part-time,你放心,统统靠边儿站!

笔者就有好几位中学同窗,本科时念的专业一个比一个高大上;

早在十多年前参加老同学婚礼时,大家就因为被交通系统录取为高速收费员而弹冠相庆。

像我这样继续读研、然后背井离乡去杭州讨生活的,基本上就算“缺魂儿”(缺心眼)。

可问题就卡在这儿了——

咱们以一套二环边上90㎡小三房为例:

套均价格130万,首付算40万,有家里支持;

贷款90万,按揭30年,月供就要小5000。

大湾区和长三角的朋友可能觉得不疼不痒;

可在国际庄,月薪5000且稳定就算好工作,月薪10000的只占2%。

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在人生最好的30年每月背5000房贷,你猜?

列位,就这咱还是把税钱全忽略了算的…

当刚需潮在棚改的沉浮裹挟之下呼啸而过,取而代之的是2017年“史上最严限购令”重锤来袭…

左右夹击之下,无计可施的石家庄楼市就只能先跌为敬了。






这波分化之后,弱二线城市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平淡

河北人的乡土情结极重——

既便离开河北,也是大多去了北京。

这个情况,直接导致很多南方朋友对河北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没印象“。

在浙江生活这么多年,我确实见过不少朋友,习惯性地靠着王宝强、赵丽颖、周冬雨塑造的憨厚朴实形象,去给河北人作画像。

刚来杭州那年,我跟人家说“老家在河北“,还有本地朋友跟我套近乎:

”我去过武汉,到过汉正街过早…”

我赶忙纠正说是“河北“,不是”湖北“,对方听了便开始一脸茫然…

一位石家庄的vlog博主曾在短视频里,也说过这样一句既扎心又无奈的话:

“原来我引以为傲的省会家乡,在别人眼里甚至都不是‘土’或者‘穷’,因为许多人根本不记得有这座城市…”

的确,吐槽省会是河北孩子下生就会的技能buff——

因为同样是省会,杭州叫“人间天堂”、成都叫“天府之国”、武汉叫“九省通衢”、南京叫“六朝古都”、哈尔滨叫“东方小巴黎“、广州就更不必说了,“一线城市”四个字足以概括一切…

而石家庄只敢自称一句“火车拉来的城市”,还是和隔壁郑州共享的…

比起“命里缺IP“,石家庄更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它的地理位置——

在外人看来,燕赵大地坐拥两座直辖市,其中一个还是首都…

但只有河北人才知道,这个客观情况,几乎断了河北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可能。

外地科技公司北上会来石家庄吗?

不会!不如直接进京吸纳更优秀的人才!

北京央企会搬到石家庄来吗?

不会!因为石家庄的隔壁就是雄安新区…

像石家庄这类的弱二线城市,全国有二三十座——

要想逆天改命,就必须由内而外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但这谈何容易?到目前为止,真正成功逆袭的也只有合肥一城。

合肥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众多不可复制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它城市很难学的来。

产业转型迟缓,就意味着吸引不到大量的前沿科技人才;

产业转型迟缓,就意味着体制内待遇无法媲美沿海省份;

产业转型迟缓,就意味着难以孕育颇具规模的中产家庭;

一大批弱二线城市的购买力,从增量博弈过渡到存量博弈的转向节点,必然早于供应端转向;

经过长期发酵后,弱二线房产的自住属性,必然会压倒投资属性。

大家常说要顺势而为,但首先得闹明白什么是大势所趋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