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不幸,往往超出想象。
有一个国家,当地人把他们自己生活的地方叫作“罪恶之城”。
这里大部分的年轻人,活不过25岁。
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反而心存感激。
这里就是:
加纳的阿格博罗什地区。
而问题的根源就是电子垃圾。
截图来源:天奇·视频
手机、电脑、相机等废弃的电子产品与日俱增。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高达5369万吨,5年内增长了21%。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7400万吨!
全世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只有17.4%,剩下的大部分都进了垃圾填埋场。
而加纳,正是电子垃圾的重要目的地。
虽然加纳政府声称,每年只有21吨左右的电子垃圾运送到当地,但实际数字却远远大于此。
要知道,全球80%的电子垃圾都会被运送到非洲,就意味着会有4000多吨的电子垃圾被运到非洲。
而加纳的阿格博罗什地区是非洲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无疑要承担比例很大的电子垃圾。因此当地人称其为“罪恶之城”。
大量电子垃圾被运送到加纳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处理废弃的电子垃圾,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在本国处理的人工成本,就几乎达到了运送至穷国的三倍,还会污染本国环境,非常不划算。
但运送到加纳,只需要出运费就可以了,非常经济实惠。
作为整个回收利益链的最末端,通常运送到加纳的电子废品大多不再有回收价值,加纳接收的电子垃圾中,只有总重量的3%具有回收价值。
尽管如此,加纳本地人还是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利益。
废旧的电子垃圾被运送到加纳后,能够继续使用的家电会被专门的运输车运送到另一个城市中,由当地人进行维修翻新。
这些家电会摇身一变,成了很新的二手电器,不但种类齐全,而且价格都很便宜,深受当地人喜欢,销量非常不错。
尤其是二手音响,特别畅销。对于非洲兄弟来说,可以饿肚子,但是绝对不能没有音乐。
由于这些废旧电器的收购成本很低,哪怕卖得再便宜,利润也非常可观。
一台设备最高可以卖到1000美元(约为人民币6313元)。
生意好的时候,一个二手店的老板一天就能挣人民币3万元。
相当于当地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
靠废旧电子设备挣了不少钱的一个电子二手商
当然,也有些产品虽然看着很新,但其实根本无法使用,只能以便宜的价格,被当做盲盒卖给顾客,买回家的东西如何,真的是全凭运气。
如果产品当盲盒也卖不出去,就会被焚烧,当塑料等易燃物质烧尽后,加纳人会把具有价值的金属贩卖,以此当作生活来源。
在加纳,从事“炼金”工作的人并不少。
由于加纳没有先进的设备,当地人一般用手简单粗暴地拆解出铁、铜、塑料和电路板,接着随便挖个坑就开始烧,最后得到的有色金属,通常会卖给当地的国企公司。
从事电子产品焚烧工作的加纳人
虽说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利润也相当丰厚,有的老板靠着金属提炼,一年挣到的钱,就能在加纳首都买栋房子。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加纳人做着发财的美梦,因此,这些电子洋垃圾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加纳。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虽然和非洲其他国家差不多,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却是西非国家中的发达国家。
早在1983年,加纳就开始实行经济改革,靠着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并大量出口黄金、可可和木材等产品,于1994年成功摘掉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一度成为非洲国家发展的样板。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纳遍地都是黄金。
虽然来自全世界的无数淘金者在这里挖了不下500年,可是如今依旧还可以从当地的奥芬河和塔诺河里淘出金沙。
加纳遍地都是金矿
有一种说法是,即便夜以继日再开采700年,加纳的金矿也不会消失。
不过,要想在加纳捞金挣钱,也并不容易。
每年有数十万人涌入加纳淘金,里面不但有欧美大公司,还有一些中国团体,其中广西的上林帮是最有名的。
这些外来的淘金者凭借娴熟的采金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加上人员勤劳,每天都可以淘出几百克黄金,工作两年,挣个上千万都没啥问题。
虽说日进斗金,但淘金也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
加纳气候终年炎热,传染疾病肆虐,人站在暴晒的水中,非常容易得病。加上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淘金者的伤亡也很严重。
加纳的淘金者
要干这份工作,就得有有命挣没命花的觉悟。
因此,对于加纳人来说,淘金可能非但没法致富,还会把命搭上,并不划算。
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直接冲击影响了加纳的经济,让这个国家陷入困境中,货币大幅度贬值。
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给予加纳资金援助,并把大量电子垃圾运送到加纳,美其名曰为“援助物品”。
1992年正式生效的《巴塞尔公约》明确规定,禁止向属于一经济和(或)政治一体化组织而且在法律上完全禁止危险废物或其他废物进口的某一缔约国或一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此类废物。
但援助物可以免于此公约。
作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一直没有批准该公约,因此不受其约束。
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会将运往非洲的电子垃圾粉饰成为“援助物品”,以此蒙混过关。
即便被发现,联合国对这些实力强大的西方国家其实也毫无办法,只能口头警告。
加纳政府虽然也明白大部分“援助物品”都是垃圾,可是国家太贫困了,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
对于加纳的底层百姓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挣钱的好商机。
比起淘金,电子废品拆解明显入门门槛更低。
于是,大量失去经济来源的底层百姓涌入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中心附近的阿格博罗什地区,加上长期无人管理,这里渐渐成为非洲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
加纳的阿格博罗什地区是非洲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地
不少西方国家电子厂商看中了加纳廉价的劳动力,甚至亲自派人指导加纳底层百姓如何拆卸和提取有价值、可回收的零件。
这些加纳人以为找到了挣钱的新出路,但实际上却是慢性自杀。
不可否认,电子废品正在给加纳人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其实也让他们承受着无法修复的伤害。
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中心附近的阿格博罗什地区,本来曾经碧海蓝天的渔村,有一块泻湖衍生的湿地,但因为成为垃圾填埋场,曾经十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泻湖,现如今只能看到一处小水潭。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海拔平均增高了2米,而增高的部分都是未完全燃烧的电子垃圾堆积而成的。
由于常年有电子垃圾燃烧和填埋,当地的环境不但肮脏,而且还散发着非常难闻的气味,如果不戴口罩,根本无法出门。
虽然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可是外地人如果不戴防毒面具,根本无法在这里待上超过一分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无法呼吸,双眼非常难受。
长期焚烧让加纳的空气很差
在阿格博罗什地区周围数百公里内,地下水也被严重污染,根本无法正常饮用。
其实,在加纳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14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参与电子垃圾的焚烧工作。
本来规定的目的是想要保护当地的儿童不受到电子垃圾的危险,但可怕的贫穷却让这条规定形同虚设。
很多孤儿,由于没有生活保障,为了能吃饱饭,就只能靠捡金属的残余物,换取微薄的钱买饭吃。
虽然一天靠捡的金属可以换取3美元(约合人民币19元),但是加纳的物价非常高,这些孤儿们辛苦一天,也只能吃饱一顿饭。
曾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名叫阿曼尼的15岁孩子。在母亲去世后,就被父亲带到这里生活。
父亲让他在这里好好工作,称有一天会回来找他,就彻底消失不见、杳无音信。
之后的时间里,阿曼尼一边靠捡电子垃圾养活自己,一边苦苦地等待父亲。
由于没有任何势力,阿曼尼只能捡些别人不要的电子垃圾,运气好的时候,或许能饱餐一顿,但一天都得挨饿却是常事。
阿曼尼一直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尽管憧憬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难实现。
正在捡电子垃圾的加纳小孩
对于不少孤儿而言,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可以吃饱饭,然而这些电子垃圾却在悄悄地要他们的命。
相关研究检测发现,加纳当地的土地和水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是正常土地的100倍以上。
而当地居民的血液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是正常人的好多倍。
有上万名从业者因为电子垃圾导致生殖与神经系统受损,不少人因为吸入过多金属铅,而出现剧烈的头疼和胃痉挛,更严重的人会得癌症。
所有的新生儿里面,则有70%都是带病出生的。
有一位33岁的加纳人,因为父母都捡电子垃圾,结果他生下来一只手就没有了,除了残疾外,他双眼布满血丝,非常痛苦。而他自嘲这是上帝造成的畸形。
因为电子垃圾焚烧的影响,他出生后,双眼就布满血丝
最讽刺的是,加纳是非洲有名的水果输出国,但是长期焚烧电子垃圾将土地污染,生产出的水果也是有毒的。
结果,不但当地居民的健康受损,周围一些国家的居民也受到间接影响。
每天,加纳的医院都要接收200到400名患病儿童,他们因为电子垃圾污染了肺部和皮肤,甚至连DNA都已经被改变。
由于长期在有毒的环境中生活,很多年轻人都难以活到25岁,当地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只有47岁。
不少加纳人都希望政府不再接收电子垃圾,但加纳政府虽然声称缺少相应的环保法,却迟迟没有推出相关的法律。
或许,在加纳政府看来,让更多的加纳人生存下去,可能远比健康和环境保护重要得多。
这才是真正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