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到了最需要中国时刻 中国战略缓冲期时日无多

中美关系好不好,从朋友圈日渐耸人听闻的标题,从抖音的背景音乐就可见一斑。

对于11月16日两国领导的视频会晤,除了会面这个行为本身,我基本没更多的期待。

那么,为什么3天之后我才跳出来讲这个事呢?

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被陆续披露,在众多各取所需、各自解读的外交表述之下,我发现这一次还真得藏着两大实质成果。

第一,拜登清晰、公开承认,美国把中国视为与美国对等的国家,哪怕依然是竞争对手。

拜登在事后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做了如下表述:“我们为彼此所做的一切,对我们两国都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一种负责任的世界领导力。”

说句实话,在对中国承认的程度上,拜登比奥巴马前进了一步。

在2013年,当中国向奥巴马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关系时,奥巴马是拒绝了这一概念的。

第二个成果在报道中被一带而过,但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中国第一次触及构成美国实力的核心要素,而且居然并没有被排斥。

美国实力呈现在外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深厚的科研积累,二军队,三美元。

中国被认可发挥作用的是美元。

有意思的是,它不在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总结的“1234”之中。

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因为相对于台海、低碳等大热门,这一部分说得实在是太隐晦了。

不过,只要对中美关系有深刻领悟的人,就能意识到,当下两国间居然在如此重要的层面,还能保持基本的相互体谅和尊重,并且合作顺畅,真不容易。

往深了想,它甚至也能满足民族主义的诸多想象。在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要让强者给予别人应有的尊重,哪怕是暂时的,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有多么难。

但在如此关键的地方,中国人居然得到了。

关于第二个成果最需要留意的是这一段话——

“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美方应该重视国内宏观政策外溢效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

这两句话听起来,语气似乎有点异样。

“有必要”、“美方应该”,这样的字眼透着一点劝诫的味道,似乎是中国占着话语的优势。

没错,这就是当下中美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美国正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并接受中国角色的变化。

中国输出低价商品,美国输出美元——中国入世之后,中美一直在重复这样的“游戏”。

这个循环远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中国出口产品换取美元,然后拿出相当一部分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债券,低价的中国产品帮助美国平抑通胀,中国的美元也让美联储得以继续印钞。

最初的时候,中国制造不那么强,中国购买的美债不算多,美国虽然时常放水,但规模不算大,所以美国不会觉得中国有多重要。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的重要性才直线上升。

下图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2008年之后几乎是直线爬升。

虽然印了那么多的钱,但是2008年之后的美国的通胀一如既往的低。

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同意和美国联手共度难关。中国逐步放开对汇率的严格限制,同时保持了汇率的稳定,继续向美国出口产品,帮美国中产、平民维持了相应的生活水准;在当时财政保尔森的请求下,中国还大幅增持了美国国债。

坦率地说,当时的中国想不帮也得帮。

进出口占GDP最高时达到60%。差不多,世界经济都要围绕着美元转。

美国要放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要放水对冲;美国缩表、加息,所有国家又得跟风加息,不让美元大量外流。

但是,中美贸易战之后,再叠加疫情,游戏规则暂时变了。

一方面,只有中国不怕美国大放水,而且中国出口商品第一次不用太在意美国脸色,毕竟疫情中只有中国能开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手里的美元再多,真正需要的也买不到,那还要那么多美元有什么用?

为了挽救经济,2020年美国又一次大放水,凶猛程度更甚于2008年。

本以为还可以薅世界的羊毛,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用紧跟美元的节奏了。

从2019年开始,中国央行的动作和美联储不说总是背道而驰,至少也没有保持一致的节奏。

今年以来,美国CPI从2%一路上到4%,近期更是达到6.2%,虽说主要是暂时性因素,但没有中国的援手显然也是原因之一。

事实上,美国国务卿、商务部长,在安克雷奇、在苏黎世……已经不止一次向中国提出过相关要求。

只是,中国这一次不为所动。

坦率地说,由于共同应对了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商务部门在处理中美关系中,属于美国政府机构中最理性的部门,一切从利益出发,也因此对中国务实得多。

近两年,美联储在每次出台重大动作前,都会和中国有关部门提前交换意见。有美国媒体也注意到这一点,美联储加息或降息的时间点,会考虑中国经济周期的因素。

所以,什么叫“美方应该重视国内宏观政策外溢效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句话不是要求,而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协作机制。

让中国参与到美元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机制中,这也是美国平等看待中国的切实体现。

美国有分析认为,这一次中美峰会举办的时机是不利于美国的。

因为,拜登正处在他政治上最衰弱的时候。

除了我们前文提到的通胀和经济复苏不如预期。

民主党刚刚输掉了中期选举关键之战。

弗吉尼亚是中期选举的第一站。此前,拜登曾在这里以领先16%的得票率击败特朗普,但仅仅一年时间,民主党居然输了。

还有,拜登得票率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下滑,最近更是逼近40%,处于总统任期内的最低点。

对拜登和民主党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好兆头。按照美国中期选举的经验,如果总统支持率低于50%,可能丢失的国会议席将会让民主党铁定在2022年11月失去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当然,民主党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核心原因还是错估了经济。

所以,似乎是美国更迫切需要取得中国的合作。

为此,美国一改过去的风格,不再是像安克雷奇会谈那样一味提要求却不想给予中国方面任何回报。

虽然没有更多的细节,但是拜登得到了美国在安克雷奇没得到的。

这一点,从人民币、美元汇率在会晤当天的波动,就能微妙地显示出来。

会晤前后,人民币和美元双双上涨,会晤结束后,美元短期快速上扬。前者是世界对现场气氛的乐观反馈,后者,人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中国答应出手帮助美国减缓通胀压力,就像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做的那样。

在中美关系持续2年的颠簸中,眼下是美国最需要中国的时候,但这个时期不会太长。

随着疫情趋缓,世界经济恢复常态,美国的供应链危机也会逐步缓解。

美国的通胀会在明年3月结束。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因为疫情获得的缓冲期已经不多了。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疫情极大限制了美国的手脚,因此让中国获得了一段战略机遇期。但这是这个时期,并不受中国的控制,一旦全球疫情缓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这个窗口就会关闭。

否则,这一次美国可能会苛刻得多。

事实上,这才是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

两国第一次领导人双边直接会晤,居然在美国新总统上任10个月后。

10个月,连特朗普都没有等这么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