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20天、损失超5亿美元?车企快速复产有点难






4月17日,是徐宁在上海本轮疫情中封控的第21天。这天一大早,她忽然发现,自己的上司居然开始在朋友圈分享菜谱。点开朋友圈,印象中不苟言笑的领导也开始分享每日抢菜的日常、根据蔬菜包所做的美食搭配。但在此之前,徐宁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个每天在单位雷厉风行、三句话不离工作的女强人会做饭。

“节奏确实慢了好多,即使是我每天依然在回复邮件、线上进行工作沟通,但疫情的影响是真实而剧烈的。”

身在一家位于上海的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这或许是徐宁工作以来最为轻松的一个月了。

尽管目前上海疫情有向好趋势,但自3月底以来的受疫情影响的汽车整车、零部件等行业,或许正在让上海汽车业乃至全国汽车业,经受着最严重的考验。


“停摆”的不止上海



最早向外界传递汽车“大停产”焦虑的,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4月14日晚,何小鹏发布了一条朋友圈。这条朋友圈这样写道:“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的话,让焦虑再次升级。他在个人朋友圈发文称,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面对如今上海严峻的疫情形势,这些话,绝非空穴来风。

身处疫情中心,国内最大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上汽集团旗下各个品牌停产、减产的消息已经数见不鲜。







早在4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发言人就表示,大众汽车在长春的工厂将关闭到4月5日,大众汽车在上海的工厂则在4月1日至5日停产。尽管后续并未有官方消息发出,但停产的时间一再被延长。为了应对停产危机,上汽大众先后两次启动闭环生产。所谓闭环生产,是指在封控期间,企业部分员工在指定区域内活动,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封闭式管理。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安亭工厂,是上汽大众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产能保证,共有一厂、二厂、三厂及MEB新能源汽车工厂四个工厂,投产车型覆盖大众品牌、斯科达品牌、ID.系列及奥迪部分车型,合计年产能高达98万辆。今年3月14日,在上海加强管控前,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已经试图通过闭环管理的方式,预见性的安排8000余名工人吃睡在工厂。包括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集团下设零部件企业等多家生产企业,通过工厂工人留守车间的方式,进入封闭生产状态。

尽管未雨绸缪,但疫情的汹涌显然超出了车企的想象。







“表面看起来或许上汽有着一定的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但它能控制的也仅仅是自己的一方土地。简单说,汽车业是动态的供应,物流、零部件供应跟不上,上汽能做的就仅仅是把现有生产线上的车装配完。”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车产业人士直言。

更早受到影响的是明星企业特斯拉。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表示将暂停生产,并在随后取消了原定于4月1日的复工生产计划。截至发稿,特斯拉已经开始恢复生产,但在此之前,上海超级工厂停产超过20天,是工厂正常运行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停产。







据了解,这家全球标杆工厂周产能约为1.6万辆,近20天的停产让特斯拉损失的产能近5万辆。按照特斯拉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一季度累计交付约31万辆。仅从单车利润角度粗略计算,这次上海疫情,特斯拉停产所导致直接利润损失或达5.52亿美元。

蔚来汽车也是一样。4月9日,上海汽车制造的另一代表性企业——蔚来汽车在其官方App中宣布暂停整车生产。这家生产中心实际布局在安徽省合肥市、研发及技术中心位于上海市的造车新势力,已然被疫情折磨得“不像样”。据蔚来汽车发布的消息称,3月以来的疫情导致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在评论区解释称,“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4月14日,远在河北的长城汽车突然宣布,受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旗下坦克品牌从即日起暂停生产。原因是,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停工、停运,零部件供给直接受到影响。至于复产日期,长城汽车表示尚不明确。

此前,长城汽车方面已经透露,旗下工厂零部件储存量持续下降,公司正对现有储备物料评估,重新制定排产计划。



魔都,隐藏的汽车“大佬”

在世界金融、经济中心的称号之下,似乎外界谈及上海,汽车产业并不是有着响当当名号的产业。但出色的金融、区位交通便利、地域政策优势集中、周围工业发展与配套完善的背景下,上海吸引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巨头,成为隐藏的汽车“大佬”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一个数字,首先说明上海汽车产业对于全国汽车产销的贡献。据统计,2021年上海汽车产量为283.32万辆,占据市场份额10.7%,位居全国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广东,第三位是吉林。

在这近300万的产量中,全国产销最大的上汽集团,便是最大支撑。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库存控制以及成本控制需要,供应链配套企业也大多跟随汽车企业建厂。包括车身制造、传感器、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等等重要部件在内,几乎与汽车相关的所有的供应链企业,都在上海设有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在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00家,既服务于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等重要客户,也凭借区位交通优势辐射全国。






“博世工厂同样受到影响,现阶段无法满产,我们有些工厂现在处于封闭式生产中。”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博世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

徐大全表示,物流效率降低,原材料需要更长时间运输进国内,叠加工厂现阶段的排产状态,都直接影响了供货量。

据悉,为了配合防控需要,4月11日,博世暂停了上海和长春两个工厂的生产,另外还有两家工厂维持封闭运行。同样,作为国内汽车产业最大的线束供应商,安波福为长安福特、特斯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供货,该公司于3月29日起,集中要求员工居家办公。安波福方面表示,一共安排了约1800多名员工进行闭环生产,以保证约80%的产能。

如同2021年全球蔓延的缺芯停产危机,疫情笼罩下的汽车生产,更是缺少一个零部件都不行。“零部件零部件,缺少一个部件,生产都相当于归零。”一位传统车企高管在朋友圈的调侃,却展现出了汽车产业链闭环的重要性。

有分析人士表示,以往通过低库存来控制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但在疫情期间封控和物流的多重作用下,低库存反而让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

“汽车产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化’出适配疫情的生产模式。”一位上海车企的员工表示,车企再大,终究只是汽车产业链上的一环。


复产进行时,何时实现真正重启?



毫无悬念,疫情笼罩下,4月上旬,在上海的传导下,全国的汽车产业都面临着重压与危机。

但好消息是,僵局正在打破。







4月15日,一份流传由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签发的文件显示,上汽集团计划在4月17日反馈复工复产摸排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将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批准的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

此前,据工信部官方消息,工信部已经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据了解,“白名单”的666家企业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超过240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整车制造商包括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包括大陆、舍弗勒、法雷奥和安波福等知名企业。

4月19日,关闭了近3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大门重启,8000名员工恢复到岗。为了迎接复工,特斯拉于前一晚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复工和准备,生产线在19日一早就实现正常运转,整车下线工作正在逐步恢复。







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表示:“我们会在接下来的3、4天内进行产能逐步爬坡,到整体单班满产。”他表示,与特斯拉复工同步,上海市域内的特斯拉相关供应商也开始复工,与此同时,位于浙江省的供应商也开始联动保证生产,以期尽快打通物流支持特斯拉生产。

据我们观察,特斯拉复产时间远早于美国调研公司所做出的5月初复工的判断,显然产能压力颇大。而就特斯拉目前释放的消息,复产仅仅能保证单班生产,距离此前的三班满班生产产能相差颇大。

上汽方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从4月19日开始,工厂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如果供应链稳定,希望能尽快回到疫情前的排班水平。

显然,防疫的要求、物流的要求等等,让企业的产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上汽集团方面就明确表示,复工复产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与不确定性。同时企业也将严格根据政府防疫政策调整生产节奏。

同时,据我们了解,受疫情影响更早、复产也更早的长春,虽然情况略好于上海,但是实现真正意义复产,达到接近本轮疫情之前的水平,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复工复产的实际应用层面,仍存在其他问题。“据我了解,在复工复产白名单出炉之后,不少车企仍是无法复产的局面。即便拿着证明去社区接员工,社区不放人,我们只能干着急。”在疫情仍严峻的情况下,员工能否按时到岗,还要经过进一步的沟通和流程。

汽车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20年武汉防控期间,东风汽车公司从获批生产到完全恢复生产,大概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张翔表示,获批生产后,企业需要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员工统筹安排、物流运输,这些都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目前,复产的消息已然频频传出,但诸如整车厂的产能爬坡、全产业链的零部件供应以及物流等方面,仍考验着上海乃至全国汽车业。从上海到全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复苏与真正重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准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