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遭北京批“背信弃义”立陶宛摆脱依赖中国

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访台,引发中国不满祭出围台军演恫吓,正值两岸敏感时刻,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仍依原定计划访台5日。然而此举也激怒中国,中国外交部扬言进行“坚决回击”。

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抵台访问5天,11日拜会台湾外交部部长。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四(8月11日)被问到有关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次长瓦伊丘凯维丘特(Agnė Vaiciukevičiūtė)8月7日至12日在台访问一事。他表达强力谴责,并说:“立陶宛政府承诺,不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但立方一再违背承诺,是赤裸裸的背信弃义。”

中国外交部连日对立陶宛发出强烈的批评,对此,根据台湾媒体报道,瓦伊丘凯维丘特11日回应,立陶宛是民主国家,台湾与立陶宛是亲近的朋友又是繁荣经济体,对立陶宛来说,寻找新的市场是“自然不过、正常不过”事情。

她认为,立陶宛必须要顾及自身经济利益且多角化经营,而台湾是多角化发展很好典范,因此“此趟访目的很清楚,就是就经济与文化与台湾交流,也相信民主国家之间都要互相支持。”

根据《自由时报》报道,瓦伊丘凯维丘特爱格涅指出,立陶宛将在台北设立经贸办事处,她被告知会如期在9月底开办。

根据中央社,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瓦伊丘凯维丘特7日上午率官员及电动巴士企业代表共11人抵台访问5天。此趟出访目的,主要是探索双方在智慧及绿色交通、5G通讯与电动巴士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契机。此前,立陶宛官方已有两个访问团访台,希望寻求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摆脱对中国依赖 立陶宛在去年5月宣布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并在同年11月在首都维尔纽斯成立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引来中国政府进行一系列政治霸凌与经济压迫。立陶宛外长蓝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指出,在这样的局势下,反而刺激立陶宛致力让出口市场多元化并改变出口结构。

蓝斯柏吉斯10日引用立陶宛外交部发布的资料在推文指出,主动出击的经贸外交政策及拓展驻外单位部署,都有助立陶宛的贸易活动多元化、增强立陶宛的经济韧性。

根据立国外交部的资料显示,今年前6个月立陶宛产品出口至10个印太区域国家的总额,较去年同期成长约60%,超过去年同期对中国出口总额4倍多。

立陶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产地为立陶宛的商品出口总额累计达12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1%。

在印太区域国家中,若比较去年与今年1至6月的数据,成长最快的立陶宛货品出口市场包括新加坡(成长约160%,总额1.46亿欧元)、澳大利亚(成长约110%,总额7970万欧元)、印尼(成长约84%,总额870万欧元)、南韩(成长约48%,总额5500万欧元)。

此外,立陶宛产品对台湾的出口额成长30%,总额达1150万欧元。

(综合报道)


立陶宛不靠中国 对印太出口金额年增60%

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爱格涅8月7日至11日率官员及产业代表访问台湾,参访了台中港、高雄港及电动车辆产业等,聚焦未来与台湾的海运和空运合作。


台湾外交部提供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10日发推文指出,中国的施压胁迫反而刺激立陶宛致力让出口市场多元化并改变出口结构;今年前6个月,立陶宛产品对印太区域的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成长约60%。

兰茨贝尔吉斯指出,产自立陶宛的货品在今年1至6月出口至10个印太区域国家的总额,超过去年同期对中国出口总额4倍多,这就是政府努力奏效的最好例证。立陶宛外交部指出,这10个印太区域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南韩、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

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爱格涅(Agne Vaiciukeviciute)访问团11日刚结束在台湾的访问,她8月7日率官员及产业代表访问台湾,参访了台中港、高雄港及电动车辆产业等,聚焦未来与台湾的海运和空运合作。

立陶宛去年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即呼吁参与机制的相关国家以“欧盟”为单位与中国互动,避免遭中国分化、各个击破。

立陶宛执政联盟多次指出,该机制并未给立陶宛带来显著实质利益,反而让中国有机会操作影响力,且中方往往仅对港口等具战略重要性的基础设施有兴趣,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继立陶宛去年5月正式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后,拉脱维亚外交部11日表示,考量当前的外交和贸易政策优先事项,决定停止参加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机制。爱沙尼亚外交部11日也宣布退出,此机制在扣除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后,仍有14个中东欧国家参加。

同样继立陶宛后,拉脱维亚也开始较以往积极拓展在亚太区域的活动。拉脱维亚外长林克维奇斯(Edgars Rinkēvičs)正在新西兰进行访问,他此前访问了澳大利亚,并为在澳大利亚新设的大使馆正式揭幕。

立陶宛去年已在澳大利亚新设大使馆,立陶宛政府致力发展与印太区域的连结,在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新设大使馆之外,在台湾的经贸办事处预定于9月揭牌。



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波罗的海三国已全部退出

本次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退出,外加立陶宛在2021年宣布退出,自此波罗的海三国已全部“退圈”。

“中国日益自信的外交面临新的挫折”:美联社北京站8月12日消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均宣布离开了由中国倡导的中国-中东欧论坛。这一论坛的主旨是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中国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运动。参加该机制的中东欧国家曾一度达到17个,而本次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退出,外加立陶宛在2021年宣布退出,自此波罗的海国家已全部“退圈”。

本次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中国政府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表达的立场与中俄合作的近况;其次是中国针对同属波罗的海国家的立陶宛因台湾问题发起经济和外交报复;三是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方的强势反应。

拉脱维亚外交部在本周四的一份声明中宣布:“鉴于拉脱维亚当前外交和贸易政策的优先事项,拉脱维亚已决定停止参与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合作框架”。声明强调,拉脱维亚“将继续开展与中国的双边合作,基于互利、人权、对国际法的尊重、对国际秩序的遵守,与中方继续进行欧中合作,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的关系”。

爱沙尼亚官方发表了类似的声明,称爱沙尼亚将“继续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的关系,其中包括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人权等价值观基础上,推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声明还指出,“爱沙尼亚从2012年开始参加中东欧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但爱沙尼亚在去年2月的峰会后,没有再参加过(这一机制当中)任何形式的会议了”。

周四结束了对台北的访问后,立陶宛交通和通讯部副部长瓦丘克维丘特强调了立陶宛与台湾经济联系的重要性,并赞同七国集团发表的批评中国围绕台湾进行军事演习的声明,欧盟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

鉴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离开,外加立陶宛去年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当中的欧洲合作伙伴已降至14国。美联社引述不具名的分析人士的话指出,"中国试图利用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差异,来服务于中国与俄罗斯一起进行的更大运动的一部分,破坏当前由美国及其盟国主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