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外长会面 美国人坐不住了 美国宣布对俄新制裁


美国宣布新的对俄制裁

美国政府宣布对与俄罗斯科技领域有关的21个实体和13名个人实施制裁。美国表示这些实体和个人帮助俄罗斯规避目前已经施行的制裁,这些现行制裁是为了防止俄罗斯为了军事目的而获取西方技术。

美国财政部星期四(3月31日)说,这波制裁是“对克里姆林宫制裁规避网络和技术公司实施打击的一部分,这些网络和公司是俄罗斯联邦战争机器的关键。”

“俄罗斯不仅继续以其无端的侵略而继续侵犯乌克兰主权,还将攻击升级,袭击平民和人口中心,”财政部长耶伦在一项声明中说。“我们将继续以全方位的制裁来把打击目标对准普京的战争机器,直到这场毫无道理的可选择的战争结束为止。”

3月24日,美国制裁了国防工业的几十家俄罗斯公司,原因是它们支持入侵乌克兰。


俄外交部:作为回应措施 俄罗斯将欧盟领导层人员列入黑名单

当地时间3月31日,俄罗斯外交部表示,作为回应措施,俄罗斯将欧盟领导层人员列入了黑名单。禁止入境俄罗斯的欧盟国家人员名单正在扩大,这是对反俄制裁措施的回应。在黑名单中列入了部分欧盟国家的政府和议会人员、公众人物和媒体工作者。(总台记者 张誉耀)


参考消息:中俄外长会面 有些美国人马上坐不住了

这两天,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中国安徽屯溪召开,包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内的多国外长或代表出席会议。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外长首次访华并出席多边外交活动。在俄罗斯与西方激烈对抗之际,中俄之间的互动备受关注。

▲图片源自外交部网站

果然,在中俄外长会面之后,一些美国人坐不住了,纷纷在主流媒体上开始叫嚣。只不过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被他们弃如敝履的阿富汗,而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如何“站队”。其套路无非还是那几样:恐吓、造谣、离间。

例如,被称作“中国通”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就在《巴伦周刊》网站上发表文章警告,如果站在俄罗斯一边,中国将付出“沉重代价”。文章称,在全球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试图走中间道路,这很容易发生误判,很可能成为“主要输家”。文章指出,中国面临艰难的选择:是含蓄地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是公开与西方决裂,这肯定会阻碍其与美国的经济融合。

▲《巴伦周刊》网站截图

杜大伟的论调,明显带着美式的傲慢与双标。别的不说,单就其所称的“阻碍与美国经济融合”这点就站不住脚——这些年来,一直试图跟中国经济“脱钩”的是谁?一直不遗余力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是谁?甚至竞争不过就用下三滥招数“长臂”抓人的,又是谁?

有的美国媒体对中俄外长会谈表现得阴阳怪气。《福布斯》杂志网站30日刊发文章称,俄罗斯外长和中国外长周三在中国举行了一场会晤,这放大了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际继续“讨好”俄罗斯的迹象。文章刻意强调,中国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

▲《福布斯》杂志网站截图

还有的媒体则是赤裸裸发出威胁,支损招。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如何防止中国救助俄罗斯》的文章称,必须让普京明白,中国不会来“营救”他,即使中国想这样做,而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对任何规避制裁的中国实体实施严厉的强制性惩罚,也就是束缚北京的手脚。

▲《新闻周刊》网站截图

……

类似的论调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这种非此即彼、没有任何中间地带的“二极管思维”,以及拉帮结伙打压异己的做法,果然“很美国”。不禁让人感慨,冷战都结束30多年了,这帮人的身体活在现在,脑袋却还活在过去,活在当年的“铁幕”后面。

事实上,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明明白白,铿锵有力,只是不符合美西方的要求而已,因此他们总是选择性忽视。3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多次就中国是否谴责俄罗斯进行提问,发言人汪文斌回应说,“谴不谴责的问题,我们也多次表明过中方的立场,我想现在如果再纠缠于这个问题的话,落后于形势了”。汪文斌还说,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多说有利于对话谈判的话,多做有利于对话谈判的事,为早日实现和平外交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做出共同的努力,而不是增添障碍,设置阻力。

在同一场记者会上,针对有关中俄关系的提问,发言人说,中俄合作无上限,我们争取和平无上限,维护安全无上限,反对霸权无上限,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不得不说,这几个“无上限”的回答,既没有掉进西方媒体挖的坑,又巧妙指出了当下局势的主要问题是“争取和平、维护安全、反对霸权”。本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就是为了解决亚洲国家的安全关切以及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而召开,其重要性不亚于欧洲人对乌克兰危机的关切。而美国与西方恰恰是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如今却拍屁股走人,留下个烂摊子,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对中俄说三道四?

正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会见拉夫罗夫时所指出的,国际局势进入动荡变革期,见证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方一贯支持世界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一贯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一贯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这些话是说给俄罗斯客人的,也是说给美国人听的。美国人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俄乌冲突后中俄外长首次“面对面”,释两大关键信息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梁晓辉)安徽小城屯溪,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0日在此间同来华出席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

会谈前,站在黄山水墨风景的中式屏风前,中俄外长戴着口罩,背靠两国国旗行“碰肘礼”的画面被媒体定格。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拉夫罗夫首次访华,也是冲突爆发后中俄两国外长首次面对面会谈。

中俄关系会否因乌克兰危机等外部事件和美西方国家的挑拨受影响,如何让乌克兰早日重归和平……关键时刻,中俄外长的这次互动为外界高度关注。

其一,乌克兰危机会否影响中俄关系走向?

乌克兰危机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借此挑拨中俄关系。在此次会谈中,王毅指出,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新的考验,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展现坚韧发展势头。双方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更为坚定,推进各领域合作的信心更为牢固。

拉夫罗夫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持续加强高水平战略协作,深化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认为,双方表态显示出,中俄高水平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没有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两国合作“无上限”的状态依然持续。

会谈同日,中国外交部通过记者会阐释了“无上限”的具体所指:中俄合作无上限,争取和平无上限,维护安全无上限,反对霸权无上限。并同时强调,中俄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历史地看,中俄关系不是一时的利益合作,而是长久的、战略层面的相互依托。两国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也有十足的内生动力,包括两国合作的需求、共同维护安全的需求等,体现出明显的独立自主价值。

面对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考验”,王毅曾表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秘书崔珩认为,此次中俄外长会的举行重申了这一立场。两国关系仍将按照既有节奏继续推进。

其二,中方的主张客观公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当前,乌克兰危机溢出效应正波及全球,影响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复苏,人们对世界陷入分裂对抗充满担忧。如何让乌克兰早日重归和平,王毅在会谈中用四个“支持”再次阐明当前形势下的中方立场:我们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继续和谈,支持迄今谈判达成的积极成果,支持现地局势尽快实现降温,支持俄罗斯以及各方为防止大规模人道危机所作的努力。

王毅还重申:中方一贯支持世界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一贯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一贯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客观公正,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和为贵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始终为推动局势降温、早日实现和平作出努力。早在危机爆发初始,王毅便迅速与拉夫罗夫通话,提出“应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通过对话谈判,最终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的中方主张。

当下,乌克兰局势出现积极信号,王毅当面提出的四个“支持”这一明确的立场,表明中方始终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断形势、决定政策,并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为早日实现和平作出努力。这与西方非敌即友、非黑即白、选边站队的立场,采取的拱火浇油、趁火打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的立场清晰明了,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站在和平一边,在单边制裁与对话谈判之间,站在对话一边,在拱火浇油与降温灭火之间,站在降温一边。”外界认为,在化解乌克兰危机中,这一立场是明确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日前表示,中国是文明大国,有自己的立场,不会简单“选边站队”。中国不鼓励战争,也对战争感到遗憾;同时,中国反对战争,也反对战争的根源。

他指出,要用政治、外交的方法解决问题。情绪不解决问题。一个大国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就不能简单选边站。

中国的立场坚定明确,行动也是实际的。劝和促谈外,中方两次向乌克兰提供两批人道主义援助。日前,在被问及中国是否可当俄乌和平协议“担保方”时,中方依然表态积极:“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

外界认为,这显示出中方“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如王毅所言,时间将证明,中国的立场是负责任的,也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