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隐秘的相亲市场 藏在腾讯华为这样的大厂内网






当“大厂员工”成为高薪的代名词,这个群体随之成为深圳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只是“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工资高、前景好,代价是强度远不止996的“福报”。这意味着想在公司以外遇见他们,全凭运气。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一些渴望找到大厂对象的外部公司年轻人,委托在华为、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把年龄、学历、职业、照片、联系方式等资料发到内部BBS交友专区。



随着发帖人数越来越多,原本用于员工交流的平台,逐渐发展为一个个网络相亲角。这些交友帖与莲花山相亲角上贴的A4纸相比,唯一区别在于目标对象更明确:内容仅大厂员工可见。

围墙内,互联网精英没时间社交,围墙外,想找到优质对象又太难。乍一看,两者完美互补,但爱情终究不是连连看。

有人发帖后加了十多个男生,却厌倦了这种形式;有人选择集团作战,由同事写程序抓取发帖女生资料,却迟迟没迈出第一步......



选择多了,确定关系也难了



从小到大习惯了优秀的周韵之步入职场后猛然发现,恋爱这门课自己成了后进生。学生时代,1道选择题4个选项,她总能毫不犹豫选出正确答案。可发帖后面对不断新增的微信好友申请,她没了头绪。

研究生毕业的她去年顺利入职一家大型企业深圳分公司,工作稳定后开始认真考虑人生大事。她自认对另一半要求不高,“条件相当就行”。学历、家境、长相一条条列下来......周韵之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圈内能接触到的这类男生不是英年早婚,就是已经有稳定交往对象。

她不得不接受眼前的残酷现实:市面上的优质资源在学生时代就被瓜分完毕。作为亲友圈、同学圈都不在这边的新深圳人,周韵之有时挺羡慕深二代同事,“每次同学会都是一次潜在的脱单机会”。

至于到大厂内网发帖交友,她是在一次聚会中偶然听朋友介绍的。






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这种方式。另一个朋友当场拒绝:“我不想自己的资料被陌生人刷来刷去,像选妃一样。”

周韵之一开始也挺抗拒,内心又有点跃跃欲试:“至少对方的学历、工作都差不多。”经过几天挣扎,她还是让朋友帮自己发了资料,并附上几张生活照。没多久手机就收到新的微信好友申请,“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应”,她有些紧张。

此刻,帮朋友发布资料的大厂员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红娘,在茫茫人海中替单身青年筛出优质对象。

随后,周韵之陆续认识了十几个男生。数字听起来厉害,其实她和很多人聊了几次就默契地不再联系,静静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发展到线下见面的只有1个人。”

因为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对方熟知自己的年龄、职业、学历、爱好,她却对手机另一头的人几乎一无所知,只能透过朋友圈一探究竟。“遇到仅三天可见那种,真的不知道从哪里找话题。”

这从侧面提醒了周韵之社交媒体的重要性。遇见有好感的男生之后,她朋友圈“营业频率”显著提升,有了放不下的“偶像包袱”——确保自己发的每一张照片都保持精致状态。

不间断的聊天加上几次见面,周韵之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正当她展望未来时,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朋友在交友软件刷到男生的动态,他同时也在和其他人约会。“只有我一个人沉浸在这段暧昧关系中。”

理智上,她知道两人在确定关系前对方可以接触任何人;情感上,她觉得这种行为“有点像海王,我从来不会同时和两个男生密切接触”。她逐渐对网络交友感到疲惫。“看起来更容易认识人,但你无法确定自己是对方的唯一选择。”

绕了一大圈,周韵之告诉自己随缘吧。她不再刻意积攒可以发朋友圈的内容,“希望对方是被真实的我吸引。”

不是完美才值得被爱,表露真实的自己也许是遇见真爱的前提。



被工作榨干精力,被动等待爱情



不过万一你的真爱是大厂程序员,确实很难在大街上与他擦肩。

透过梓喵合租的房间窗户,能直接看到不远处的腾讯全球总部——滨海大厦。以公司为圆心,绝大多数时候他的生活半径局限在周围几公里。9:20起床,9:40出门,步行到公司,10:00在工位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顺利的话8:30下班,晚一点差不多10:00下班。”






凭借3段互联网实习经历,梓喵去年校招斩获4家大厂offer,最终选了腾讯。工作方面,他称得上卷王候选人:大二开始实习、抽空参加专业比赛、定期在社区分享技术文章——每个进入大厂的年轻人,开始准备校招的时间从来不是大四。

感情方面他却迟迟没有动静,上一段恋情还停留在高中。

坐在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这个99年男生告诉我自己还是向往爱情的。他所在的小组,所有同事的女朋友都是在学校认识的,校园恋爱含量达到惊人的100%。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一段忙碌时光,他笑着说自己有些后悔,“感觉大学还不如去谈恋爱”。

在腾讯内部BBS,二手交易区和交友区是热度最大的两个板块。梓喵觉得交友区就像一个“没有VCR的非诚勿扰”。这些资料贴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女生,梓喵几乎没有刷到过男生的帖子。

点开人气较高的帖子,除了照片之外,学历、职业和家庭条件是回帖男生最关注的几个方面。

虽说只有公司员工能在论坛发帖,大部分人都是帮朋友放资料,因为腾讯的单身男女有专门的内部微信交友群。只有经过身份认证才能被拉进群,这是他们内部脱单的一个渠道,入职后的封闭培训是另一个——为期5天的培训中,不同部门的校招新员工被打乱分到不同小组。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迅速熟悉彼此。

不过对于不想和同事谈恋爱的人来说,BBS交友区作用更大。梓喵有位同事甚至专门写了个程序抓取发帖女生的资料,然后同步到部门内部拉的交友群。“毕竟优质资源有限。”

这个如同开挂般的程序很快发挥出独特作用,另一名单身男同事前不久遇见了自己的心动女生。“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群人围着他加女生微信,看他和女生聊天。”——你永远不知道屏幕后聊天的男生,身边站着多少程序员为他出谋划策。







聪明人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提前学过摄影的男生,以约拍为名成功把女生约出来好几次。大厂职工目标导向的做事风格,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成案例摆在眼前,梓喵却迟迟没有迈出第一步。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他仍然期待有个人陪自己穿过生活的悲喜,但工作已经榨干所有精力。

今年入职腾讯后,他每天工作安排非常饱和。“但凡裁掉一个人,就一定有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儿。”好在作为“离钱近”的部门,这个团队不用背负裁员指标。

高强度工作占据了这位年轻程序员的绝大部分时间。“周末就是在家躺平。”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短暂充电,疲惫的灵魂才有动力迎接下一个工作日。

在生存压力面前,情感需求被无限压缩。

梓喵没有多余精力参加其他活动——这也导致他的社交圈极其简单:同事、合租室友、2个在深圳工作的大学同学。“这么一看我好像是挺惨的。”

他就像被动陷入了一个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对于目前的状态,他说称不上享受,但也缺乏足够动力改变。大概这届年轻人为脱单作出的最大努力,仅限于在心里许愿,被动等待真爱降临。



加班的两个人,如何维系感情



我们无法预知梓喵的男同事与心动女生是否会迎来幸福结局,但同样因BBS开始一段感情的另一位腾讯程序员纪宇飞,收获的只有失望。

今年34岁的他成长于东北的一个传统家庭,随着年纪逐渐增长,结婚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又老是完不成的任务。






毕业于985院校、外貌端正、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拥有在深圳独立购房的能力......从外在条件来看,纪宇飞的确是理想结婚对象,但他对另一半有着类似的高要求。

为了快速脱单,他成了一名氪金玩家:前后在BBS加了20多个女生,经过无数的聊天、见面、吃饭,花费近2万元,他才筛选出最合适的那一个:同样来自北方,毕业后在深圳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27岁女生。

外人看来,这对势均力敌的情侣各方面都称得上般配。虽说这段感情一开始就掺杂了现实考量,相遇方式没有太多浪漫色彩,但他们还是有过一些难忘时刻:吃饭、爬山、在海边散步......“有时候想就这样走下去。”

可事实证明,不够牢固的感情需要时间来维系。从3月开始,刚刚确定关系的两人双双遭遇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工作。“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只见了几次面。”

纪宇飞说感觉很累、心情不好的时候,懒得见面的想法就会冒出来。但一开始就奔着结婚目标前进的他,不忍看着这段感情就此结束。

有些不善言辞的他开始主动找话题和女友聊天,可女友公司那段时间境况不好,聊天时一不小心就会踩中雷区,需要小心避开的话题越来越多。分享欲需要回应来延续。久而久之,忙于工作的两人不仅很少见面,聊天频率也渐渐降低。

纪宇飞自觉承包了两人约会以来的所有支出,如今他又成为相处时那个小心翼翼的人。付出的不对等,加剧了心里的不平衡。“我们都有点缺乏安全感,又没办法为对方提供安全感。”

这种有些拧巴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渐渐,他们不再联系,就这样分开。当双方开始计较得失,爱情随之消亡。



结语






不久前的七夕,某国内知名婚恋集团针对单身年轻人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人空闲时都会宅在家里,社交圈子小成为公认的单身原因。

当内网BBS变成了网络相亲角,渴望恋爱的大厂年轻人,终于能接触到更多潜在的恋爱对象。

但合适不等于心动,心动不保证长久。

从校园到职场,这群一次次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在恋爱方面露出难得的困惑神情——那是无法独立完成的考卷,是用OKR解决不了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