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一个多月,俄罗斯遭受的制裁一路飞涨到8016项,而清单上禁止向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也超过了80000项。
“(西方公司)继续在俄罗斯运营并在那里赚钱,完全违反了基本的道德原则,这笔钱被乌克兰人的鲜血浸透了。”
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里·库列巴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如今,抵制俄罗斯正在成为西方社会的一项新政治正确,似乎一定要让西方整齐划一地成为俄罗斯的对立面。
但是,仍然有一些不以“大局”为重的欧美企业,坚决不走。
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能扛得住舆论汹汹?它们留在俄罗斯究竟是利益至上,还是目光长远?难道它们真得不怕赚到的卢布变成一堆废纸吗?
俄乌开战后,卢布兑美元曾一路暴跌。
最夸张的时候,1美元可以兑换139卢布,而在24日开战之前,美元兑卢布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0卢布上下。
卢布跌得最惨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在为在俄中国企业担心,尤其是华为,很担心它们在俄罗斯的长期辛苦白辛苦一场。
不过,别看俄军战场表现糟糕,但是打金融战却是手段频出。
通过禁止居民向国外银行账户汇款、阻止偿还外债和强制用卢布结算石油等手段,卢布汇率被强行拉了回来。
截至4月1日,1美元兑换82.70卢布,又回到了战前的水平。
这简直是妥妥的“信大帝,赚大钱”啊。
众多的外国投资在一个月内像坐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
那么,抄底卢布的人岂不是赚麻了?
没那么简单。
卢布汇率动荡的红利,跟普通人基本绝缘。
看一看中国银行的卢布外汇牌价,
再来看看中国银行的美元外汇牌价,
中行的卢布现钞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相差了13.75%,而中行的美元现钞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则仅仅相差2%!
在剧烈的汇率波动下,没有哪家中间银行机构愿意承担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这就是造成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差距甚大的原因。
卢布汇率涨跌与俄罗斯公司的股票、资产一样,对普通人来说根本关系不大。
不仅如此,甚至你是站队支持俄罗斯,还是抵制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影响都不大。
但是,是否站队抵制俄罗斯,对于一些西方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问题。
在俄罗斯遭受制裁后,抵制俄罗斯的企业真不少。
说实在的,这些企业无论选择去或者留,都不容易——
如果它们撤出俄罗斯,就要面临普京国有化的威胁,所有努力一夜归零;
如果不撤出俄罗斯,又要面对本国的道德谴责,被本国民众抵制。
看上去,似乎很多巨头都不得不选择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比如,Nike、戴尔、微软、米其林、宜家、麦当劳、肯德基……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的最决绝,全部与俄罗斯断绝关系,而毕马威、德勤、安永、普华永道这四大公司在俄罗斯就雇用了超过15,900名员工,这些俄罗斯分公司的员工将在领到遣散金后,原地失业。
除了完全撤出的,更多的企业则是选择继续留下,但对经营行为做出某些限制。
台积电发布声明称将停止向俄罗斯提供芯片。
戴姆勒、沃尔沃、福特、现代、通用、大众、三菱等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暂停在俄罗斯的汽车制造或面向俄罗斯的汽车出口业务。福特汽车公司还宣布,将暂停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
至于一些或明或暗与俄罗斯交易的西方公司,则纷纷遭到了道德批判,有些不得不加入抵制俄罗斯的行列。
比如捡漏俄罗斯低价原油的壳牌,比如一度宣称“俄罗斯人同样也有生活的权利”的优衣库……
但即便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依然有一些公司,坚持选择留在俄罗斯,不为西方的“政治正确”所动。
抵制俄罗斯的呼声中,措施最严厉的当然是美国,但是,留在俄罗斯的美国企业也不少。
比如,中国人熟悉的运动品牌锐步。
再比如,福特汽车就表示,不打算撤出与俄罗斯汽车制造商Sollers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
曾经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跨农产品、视频、金融和工业产品多个领域,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俄罗斯。嘉吉公司表示将继续在俄运营其粮食和动物饲料设施,并供应面包、婴儿配方奶粉和早餐麦片等主食的原料,“食物是一项基本人权,永远都不应被用作武器”。
与肯德基和麦当劳不同,在俄罗斯拥有近450家特许经营店的赛百味公司,也选择留下。
除了美国公司外,德国拜尔、韩国LG、日本三菱集团也都出于“人道主义”或其他方面考虑,拒绝撤离俄罗斯。
而更多选择留在了俄罗斯的企业,自然是与俄罗斯有合作的能源企业。
像贝克休斯、哈利伯顿、斯伦贝谢等能源公司或能源服务供应商,都完全没有任何想要撤出俄罗斯的迹象。
参与投资俄罗斯的油气开发项目“萨哈林1号”的日本企业伊藤忠商事、石油资源开发、丸红、INPEX等,也都没有办法做到跟俄罗斯一刀两断。
在所有与能源相关的企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美国科赫工业集团。
这家公司特别头铁,对抵制浪潮视而不见,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敢对它说三道四。
这家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公司,和华为一样,都是非上市公司,如果要在非上市公司前加一个限定词,“全球最大”就是它最响当当的名号。
科赫工业集团的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科赫集团掌门人的身价,和贝佐斯不相上下;科赫工业集团内部的投资部门,论业务规模,堪比华尔街任何一家叫得出名字的投资银行。
这家公司的业务,涉及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从交通工具所用的燃料,到农业化肥,再到家里用的塑料、地毯等石油工业制成品,可以说涵盖了美国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赫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炼油年炼油能力超过三千万吨,炼厂利用率超过95%。
这家公司,还是美国共和党最大的金主。
而在美国,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比这家公司携带的政治能量更大。
为什么西方公司对其在俄罗斯业务的去留上,会表现得如此分裂?
道德因素难道在公司运营中影响真的那么大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当一家大公司选择进入一个国家市场,都是以长期主义为出发点的,这与一般股民的“投资”有很大不同。
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白白拱手放弃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整个西方抵制俄罗斯的声浪下,一家公司选择在俄罗斯的去留,必须得进行一番复杂的利益权衡。
事实上,选择撤离俄罗斯的公司以上市公司居多。
上市公司既要盈利,其盈利的手段和方式也都要接受来自社会力量的监督。换句话说,企业经营和经营方式的选择,不能任性,一旦违背公司股东的期待,下跌的股价自然会好好给你点颜色看看。
这就是上市公司向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是公开募资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所以,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格外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当前,在整个西方社会特别是民间对俄罗斯的道德声讨下,上市公司必须要权衡失去俄罗斯市场的损失和站到股东对立面哪个选项导致公司遭受到的损失更大一些。
而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站在股东的那一边。
因此,除非业务与俄罗斯关联度极高,往往只有一些非上市公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利益选择。
所以,只有像科赫这样的公司,才能被称得上真正意义上“任意妄为”的资本。
在这次抵制俄罗斯的浪潮中,国家也有任性的,就是法国。
法国发出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声音。
法国企业运动负责人表示,道达尔、达能、法国兴业银行、欧尚集团和迪卡侬等法国公司不应该退出俄罗斯市场,因为它们对员工和客户负有责任。
正如他所说,在拒绝撤出俄罗斯的大名单上,众多法国著名大企业的名字赫然在目:
雷诺、道达尔、乐华梅兰、迪卡侬、欧尚集团、雅高酒店集团、纳尔科等等,不胜枚举。
法国雷诺公司明确表态将在俄罗斯复产。
在汽车巨头雷诺的带领下,法国能源公司道达尔声称不会在俄罗斯进行新的投资,但也不会退出俄罗斯的天然气项目。
法国零售巨头欧尚也表示继续在俄经营,去年欧尚在俄零售额达到32亿欧元,占其全球总零售额的10%。
关于留在俄罗斯的理由,各家法国公司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比如,欧尚就表示,欧尚在俄罗斯建有231家门店,拥有3万名员工,一旦撤离这3万人将直接失业。而且俄方民众也需要欧尚提供的面包和其他物资,因此其不会从俄撤离,更不会从乌克兰撤离。
从这理由来看,法国人确实十分有“人文关怀”又不失高雅风度,倒是另一家法国公司道达尔能源“直白”的表态非常有意思。
道达尔声称,道达尔并未收到法国政府要求撤退的压力。除非收到明确的“制裁通知”,否则道达尔将保留在俄罗斯的资产。
这意思是说,道达尔之所以留在俄罗斯,是法国政府默许的啰?
这背后,意味深长。
为何法国大企业们在此次抵制俄罗斯的集体运动中作出了如此一致的决定?
那是因为,这些法国企业与俄罗斯利益高度相关。
中国人通常都喜欢用“西方”对整个欧美去进行代称,但是西方也常常不是铁板一块。
在总共对俄罗斯实施的8016项制裁措施中,有944项都来自法国。但这也不妨碍法国在俄罗斯市场开拓最早,获利最大的事实。
更何况,法国不爽英美也很久了。
明眼人都明白,此次冲突少不了英美搅和的因素,以危机逼迫欧洲就范更是阳谋。
但是,欧洲和俄罗斯的联系千丝万缕,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在能源上,欧盟和俄罗斯较近的地理位置,以及欧洲大量的能源市场需求,使得两者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欧盟在2021年从俄罗斯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欧洲有40%的天然气需求和近30%的石油需求都依赖俄罗斯进口。
在安全上,欧洲一直想建立自己的统一防务体系。德国虽然也想摆脱美国在防务安全上的控制,但其作为二战战败国,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自主权。与德国不同,法国作为五常之一,向来视自己为大国,建立北约之外的欧洲独立防务,也是其目标。马克龙甚至曾经宣称:“如果欧亚大陆的全面安全架构中没有俄罗斯参与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建立持久的和平”。
在经济上,欧洲作为曾经世界的中心,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欧洲中心地带,导致如今地位沦落至此。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创立强势货币欧元,打击美元霸权地位,一直是以法德为首的欧盟的愿望。
上个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产,就是法国在美元贬值压力下率先发难,戴高乐下令用手里的美元从美国换回了3000吨黄金。
在法国的带动下,到1970年美国流失黄金达8000多吨,最后美国国库里只剩下10000吨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破产。
这才有了后来与石油挂钩的美元信用体系。
对于韬光养晦的法国来说,事不尽如人意。俄乌战前,马克龙曾多次前往莫斯科斡旋,最后却遭普京背后捅刀,这让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在世人看来成了一个笑话。
大国政治博弈,往往都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会看到,马克龙表面上制裁俄罗斯一点都不甘弱于人前,但背地里却“默许”法国大企业继续留在俄罗斯开展业务。
制裁俄罗斯,不仅可以紧跟媒体和民意,占据道德制高点,也可以趁机打压国内埃里克·泽穆尔、玛丽娜·勒庞等和俄罗斯有PY交易的极右势力下届总统候选竞争者。
而“默许”法国大企业继续留在俄罗斯,则是真正符合法国及欧陆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
较量,永远不只摆在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