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采购美国商品不增反降 贸易协议失败?


美国政府周二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去年十二月,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有所下降,这加大了去年美中贸易的逆差。

美国政府周二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有所下降,这加大了去年美中贸易的逆差。有研究人员表示,中国不但没有实现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许下的增购承诺,反而还有所倒退。那么,华盛顿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呢?

美国普查局周二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去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3553亿美元,较前一年扩大14.5%;美国去年自中国进口5064亿美元,同比增加16.4%;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1511亿美元,同比增加21.3%。

这意味着,尽管美国对华出口确实有大幅提升,但它对中国进口的需求也出现激增,导致美中贸易逆差继两国打响贸易战有所收窄后,去年出现大幅反弹。

在2020年初签署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内,较2017年的水平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


表现越来越糟?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Bown)周二发文说,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中国需要在过去两年间购买超过500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但中国实际上只购买了不到2900亿美元的产品,仅达到目标的57%。他指出,这个数字表明中国不但没有增购美国产品,甚至连2017年的基线水平都没有达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教授俞伟雄认为,这背后既有新冠疫情这样的客观因素,也有中方的主观考量。

“中国经济显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我认为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中国政府觉得反正中美关系已经变得这么糟了,他们也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去履行这个承诺。”

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周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一直在与中方就履行采购承诺的表现方面进行沟通,而中国并没有达成相关目标,华盛顿对此表达关切。她还重申了美方立场,那就是中国必须履行承诺。莎琪表示,白宫将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及其团队保持沟通,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霍奇(Adam Hodge)在一份声明中说,最新数据表明,中国远没有履行他们的采购承诺。他指出,美方在过去几个月来与中方就此进行了沟通,但尚未看到中方试图兑现承诺的真正迹象,他们正在失去耐心。

记者注意到,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提到,如果中国认为他们履行采购承诺的能力受到了美国采取或未采取的行动、或美国内其他情况的影响,中国有权提出与美国进行磋商。

舆论普遍认为,新冠疫情显然对中国履行这项协议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各国出于公共健康而采取的封锁措施和短暂的经济衰退冲击了全球贸易;另一方面,出行限制大幅削减了美国的服务出口,比如旅游业和教育业。



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周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一直在与中方就履行采购承诺的表现方面进行沟通,而中国并没有达成相关目标,华盛顿对此表达关切。(美联社图片)


协议是个“失败”?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通过邮件对本台表示,他并不认为外界应该用“失败”这个词来形容这项贸易协议的履行情况,因为这并不能反映其中的复杂性。

“这项协议增加了美国对华出口,这个数字近两年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美国农业大州的表现特别好,它们的农产品出口增加了四成。但中国达到总体目标了吗?并没有,而这的确是个问题。”

美国研究人员鲍恩也指出,中国对各类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采购表现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猪肉、玉米等部分农产品上,中国不但达到了采购目标,甚至还超出了目标好几倍。但在另一些商品上,中国的表现远远不及格。比如在原油上,中国只达到了采购目标的三分之一;而在飞机及相关零件上,中国的采购额甚至不及目标的五分之一。不过,他坦言,这与两架美国波音737 Max客机相隔不到半年接连失事,中国在2020年取消了几十架同款飞机的订单有关。

鲍恩表示,中国自始至终都没能履行采购承诺。2020年6月,中国只达到了按比例计算的采购目标的54%;同年年底,中国仍不及当年采购目标的60%;到了2021年,中国更无力弥补这个巨大的缺口,因为协议为第二年设立的采购目标比第一年要高得多。

彭博社也在周二发文说,他们在分析了美国政府当天发布的数据后发现,中国只达到了采购目标的62.9%,略高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但这仍离全面履行承诺差了很远。

但俞伟雄表示,考虑到疫情、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美国短期内不太可能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

“在全球供应链这么紧绷、通货膨胀这么高的状态,我觉得这不可能发生。但另一方面,中国希望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我觉得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方未能履行这份协议。”

美国总统拜登上个月对媒体表示,现在就决定是否放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并未达成两年前承诺的采购目标。他指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情况尚不明朗。



贸易专家预期:美中贸易战会成为持久战






白宫高层官员承认,美中贸易关系目前处于困难阶段。与此同时,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陷入权衡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两难之中。贸易专家说,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国家安全比贸易更重要;但不应将贸易泛安全化,而应该更明确和精细地定义何为安全威胁;否则美中经贸关系可能演变成为“持久的冷战”。

美国媒体《阿克西奥斯》(Axios)日前发表独家报道说,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和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去年9月曾在白宫战情室(Situation Room)会议上,当着其他白宫工作人员的面发生了争吵。

知情人士透露,在这场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出席的会议上,戴琪指责沙利文向媒体泄密,从而破坏了她作为贸易代表的权威。不过,知情人士同时对《阿克西奥斯》说,目前两人正在努力修复关系。

坊间舆论揣测,白宫内阁官员之间的当面争吵,揭示了拜登总统的贸易代表和国家安全顾问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在如何和何时执行其中国战略方面的分歧与冲突。



美中打交道:安全与贸易孰轻孰重?



观察人士认为,这场冲突表明,在拜登总统的贸易和国家安全团队中,现任官员对白宫的中国战略问题看法有所不同。这也反映出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陷入的两难境地:安全挂帅还是贸易领先?美国应如何在对华战略中平衡安全风险和经济利益?

贸易专家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的贸易和经济政策,已经毫无疑问地屈从于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了,这使得具有内阁成员地位的美国贸易代表也几乎没有了自主权。

华盛顿经济咨询研究机构NDP Analytics政策研究主任、资深贸易分析师丹尼尔·艾肯森(Daniel Ikenson)认为,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并不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而且即使戴琪大使有任何支持自由贸易的倾向,她按照自我意志采取行动的余地也很小。“戴琪必须听命于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财政部的行动指令,因为出于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的原因,贸易自由化已经不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他说。

艾肯森表示,作为自由贸易的长期倡导者,令人沮丧的是,美国已经不再重视贸易协定,转而支持保护主义,并且翻转了对全球化的承诺,以及75年来美国自己所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但是他同时表示,尽管他本人也相信“任何政府的首要任务,都是保护其公民免受国内外的威胁。因此,安全比贸易更重要”,但是不应过分夸大安全问题。

在艾肯森看来,一些肆无忌惮的政客恰恰会通过夸大国家安全的威胁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民众、媒体、智库和其它非政府组织应该站出来,追究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要求他们更加明确和精细地定义到底什么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艾肯森表示,他的确认为北京的一些产业政策、既定目标和行动,对美国构成了真实的安全威胁,值得美国去做出坚定的反应。“北京一直在通过每年向研究、开发和生产部门投入数千亿美元,来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而且北京一直在支持大规模技术盗窃的努力,并且一直在向美国企业勒索技术和其他资产,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代价”。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商学院教授陈朝晖则认为,白宫内部关于安全与贸易孰轻孰重有分歧是常见的事情。因此,无论是在拜登政府或任何政府中,内阁成员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的氛围。相比之下,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内阁成员之间有更多的分歧和冲突。

与前总统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总统上任至今尚未明确地表达对中国的愿景或者期待。他似乎是希望与中国打交道时,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和更少的安全风险;但是却没有拿出任何具体的行动。这样难免会让内部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和分歧。

“在我看来,任何模棱两可的策略总是危险的。我认为拜登应该决定他想先走哪个方向,这样他的团队才能够遵循决定向前推进,”陈朝晖说。



美中贸易战是否继续打下去?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本月早些时候承认,美中贸易关系目前处于“困难”阶段;但是她同时表示,拜登政府正致力于保护美国经济免受中国政策的负面影响。她的团队将与中国进行“有力地接触”,就北京根据特朗普时期签署的协议购买美国商品的承诺进行谈判。

美中两国于2020年1月签署了所谓“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北京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将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量增加至少2000亿美元。但是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以及两国关系的持续紧张等因素,北京并没有完成所提出的这些目标。戴琪表示,这是目前美国亟待解决的决定性问题之一,美国已经开始与中国就贸易协议进行初步的讨论,但是尚未取得成果。

早在今年1月中旬,141名民主党和共和党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敦促她允许对美国公司支付的向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实施更广泛的豁免。这些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在信中表示,虽然北京应该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负责,但是关税正在伤害美国企业,并加剧了供应问题和抬高了价格。

拜登政府在2021年10月份将有限数量的中国产品,重新列入可以被排除在关税之外的商品清单中;国会两党的议员们呼吁扩大规模,使所有目标商品都有资格获得关税豁免。

进入2022年,拜登政府与北京的贸易关系将走向何方?由前总统特朗普发动的美中贸易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尽快休战?

研究机构NDP Analytics政策研究主任艾肯森对美国之音表示,拜登政府目前的确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中国还一直在利用技术进行镇压和其它邪恶目的,包括在国外夸大和投射其力量。这使得中国的技术能力,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担忧。

艾肯森认为,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尽管肯定是不完美的工具,但是为数不多的在争夺技术优势的斗争中,可能被证明是有用的工具之一。

“但关税只是一种钝器行动,并提高了双边商业关系的成本。不幸的是,关税在政治上具有象征意义;如果拜登取消这些关税,他和他的政党将会在美国的摇摆州的选举中付出代价,”他说。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贸易专家均对2022年美中经贸关系的前景表示担忧,他们说,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可能会演变成为一场持久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长期的“冷战”状态。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朝晖对美国之音表示,拜登总统自上任以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特朗普的中国战略,尽管他从未公开承认过。由于特朗普的对华战略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他不认为拜登会对特朗普时期的战略做出重大改变。

陈朝晖说:“因此,我认为他将会继续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由于中国对西方的强硬态度,我认为两国改善关系的空间不大。美中之间不断恶化的地缘政治关系,意味着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将会长期呈下降趋势。”

而艾肯森则认为,美国对华关税和技术限制引发的美中脱钩,可能会加速更广泛的经济、金融和文化的脱钩。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美中贸易和投资关系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因为一种“即使算不上繁荣,但是合作双赢的经济关系”,可能无法存在于一种互不信任、颠覆和对抗的零和框架之中。

“我看不到摆脱这种困境的简单方法。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美中贸易和经济关系,无法维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技术消耗战;而美中脱钩将会导致一场所谓冷战的开始,北京和华盛顿在这场战争中,各自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去争夺世界其它地区的短暂的承诺和忠诚,”艾肯森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