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这些年,中国轮胎发展迅猛,产品质量不输国际大牌,但从细分领域看,中企还需要继续攻坚,工程轮胎便是其中一个越发重要的着力点。
所谓“工程轮胎”,是相对于卡客车轮胎和轿车轮胎而言,主要用于采矿、建筑以及一些大型的工业应用如港口、叉车等,生产制造时,对产品、工艺、材质、科技含量等方面的需求都相当高。
正因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工程机械轮胎市场主要由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优科豪马、马牌等西方轮胎巨头掌控。
其中,法国的米其林、日本的普利司通堪称行业王者。媒体称,这两家巨头一直在工程机械轮胎领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霸气到什么地步?在中国所使用的外资品牌工程机械轮胎,大多来自它俩。
一位从事非公路轮胎销售的经销商对媒体透露,在中国工程轮胎还不是很多的时候,一条大型米其林的工程轮胎,能卖到40万元至60万元的高价,“利润非常可观”。
换句话说,依靠垄断地位,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西方巨头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市场赚取巨额利润。
从全球来看,工程轮胎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被称为“最肥轮胎市场”,“是一块让所有轮胎企业都艳羡的肥肉”。
你可能疑惑,既然工程轮胎市场这么“肥厚”,为何中企没有加大投入,展开国产化替代?
由于使用环境和需求量的限制,早期做工程轮胎的中企确实“寥寥无几”,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工程“上马”,工程机械的需求推动工程轮胎市场跃升,中企掀起生产热潮。
中企发起“团战”,除了应对西方巨头,抢夺工程轮胎市场,也是自身优胜劣汰的过程。
这之中,山东亿诺工程轮胎可以说是个反面典型。
要知道,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门制造巨型子午线工程轮胎的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5亿元,年设计产量达2.2万条。
看起来亿诺非常有潜力,但发展之初,公司就举债投资17亿元,渐渐滑入资金不足的“泥潭”,以至于有订单,却没有资金生产,被迫于2014年正式停产。此后,五年时间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9次,终以拍卖黯淡收场。
媒体直呼:“四处举债,或许能获得一时发展,但对于未来来说,这种方式迟早会害死自己,发展技术、质量升级才是谋求发展的正确之道。”
类似“闹剧”涌现过不少,但与此同时,也有轮胎企业专注于技术升级。比如,三角轮胎就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通过和天津赛象合作,历时五年,三角轮胎解决了巨胎恶劣路况重载高速行驶对安全性、牵引性、操纵性、磨耗性的极高要求,不仅打破米其林、固特异等西方巨头的严密封锁和垄断,开发的相关产品更有九成销往国外高端市场。
2007年,三角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被认为是轮胎行业重大技术创新。
无独有偶,赛轮集团也在巨型轮胎上表现抢眼。
举个例子,MT5500矿用卡车是世界上装载量排在前列的矿用车,车轮自重200余吨,载重后总重约550吨,超大的载重负荷对轮胎要求极其严苛,因此市场被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巨头长期占据。
赛轮集团通过对抗切割、强耐磨、耐冲击等技术需求各个击破,啃下这块“硬骨头”,一举打破西方国家对高端超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垄断。
技术的突破,产能的上升,昔日西方巨头“遮天蔽日”的工程轮胎市场,也有了中企一席之地,西方产品的价格随之受到冲击。
上述经销商表示,以前一条米其林工程轮胎卖到40万元至60万元,“现在不行了”。不得不说,这正是中企努力反攻、向前进击的结果。
目前情况下,掌握全球最多市场份额的,依旧是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西方巨头。但是,随着中企加速洗牌,大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一格局或将被撼动乃至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