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未知”:谁在“偷偷”进口俄罗斯石油?(组图)

近期,俄罗斯增加了对主要客户的石油出口。标有“目的地未知”的油轮,成为了日益流行的交货方式。


截图来源:《华尔街日报》

据油轮追踪网站TankerTrackers的数据,自今年4月以来,从俄罗斯港口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原油量已经上升至平均每天160万桶。而在3月份,这个数字大概是每天130万桶。另一家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Kpler的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

在欧盟计划进一步加强对俄能源禁令之际,俄罗斯向欧盟国家的石油出口为何却反弹了?


欧洲讨论是否实施禁运之际,企业找到了变通之法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相比之下,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27%的石油都要从俄罗斯进口。

欧洲领导人也在讨论是否实施禁运,但尚未采取行动。他们希望孤立俄罗斯,又不想因能源价格上涨而损害本国经济。

虽然没有制裁措施,但许多欧洲能源公司仍然主动限制了购买,这导致俄罗斯3月份石油出口下降。然而到了4月份,俄罗斯对欧洲的原油出口量回升,以及“目的地未知”的出口量上升,表明一些公司找到了变通办法。

由于石油买家担心购买俄罗斯石油会带来制裁,他们选择模糊石油来源。一个不透明的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从俄罗斯港口运出的“目的地不明”的石油越来越多。根据TankerTrackers的数据,今年4月以来,俄罗斯有超过1110万桶原油被装载到“目的地未知”油轮,而在俄乌冲突之前,这一数字几乎为零。

分析师和交易员表示,使用“目的地未知”标签表明,这些石油正被运往更大的海上船只,然后,将俄罗斯石油与船上的石油混合,进一步模糊了其来源。这种做法早已有之,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受制裁国家也曾以此出口能源。

《华尔街日报》称,掩盖俄罗斯石油来源的原因是,各国迫切需要石油来维持经济运转,防止燃料价格进一步飙升。但企业和石油中间商希望悄悄进行交易,以避免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交易员们表示,市场上也有被称为“拉脱维亚混合油”和“土库曼斯坦混合油”的精炼油,其中含有大量俄罗斯石油。

瑞银集团大宗商品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欧盟全面制裁俄罗斯石油就像是说,‘你明天减薪40%,但你仍得像没发生任何事般生活’。除此之外,俄罗斯石油在市场上有巨大的折扣,非常有吸引力。”据悉,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价格比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低20美元至30美元。



“就算禁运方案最终实施,交易商也会想办法让石油继续流动”

俄罗斯的大部分石油在运输文件上仍有明确的目的地标识。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希腊和保加利亚4月份进口量较3月份的平均水平猛增了一倍以上。荷兰和芬兰的购买量也大幅上升。

一些买家因为预期可能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而急于完成交易,而另一些买家则表示,他们执行的是俄乌冲突前就达成的交易。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石油地缘政治的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表示:“他们购买的石油比冲突前更多,这一事实表明,这不仅仅是因为长期合同,也与低廉的价格有关。在全面禁运之前,一切都可以继续下去。”

最近几周,一些石油巨头和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例如壳牌、埃克森美孚、托克集团和维多集团等,依然在购买俄罗斯石油。

壳牌公司于4月7日表示,将停止在现货市场购买俄罗斯石油,但根据冲突前签订的合同,它有义务接受原油交货。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仅对俄罗斯石油含量占比超过50%的成品油混油定义为“源自俄罗斯”,这无疑是为混合油的交易打开了大门。

《华尔街日报》称,欧盟官员可能正在起草一项禁运俄罗斯石油的计划,但由于法国大选以及德国反对,禁运时间仍在考虑之中。但就算禁运方案最终实施,交易商们也会想办法让石油继续流动。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西蒙·约翰逊说,即使欧盟实施对俄石油禁运,但港口附近的船对船转运可以规避制裁,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



截图来源: 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网站

另据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4月21日报道,近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质疑欧洲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效性,她警告说,这可能会给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后果。

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欧洲是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2020年进口了大约1.38亿吨,占俄罗斯2.6亿吨原油出口总量的53%。俄罗斯供应欧洲大约1/4的石油需求。

耶伦认为,如果欧盟继续坚持其抵制进口俄罗斯能源的计划,欧洲国家可能会面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尽管俄罗斯将不再向欧洲出售如此大量的原油,但俄罗斯也可以在友好或中立国家找到其他客户。

耶伦说:“很明显,这将提高全球油价,它将对欧洲和世界的其他地方产生破坏性影响,与之相反,俄罗斯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很小 ,因为尽管俄罗斯可能会减少出口,但出口价格会上升。”

编译自《华尔街日报》、福克斯商业频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