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苛的清零政策,令民众苦不堪言,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西方政界和经济届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期待,正在化为泡影。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尽管经济代价惨重、次生灾害频仍,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仍在一意孤行地坚持推行他所开启的清零政策,这位中国领导人正在改变中国。这篇题为《中国的真面目》的评论写道:
"这一切不禁让人回想起了黑暗的过去。中国不再重新开启因防疫而关闭的国门,早已成了可以想象的场景。鉴于封锁状态会阻碍经济发展,政府已经为其执政合法性提前找好了新的说辞。政府已不再提及过去四十年改善民众生活水准的承诺,取而代之的是,要对新冠病毒赶尽杀绝,以'确保14亿人民的生命安全'。
这种清零政策的代价极高,已经将国民经济逼向了大萧条的边缘。大白们拳脚相加将数十万上海民众送往隔离中心的同时,北京最高层也显露出了真实面目。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公开宣称,发展经济已经不再是首要目标。
上海股市管理层告诉外国银行代表,中国完全可以舍弃国际资本。为了防疫,很多省份已经对民众行动自由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而这些省份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高达五分之四。清零已经成了贯穿全国的最高指示。在习近平看来,市场早已成为威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隐患。'如果不对资本进行管控,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苦难。'像五十年代一样,国家将再度主导经济发展。"
评论指出,上海在小区外搭建铁制栅栏的场面,令国际社会感到震惊。然而,这种集中隔离的做法,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只不过疫情前遭隔离的是远在新疆的维吾尔人,而这一次则是一直希望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上海。评论最后写道:
“集体隔离”并非上海首创,图为2019年新疆一处戒备森严的“再教育中心”。
"德国企业家此前总是喜欢说,他们在中国从没有见到过一位共产主义者。事实上,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过其革命党本色。只是在发生一系列历史性转折的当今世界,这种本色又变得更加明显了。为了为攻打台湾做好准备,中国领导层召集境内外各大银行代表举行会议。党的干部希望了解一下,如何才能规避美国冻结中国境外美元储备的风险,以免重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覆辙。于是有人建议,大幅下调中国公民因资助子女留学等事由而去兑换美元的年度上限。
常有人说,中共高层有一些出色的战略思想家,他们已经为中国的崛起制定了长期方案。只是现阶段完全看不到他们的踪影,或许他们正在接受隔离。"
延伸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降至近两年新低!如何看待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继续回落,达到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受疫情影响,产需两端降幅加大。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至44.4%,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下降6.2和5.6个百分点至42.6%和41.6%。企业生产明显下降,市场需求继续走低。
受访专家表示,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对物流和就业冲击较大,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制造业三重压力加大,中上游行业增速回落明显。
目前,需要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保证人流、物流最大程度上的畅通,有序推动重点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当前稳增长积极政策不断,随着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措施的逐渐落地,市场预期与企业发展信心将回归稳定。
制造业三重压力加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4月份制造业三重压力加大,尤其是疫情对物流的冲击较大,上半月内,物流运行受阻、物流成本高问题突出。下半月,由于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有序推进,物流堵点卡点逐步疏通,但从全月来看,物流不通畅有所持续。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4月份制造业面临“两头承压,中间堵”的困难,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而疫情在全国经济发达省市超预期反弹,不仅使得下游需求恢复再度放缓,疫情防控措施也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一定影响,使企业生产所需的物流、人流以及资金流都出现阻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至40%以上,创2021年以来高点。由于国内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不确定性较大,企业对后市预期也继续转弱,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至53.3%。
从行业PMI来看,短期因素对制造业产业链中上游行业的影响较为突出。
文韬指出,长三角等地区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重镇,受疫情影响,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汽车行业尤为明显。上游基础原材料行业增速也因市场需求收缩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回调。
装备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3.7个百分点至45.8%,基础原材料行业PMI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至47.3%,两大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为64.2%,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位,且连续3个月运行在60%以上。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超过70.0%和60.0%,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连续3个月超过60%,企业成本压力持续较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价格类指数由升转降主要是受需求收缩影响,但如果需求回暖,生产和供给明显下降的情况,将导致价格涨幅快速提高,潜在的供给冲击压力亦不可低估。
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加紧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中型企业PMI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7.5%和45.6%,均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虽然仍位于收缩区间,但在各级政府积极施策保市场主体,尤其是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有所巩固,降幅低于制造业PMI,且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降幅都低于制造业整体的供需指数降幅。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同时还提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市场预期由弱转强需要一定的过渡期,预期不佳影响国内需求和企业生产投资活动,但此前的积极性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中央政治局也再次释放稳增长信号,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措施落地后,基建投资回升速度有望加快,进一步拉动制造业需求的回升。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目前工信部有关司局已围绕重点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春耕备耕重要物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物资等4个领域,分4批梳理形成1600多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印发相关地区和部门,要求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目前,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山西、广西等多地已经发布有关“稳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关落地政策,多措并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长三角三省一市提出,将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共同保障推动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4月17日,一汽在长春的五大整车工厂全部复工,累计返岗复工7438人,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一汽丰越实现整车下线。473户零部件供应商复工,复工率94.2%。
4月19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供应链如能保持稳定,产能将有望逐步爬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29日印发工作通知,部署相关“国字号”物流平台,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要求各地区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以及政府储备物资轮换等情况监测,及时协调解决民生物资和重点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物流等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付保宗建议,当前同样应当尽早建立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专项“白名单”制度,在保证有效防控的同时,为物流从业者提供免费防疫检查、加大防疫装备供给等服务,解决在防疫检查、吃、住、卫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目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固,纾困政策也已及时出台,只要货运物流加快畅通,国内需求回暖,工业制造业产出就能有明显反弹。”周茂华表示,4月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继续放缓,对二季度经济表现构成压力,对5、6月统筹防疫与产出平衡提出更高要求。预计5月份制造业PMI较3、4月份大幅收缩情况将有明显改善,并有望重返扩张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