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贸易战3年后 中国对美出口呈大幅增长之势


中国天津港附近的一个物流中心。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官方本星期(1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月度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近一半来自对美国的顺差。这是美中自2018年爆发贸易冲突、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以来,美国仍然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甚至可能会越陷越深的最新迹象。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字,中国上个月的贸易顺差为5459.5亿元,同比激增38.4%,其中美国是对中国出口拉动最大的国家,对美国的顺差高达407亿美元。美中两国的贸易统计方式、数据公布的时间等不尽相同,常常会有很大差距,但是,美国上星期(11月4日)公布的统计也显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增长,9月份达到4百70多亿美元,同比大增了60多亿美元。2018年美国宣布增加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商为避免关税曾一度突击增加进口。美国人口统计局上星期最新数字显示,9月份的货物进口额是自那时以来最多的一个月。

与中国对美出口暴涨相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却十分有限,远远低于预期。美国的统计显示,9月份的出口额为10.9亿美元,略高于2018年9月份的9.7亿美元。


美仍过于依赖中国

2018年4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价值约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的计划。中国在第二天做出回应,提出对同等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进口关税。此后,特朗普政府又在当年7月公布了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的计划。美国当年加征关税的目的之一是要减少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但是两国贸易的最新统计显示,在美国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三年之后、在几年来有关中国对美威胁的舆论越发强大之下,中国对美出口仍然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趋势,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似乎仍然越陷越深。

美中贸易争端爆发之后,不断有报道说很多公司撤出中国,将生产线转到越南等国家,但美国之音在查阅了美国公布的贸易统计后发现,这一趋势似乎并不十分明显。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对美国出口最多的国家,但统计显示,越南近年来对美出口虽有增长,但是幅度有限。越南去年全年的对美出口额为796亿美元,仅比上2019年(664亿)增加了约132亿美元。越南9月份的对美出口比上个月还有所下降,减少了10亿美元,比年初1月份(7660亿美元)仅上涨了约670万美元。

堪萨斯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张嘉琨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员萨曼莎·沃瑟姆斯(Samantha Vortherms)在今年9月的一份研究报告说,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在2018年至2020年间上涨了六倍,但真正退出中国的美国公司则很少。在对500家在中国设有子公司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进行了调查后他们发现,大多数美国公司没有退出中国,只有7%选择退出中国。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系商业教授戴尔·罗杰斯说,多年来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远远多于对中国的出口。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举例说,奥克兰港是一个出口港。该港曾经是美国第四大繁忙港口,但是在过去的四年里,从第四下降到第九,就是因为美国对亚洲的出口比进口少得多。

罗杰斯强调,任何公司都需要有一个供应组合。他说:“而且我认为你不仅需要在拥有多个供应商的情况下实现多元化,而且还需要在地域上实现多元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中国除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劳动力来源充足等优势外,在很多商品门类,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很难被取代。中国自称是全球工业部门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将产业分类列为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许多国家将这一分类标准作为制定本国产业分类的基础,其中包括中国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的《分类》列出了联合国所列的所有工业大类和小类。

密歇根大学教授斯里达尔·科塔(Sridhar Kota)和行业智库MForesight的专家托马斯·马奥尼(Thomas C. Mahoney)在一份题为“这里发明,那里制造”的研究发现,更应引起人们警觉的是,美国的对外依赖不仅限于低成本的商品,它沿着价值链向上延伸,而中国是其中大部分的关键。这份研究报告说:“在多个行业中,美国已经失去了工业公共资源,即维持实体产品创新的集体研发、工程和制造能力。”

他们警告说,中国抢占未来技术发展和全球高科技产业主导地位的战略应是美国的“卫星的时刻”,美国应倾举国之力重振美国制造业。前苏联在1957年先于美国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美国受此震动后大力赶超。该报告的结论说,“而除此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是,创新和制造能力继续退化,导致美国成为无力支撑顶级军力的二流经济。”


对抗仍在继续 关税仍为选项

自美国2018年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以来,美国是否应该以关税作为对华施压的手段一直饱受争议。批评人士说,贸易战将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主张的“脱钩”也没有真正发生。在贸易不平衡方面,美国官方数据显示,自关税提高之后,两国贸易逆差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仍远远没有达到很多人预期的水平。

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商品对华贸易逆差为3102亿美元,上一年为3443亿美元,减少了341亿美元。而2018年时则高达4182多亿美元。总体上,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中仍有高达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说,从贸易不平衡的角度来说,关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他同时指出,问题并不在于两国间的贸易数字,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公平的经贸政策。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扭曲了市场,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令美国觉得有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希望迫使中国放开市场准入,减少补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最近罕见表示愿意参与产业补贴和国有企业等议题的谈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说,中国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

此外,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也有迹象显示,中国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扩大市场准入,放松了对外国企业的限制。例如,中国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在贸易战之前的2017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中国国务院列出了63条特别管理措施,明文规定了从必须由中国控股、到禁止投资等各类限制,在去年的清单中,这类措施减少到了18条。

中国最近甚至表示,还可能会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上星期(11月5日)在一次外商投资专题发布会上说,中国将“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贸易政策最为不满的焦点之一是中国滥用国际规则,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享受一系列特殊待遇。中国上个月透露说,已经有多达32个国家已决定不再给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

中国海关在上个月25日发布一份简短公告中国说,自2021年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作为已发展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优惠制度,此前曾先后有40个国家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中国进口关税减免。这32个国家中大部分是美国的盟友,从某一角度来说,他们以关税决定认可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总统拜登虽然在竞选期间经常对前政府的贸易战提出批评,但到目前为止,拜登被认为大致延续了前任的立场。在经过长达数月的评估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上个月正式阐述了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释出不失强硬的信号,指出拜登政府几个月来对美中贸易关系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关税仍然是重要手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