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去北美!越南只是小威胁 墨西哥才是大威胁?(组图)

人润美国,产业润墨西哥

特朗普在任期内,大力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尤其是从中国流回美国。

但是这么做想想都知道是很难做到的,结果也表明成效甚微。

原因很简单,现在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的中国,年轻人就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想进厂打工了。在人均GDP是中国好几倍的美国,美国人又能有多少愿意进厂打工呢?

美国人不愿进厂打工,自然也不情愿干那些低薪职业。那低薪职业都是谁在干呢?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些脏活累活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干得多。正如我们之前在《非法移民是这个国家的福报》里提到的那样,约50%的农场工人(超过100万人)是“非法移民”,而这可能还是被大大低估的数字。

墨西哥人均GDP还略低于中国,就在美国边上。这就让很多墨西哥人发现,尽管在美国干脏活累活,但收入还是比待在墨西哥高,很多墨西哥人也就铤而走险润去美国。今年6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辆被遗弃的卡车内发现大量移民遗体,死者中就有不少是墨西哥人。

但换个角度看,墨西哥人工成本比美国低很多,距离美国又近,还有自由贸易协定,是面向美国市场的企业投资的一个还不错的选项。

不要小看离美国近这个因素,它也是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将一个40英尺长的集装箱从墨西哥运到美国仅需要1周时间,花费仅1800美元,而从中国运到美国则需要5周时间,花费达4300美元。

所以在推动制造业流出中国的时候,尽管并不情愿,但特朗普政府显然把墨西哥当成了一个美国之外的备选项,如果无法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流到墨西哥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特朗普任内,国内比较关注特朗普发动对中国贸易战,对中国产品施加巨额关税,却比较容易忽略其在整合北美上的努力。

此前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协定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运转了二十多年后, 要求重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于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于2020年生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其中就包括:

汽车零部件的75%必须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生产,才能享受零关税;到2023年,零关税汽车40%-45%的零部件必须由时薪最低16美元的工人生产(墨西哥最低时薪显然远低于这个数)。

汽车零部件的75%必须在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生产,明显是要尽量把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除在外,某种程度上排除的就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而在中国被加征高额关税后,这就是引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移到关税更低的墨西哥。

而零关税汽车40%-45%的零部件必须由时薪最低16美元的工人生产,这一条款则是想要把墨西哥低时薪的优势拉平,最终还是想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移到美国。

特朗普政府在条款中加了不少算计。

美国留不住产业,只能留墨西哥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重新签订《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措施,吸引了很多美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

当然,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早就在1994年生效了,美国以前就有很多企业转移到墨西哥。这些企业一般往邻近美国的墨西哥北部转移,甚至导致墨西哥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和墨西哥经济进一步绑定。墨西哥当地民族工业被挤垮,外资在墨西哥来去自由。跨国公司在墨西哥利用人力成本优势生产,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已经是常见模式了。墨西哥总出口额中的80%左右是面向美国的。

虽然特朗普任内加关税针对最厉害的是中国,但他想的是最好把制造业转移回美国。他对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也很不满,曾在2017年初候任的时候就批评了通用汽车从墨西哥工厂进口部分雪佛兰科鲁兹紧凑型轿车。

通用汽车则回应称,通用汽车不会把在墨西哥的小型汽车生产线转移到美国。

毕竟墨西哥确实有成本优势,会促使美国企业做出转移生产到那里的决策。

美国企业,如运动相机品牌GoPro、玩具厂商孩之宝、运动服饰品牌耐克等,早就在墨西哥制造产品了。

美国向墨西哥转移产业,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汽车产业。

可能很多人对墨西哥汽车工业水平没有什么概念。

事实上,如果单论产量,墨西哥是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国。2021年,墨西哥汽车产量高达315万辆。

然而这些汽车基本都是在墨西哥的跨国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出口美国。去年生产的这315万辆汽车里,就有九成出口到了美国,以至于墨西哥人民想买车,还得从印度、中国、巴西等国家进口。

福特、通用等美国汽车企业,也在墨西哥设有工厂,生产汽车销往美国。

刚才提到特朗普批评通用把工厂开到墨西哥,其实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期间就曾公开批评福特将在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兴建新厂的计划。

特朗普成为候任总统后,福特放弃了在墨西哥兴建新工厂的计划。

然而半年后福特宣布,将把福克斯轿车的生产线从美国迁往中国。

可见成本优势就在那里,不是政治人物张嘴就能抹平的,如果不能去墨西哥生产汽车,美国车企宁愿选择中国。

特朗普下台后,这些汽车企业更是演都不演了。去年通用宣布,将向墨西哥的一座工厂投资10亿美元,于2023年在处于美墨边境的科阿韦拉州生产电动汽车。

此举招来了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批评,称美国政府正为电动汽车提供补贴,通用却选择在墨西哥生产电动汽车,这是打美国纳税人和美国工人的脸。

大概现在某些美国政治人物想明白了,与其让这些企业转移到中国,还不如转移到墨西哥呢。

今年美国众议院就有人提出《西半球近岸外包法案》,将为把工厂从中国迁往拉丁美洲的公司提供低息贷款,项目支持资金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由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管理。

这等于是打算从中国出口商品那里征税,去养活拉丁美洲制造业了。

美国市场太香,中国企业去墨西哥

美国政治人物这种心态的转变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制造业回流本土已经不现实,想要遏制中国崛起,把制造业转移出中国就行,放在墨西哥就不错。

而且把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制造业转移是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会跟着去墨西哥。

就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汽车厂商转移到墨西哥,相关供应链企业也会转移到墨西哥。

比如今年4月LG与麦格纳宣布,其合资公司拟投资1亿美元在墨西哥建厂,预计2023年完工,届时将生产电机、逆变器和车载充电器,向通用汽车电动汽车平台供货。

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中国公司,也会跟着去墨西哥投资。

前段时间有外媒报道宁德时代正在考虑投资50亿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两座以上的工厂,为特斯拉和福特汽车供应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对此并未回应。

模塑科技则早已在墨西哥开了工厂,为特斯拉供货Modle Y的保险杠。

均胜电子旗下普瑞公司将在墨西哥新建一所高端的汽车电子工程开发中心。

东山精密则打算在墨西哥成立孙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另外,即使不考虑相关供应链因素,美国对中国加关税后,为了保住美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得去投资免关税的墨西哥。

三年前,中国出口彩电尚占据美国进口彩电市场六成份额,现在则是墨西哥出口的彩电占据了美国市场六成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海信、TCL等中国厂家投资在墨西哥的彩电工厂。

如果中国彩电企业不去墨西哥投资,那占据北美彩电市场的就是日本、韩国企业。目前韩国三星、LG仍在北美彩电市场居于龙头地位。

海信不仅在墨西哥投资造彩电,还在建设其在墨西哥的白色家电工业园,投产后主要面向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生产冰箱、洗衣机、烤箱和空调等家电产品。

墨西哥是美洲地区冰箱冷柜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墨西哥生产近1200万台冰箱及冷柜产品,其中近八成产品用于出口,出口产品中近七成出口到了美国。

此外,美的、格力也打算在墨西哥投资建厂。

类似的,这些出海的中国企业在北美市场也面对欧美品牌的竞争,欧美品牌也在墨西哥投资建厂。

比如美国品牌惠而浦去年公告,将投资1.2亿美元扩建位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的工厂,以提升冰箱产能。德国博世公司计划在墨西哥建新工厂,生产专为满足北美市场消费者的大容量冰箱。

国内一些家具企业,也在墨西哥投资建厂,面向北美市场生产。

家具企业在墨西哥面向北美市场生产,物流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美国和加拿大盛产优质木材,原材料供应上也比国内更方便。

起风了,但墨西哥还能飞多久?

短期看,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加深了中国和墨西哥之间的经济联系。

墨西哥制造业很多领域系统性不强,产业链上很多零部件难以从本地企业得到供应。比如中国和欧美企业在墨西哥投资造冰箱,可是关键部件压缩机还得从中国进口,2021年中国冰箱、冷柜压缩机出口至墨西哥数量为636.7万,同比增长80.3%。

反映到双边贸易上就是,中国是墨西哥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墨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9%。

但长期看,中国企业已经在墨西哥投资了,必须把在本地生产的零部件提高到一定比例,以满足《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免税要求。

这就意味着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也会逐渐搬到墨西哥。像搬到墨西哥的家具企业,也会带着做海绵、纸箱、塑料件的企业搬到墨西哥。

从墨西哥的角度看,美国已经很难把制造业转移回国内了,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产业链的“区域化”、“近岸化”,让制造业流出中国,转移到美国邻近的国家,以实现与中国的逐渐脱钩。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压、高额关税以及对墨西哥零关税、开放市场,是墨西哥补齐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好时机。

中国的崛起,美国打压中国,给墨西哥乃至其它拉美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统战价值。被美国予取予求的“后花园”,现在也可以被美国争取一下了。

机会来了,墨西哥也得自己争气。

墨西哥政府正加大力度开发“美墨加走廊”,预计总投资3000亿美元,计划在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和美国得克萨斯州之间建立一条新铁路物流路线。

墨西哥瓦哈卡州特万特佩克地峡跨洋走廊的工厂建设也在紧张推进当中,初期目标是组建10个工业园区,为即将离开亚洲、落户本地的公司提供一系列税收激励措施。

然而目前墨西哥在产业转移商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

抛开这项优势,墨西哥的优势就没多少了。

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在WIPO的全球创新指标上的总体得分高于墨西哥。相比来看,墨西哥在商业法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评级不高,在法律保护方面的得分较低。

假如美国迫于通胀压力,降低对中国的关税,墨西哥竞争力怕是要接着降低。

另外,墨西哥还要注意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争端。

最近美国就能源政策向墨西哥施压,称墨西哥现有政策不公平地偏袒墨西哥的国有电力和石油公司,同行业内美国的公司和清洁能源供应商面临不公平对待。美国要求通过谈判解决这一争端,但最终可能对墨西哥实施贸易制裁。

墨西哥总统就表示,不希望《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破裂。

墨西哥想承接更多产业转移,说到底还是要看美国脸色,小心应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