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豪车、名表”揭开金融圈高薪鄙视链真相(组图)

上周,某券商的固收部门禁止员工炫富刷屏:工作环境下,须穿着得体,不允许开豪华车(100万以上),戴高档手表(15万以上)、使用高档包(5万以上),以及使用其他不合时宜、奢华定制的物品。

说真的,关于炫富这件事,八妹只服券商。

不要说吃瓜群众酸了,几个金融行业高薪的小伙伴看了也直呼OMG!原来在贵司贵部门,开90多万的奔驰GLS、戴8万的劳力士绿水鬼、背4万多的Chanel 2.55都属于得体且低调的行为?

1.

/ 关于禁止炫富,

三个不成熟的小猜测 /

券商霸占各行业薪酬鄙视链顶端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数据梳理发现,2020年国内50家上市证券公司人均薪酬达到52万,头部券商,如中金、中信等,更是个个“日进斗金”。

2021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人均薪酬68万,换算成每月就是月薪11万;同样是2021年上半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为59万,月均薪酬为9.8万。

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实际情况,感觉“炫富准则”还真的是从实际出发了。只不过在广大群众看来,如此“禁止炫富”就是炫富本炫了。

关于为什么会流传出这样一份“禁止炫富”的文件,我有三个不成熟的小推测:

第一,是时候让金融行业扛下人民群众继续快乐吃瓜的KPI了。

娱乐圈明星一个个“道德滑铁卢”,电商一哥一姐们的人设和税单一起多米诺塌方。最近这段时间,娱乐圈似乎还在孕育下一个大瓜、电商界也风声鹤唳的时候,终于,金融圈扛下了这个群众吃瓜的KPI。

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是板上钉钉的不动摇,而你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别的不说,总是可以提供一下安慰大众情绪的吃瓜价值吧。股市不涨,股民被割,你们却永远满盆满钵,不惩治不能大快人心!

第二,可能走的是“微商炫富”的营销套路,实则高调的招聘贴。

目的当然是吸引已经在龙卷风中心的莘莘学子,来券商队伍大展宏图。

毕竟作为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人尖儿行业,离职率现在还真的有点高,总是需要源源不断年轻人加入团队,才能保持战斗力,更何况券商这几年整体来说日子并不算好过,高薪只是少数,大多是倒腾资源得来的钱。

第三,还真像这“禁止炫富”里说的,不让炫富只是单纯不想招黑。

之前网上有个问题:要攒够100万需要多久?

对于近10亿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口而言,不吃不喝至少需要42年,但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新生代”民工而言,只需要一年多时间,数据显示,某大厂人均月薪8.06万元。

在互联网大厂被整治各种低调的情况下,金融行业就凸显出来了。毕竟在人们眼中,只要进入了金融行业,就能西装领带配红酒咖啡,每天谈着上亿的项目,年薪平均一两百万,出门必须是豪车配奢侈品。

还记得去年9月券商涨薪被举报的事吗?对,为了网罗人才,特意涨薪到3.8万的中信证券,刚涨的薪水还没捂热就被举报了。紧随其后,华泰赶紧取消了涨薪计划,中信特意对标的中金听说还可能降薪到2万……

所以说,不想招黑、想低调一点肯定是原因之一。

2.

/ 奢侈品是标配?券商员工怎么说 /

那么券商真如传言所说的,那么年薪百万还爱高调炫富吗?也不见得。

我认识一位从事券商行业的男性朋友,情况就大不一样。他非常坦诚地对我说,“我戴的这块表5000多块钱,是从我领导介绍的一个微商处买的,真的要20多万。”

据他讲,他有两个孩子,老大今年上学了,学费一年15万,老二三年后也要上学了,他父母要搬来北京生活,还需要租个房子,“我买个20多万的表我是疯了吗”。

对于他讲的这些,我一点也不惊诧,事实上我身边很多金融圈的男男女女都是背假包、戴假表,而很多人这样做也只是为了配合工作,毕竟要见高端人士,出入的也都是高端场合。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聪明与精明,让很多人绝不会为了那90%明明知道是虚妄的品牌溢价买单。

这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

大部分从事券商或者金融行业的人,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拼命挤进这个圈子,没有雄厚家底的支撑,虽然已经是中产的头部,但还没有迈入富豪阶级那种通过资产收益赚钱的阶层,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他们并不是高枕无忧地可以买房如买菜,稍有不慎就会滑落到下一阶级。

这几年,中产阶级的标准每过几年就得上升几个档次,只有收入增长跑赢了货币增速,才能维持住阶层不下降。纵然拥有千万房产,大部分时候也只是负债不是资产,还是加了杠杆的负债,是刚需背负下的无可奈何。

当然,存在即是合理,也并非不存在“禁止炫富”中提到的情况。

我认识一位美丽的小姐姐,她供职于券商的固收部门,也就是这个《准则》所针对的这个部门,主要做的是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这位小姐姐虽然也买15万多(可能更贵)的爱马仕、浑身散发出被体面的生活方式浸润的气息,但从来不会给人一种骄奢的不可攀谈之感。

对于网上的传言,我也是难得听她说这么有攻击性的话:“工作时间不能用奢侈品,难道在996之外的洗澡、睡觉时间用吗?”“我购买奢侈品的行为,不仅和小红书的假名媛和那些收入不可考的女孩儿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应该作为吸引更多女性参与职场的榜样。”

这位小姐姐不理解地说,难道非要向大家传递,有着天生禀赋、后天还努力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也买不了爱马仕吗?再说了,3万块的包才是消费主义,5万以上的包更可能是投资资产……

在她看来,不是有钱的省吃俭用不花钱了,更多的人就能富起来,大量的财富还是牢牢掌握在那些资产过亿的富豪阶层手中,限制上层中产消费只是让社会上流动的钱变少了,这有什么好的呢?

确实,大部分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工资收入,想生活得体面一点、消费高级一些,真的无可厚非。但为什么金融行业如此小心翼翼、害怕招黑呢?

3.

/ 金融圈为什么总被盯上?/

不久前,疑似中泰证券的分析师在小红书平台晒出了自己2021年收入和报税额截图:截至2021年11月,年收入超224万元,申报税额达62万。

网友热评:工资不如别人交的税高。

这两年,关于金融圈的传闻很多,年薪百万、生活奢侈等屡屡见诸网端。为什么这个行业薪酬这么高?

综合一些分析不难看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赚钱能力强,利润高;二是金融本身就是资源配置的行业,容易实现利润和财富的集聚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8.4万亿元,同比增长7%。2019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为7.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8%。单纯从对国家GDP的贡献来看,甚至超过了房地产。再者说,资本具有逐利性,哪个行业利润高,资金就会流向哪个行业。而金融恰恰扮演着资本助推者的角色,利润率自然也会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而这个圈子之所以这么容易被盯上?也主要源于这两个问题:你的钱是怎么来的?你有钱后是怎么花的?

如果你的钱是通过白手起家、坚忍不拔、勤勉奋斗、披荆斩棘地创造切切实实的实体经济价值得来的,如果你有了钱之后干的是殷泽社会、助力慈善、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进步这样的事,不仅人民群众不会仇富,反而会起到激励青年人、树立榜样的效果。反之,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国内大多数券商本身是国企背景,垄断着相当大而广泛的资源,离钱又近,自然而然这个行业薪酬的合理性就要受到公众更多的审视,尤其是当他们天天靠上亿的买卖交易赚规模、赚佣金,鼓了自己的钱包,却并没有造福实体经济、将全民参与的股市财富提振上去,还一直让股民基民们有一种“绿的总是我”的愤懑之感的时候——所谓 “亏死的股民”“赚死的券商”就是这样一种写照。

再加上,这个行业还有粥多僧少的特征,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蛋糕自然是大的。同样是根据交易佣金来抽成,就拿这次的焦点——固定收益部门来说,发债的佣金可比卖保险、卖豪宅要低多了,但架不住发债的规模大。

虽说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对于远高于均值的薪资水平很是敏感,但如果高薪不仅完全合法、甚至合理合情,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我们吃瓜群众也没这么小肚鸡肠——之所以有不满和指摘,之所以要低调,还是因为并没有那么合情合理吧?

我们应该知道,券商的高薪争议是无法通过勒令员工低调、避免炫富就能解决的,这甚至都和仇富与共同富裕不那么搭边,而更多是一个行业薪酬体系是否合理的问题。

在此,我想贡献一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民股民们都拍案叫绝:

让券商高管们的工资和股市涨跌挂钩,而不是和交易规模挂钩!选一个大盘指数,什么行业的选什么行业的细分指数,指数一年涨多少,工资就涨多少,跌多少工资就按比例降多少。若是3年不涨,工资基数降一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