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遍地足疗店,为什么洗不出一家大公司?(组图)



每13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干足疗。几乎所有的足疗店,一旦开始壮大,都无法挽回地走向分崩离析。

2018年1月10日,互联网筹款平台“轻松筹”上悄然多了一个重病求助者。

这位求助者叫“富侨四哥”,他称自己肝硬化晚期,急需肝移植手术。但因债务纠纷未处理完,且无固定收入,家庭又无力承担高昂移植费用,只能求助广大网友捐赠100万元救命。

求助截图在重庆足疗圈里迅速流传,一位足疗店普通员工看到后,默默捐了几十元:

“四哥人挺好的,希望媒体可以帮帮他。”

这位“四哥”不是别人,而是曾煊赫一时的“足疗大王”郭家富。

最风光时,他是重庆的“财神爷”、政府的座上宾,“家富富侨”足疗店开遍全国,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世纪之交,穷小子郭家富的命运随着足疗兴起而改写,不过十年,所有的荣光又迅速烟消云散。

如今,且不提早已折戟的上市梦,活下去的一丝希望也要靠他人“施舍”。

足疗,一个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又难以被忽视的产业。

这种“脚底秘术”由来已久,征服了中国人的脚丫。有人形容做完足疗“就像从脚底通了电”、也有人觉得“不过是种智商税”。

争议之外,足疗队伍却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2019年足疗按摩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足疗按摩行业商户数量达到20万,市场体量达到了5000亿元,从业人数近千万。

有人随之算了笔账:每13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干足疗。

足疗店遍地开花,也各有各的讲究。

老派修脚主打治病,使用各种刀具。南方气候潮湿,扬州修脚注重修刮捏、除湿气;北派修脚则以河北、北京为中心,重点修治康复脚病。传统修脚之外,新式足疗更重享受,泰式按摩、热石按摩、瑞典按摩......按压捏揉,让人欲罢不能。



▲扬州修脚历史悠久

然而,当众多“吃喝玩乐”的公司纷纷融资、走马上市之时,这么大规模和体量的一个产业,却在资本市场没半点水花,至今还没一家叫得上名的上市公司。

在这个主要从业者都是低学历底层劳动者的行业里,并不是没有诞生过商业英雄。

只不过,如魔咒一般,他们带着“做大做强”的野心而来,最后却一个个都宿命般地不如愿。

洗脚,曾经也是有过行业神话的。

中国的足疗行业整体分散,南京足生堂、湖南天之道、广州御足堂…..有点儿名气的各自占山为王,叫不上名的也在街头巷尾风生水起。

但论起真正成规模的,不过寥寥几家。

比如盘踞南方的富侨系,真真实实地“洗”出过一家上市公司。

重庆郭家有“荣华富贵”兄弟四个,贫寒出身,都不得不早早闯江湖营生。其中,老四郭家富在广州打工时,看到广州洗脚屋顾客盈门,头脑灵活的他大受启发,于是找到大哥郭家荣,合计着也在重庆开家洗脚店。

1998年6月,四兄弟筹了4万元,一家名叫“富侨”的洗脚店在重庆九龙坡毛线沟开张。

刚开业时条件简陋,因为没钱买空调,四兄弟甚至在客人洗脚时为客人手摇扇子。不过,3个月后,富侨就开始盈利。

几年后,摊子越来越大,小店变成了两层楼的大铺面,兄弟间却开始出现分歧。

郭家富想着通过加盟的方式让洗脚店快速占据市场,但大哥家荣和大嫂胡芝容的意思是稳扎稳打,不着急扩张。

2004年,谈不拢的四兄弟各奔东西,共享“富侨”这块招牌,大哥大嫂要了重庆总店和1万元现金,三哥郭家华经营郭氏富侨,四哥郭家富创办家富富侨,五弟郭家贵开办富侨贵足道。

几年下来,还是郭家富最得势。通过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开出400多家“家富富侨”。那几年,郭家富“壕气十足”,给员工买房子、送豪车的新闻屡见报端。

那也是足疗行业如火如荼的几年,足疗被一些地方政府当做解决就业的政务工程来抓。河南某市市委书记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足疗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干部们都要去洗脚,给GDP作贡献。

政策利好,行业向上。

好消息频频传来,2007年10月,风投公司IDG资本向郭家富递出橄榄枝,家富富侨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启动上市筹备工作的足浴企业。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家富富侨最迟应于2009年完成创业板IPO。

彼时有媒体对家富富侨的体量进行过估算,足疗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7%,按上市后40倍市盈率计算,年产值13亿元的家富富侨,资产可达296亿元。

“即便我们只是洗脚,也能洗出一家上市公司!”郭家富意气风发。

为了上市,郭家富开始以更快的节奏铺开店面,打造高端直营店,同时推动多元发展,2008年,他涉足地产,在老家大修五星级富侨大酒店。

然而,这一切对资金需求量巨大。高端直营店平均每间开店成本高达2000万,五星级酒店的后续建设资金也远超想象。

郭家富不得不倒贴维持,不惜动用了加盟商缴纳的加盟费堵漏。又遇上银行收紧放贷,无奈借了一大笔民间高利贷,光利息就支付了1.7亿元。

与此同时,经营管理上的漏洞也迅速暴露出来。各地加盟店开得太快,承诺给加盟商的后续服务却跟不上,大量加盟纠纷产生。

越来越恶劣的经营导致家富富侨岌岌可危,在反复聘请专业机构谋划IPO又屡屡失败后,郭家富上市梦东流。

彼时,重庆富侨董事长、郭家富大嫂胡芝容曾向媒体表示,郭家富多番操作,已令其陷入债务危机。

家富富侨资产被法院查封冻结,加盟店悉数脱离,2012年,郭家富被爆欠外债高达4.5亿。

曾经的大老板一夕间欠债数亿,无限落魄,此后,郭家富一度销声匿迹。

重返公众视野,已是疾病缠身。

郭家富走下坡路时,大嫂胡芝容展露头角。

胡芝容也是个“狠人”,年轻时不顾全家人反对,和来村里卖手表的郭家荣私奔。80年代,两人颠沛流离,开过馆子、卖过水果、贩过猪......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98年重庆富侨的开业,事业才有转机。

2003年,胡芝容外出进修,回来却发现郭家兄弟几个趁她不在分家。以后,每当被问起分家的感受,胡芝容总是沉默一阵,避而不谈。

家族矛盾之外,胡芝容与郭家荣的关系也出现裂痕,两人以离婚收场。前夫郭家荣成了重庆保健行业协会会长,胡芝容则独挑重庆富侨的大梁。

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加盟是足疗店扩张的主要方式,但胡芝容意识到加盟店品质难控、连而不锁等问题,对此始终持保留态度。无奈直营店资金成本太高,胡芝容决定双面发展。

一方面,有控制地加盟,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并将加盟时间约定为5年,方便之后回购,通过加盟积累一定资金后,再开直营店。

在胡芝容的蓝图中,足疗技师至少应该和医院的护士们平起平坐,足疗店也可以开成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连锁店。

作为重庆市政协委员,她不断在一些政治场合为足疗争取地位,还开办了按摩职业学校,认证ISO9001足疗标准,制定一系列的服务规则。

除此之外,胡芝容也擅于笼络人心。足疗店的员工大多数苦出身,胡芝容便让员工称自己为“大嫂”,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亲自到场,实在去不了也会有所表示。在流动性极大的足疗行业,重庆富侨的员工队伍依然很稳定。

胡芝容驭下的重庆富侨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重庆民企中一台无法忽视的纳税机器,2010年的巅峰时期,年营业额超过20亿,纳税近1亿。

2014年,澳大利亚交易所迎来一波中国公司上市潮。由于“洗脚”在国内没什么好口碑,上市较困难,2015年9月,重庆富侨退而求其次,远赴澳大利亚上市。

从农村洗脚妹到足浴女王,52岁的胡芝容苦心经营十余载,终于捧出了中国足浴第一股。

财报显示,2015年,重庆富侨营收4480万澳元(约合2.09亿人民币),税后利润1713万澳元(约合8008万人民币),门店数333家;2016年,营收增至5840万澳元(约合2.73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695万澳元(约合7924万元人民币),毛利率55.7%,门店总数增至371家。

不过,澳洲股市准入门槛低、上市容易,融资却并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在澳大利亚没有任何市场基础的中概股。

实现了上市梦想的胡芝容并没有融到什么钱,反而要为此多花费一大笔财务审计费用,把家底都暴露在众人面前。

2018年,重庆富侨在多次催促下仍没有披露半年报,年底,被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摘牌。

曾经万众期待的洗脚第一股,上市3年后草草落幕。

郭氏一族的上市梦接连遭遇滑铁卢之后,足疗行业彻底失去了资本市场的欢心,行业龙头尚且如此,也没有一家公司敢接棒。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和重庆富侨体量相当,盘踞在北方的华夏良子。

1997年,史英建和朱国凡合作创立了良子洗脚店,但是在第二年合作关系就告吹,两家打了好几年官司,最终朱国凡用良子招牌,史英建用华夏良子。

2010年,华夏良子曾引进东方富海一笔千万级投资,史英建却突发心梗离世,女儿史蕾匆匆接任父亲的董事长一职,10年过去,上市也没了下文。

做得大,却做不强,只要一开始扩张,就会分崩离析,这似乎是整个足疗业都逃不出的宿命。

纵观足疗行业的大佬们,尽管多是兄弟至亲创业,但生意一做大就会“分家”,管理权和资源的争夺本身就对企业造成伤害。

而且,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大多出身草根。郭家几兄弟都是小学学历,良子创始人朱国凡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当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他们的管理能力缺失等弊端就会迅速暴露出来。

郭家“富侨系”在高峰时有上千家门店,但由于缺乏后续的统一管理,除了收一笔加盟费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多营收,浪费了大好资源。

此外,以“按、揉、压”等几个招式做服务的足疗,服务内容单一,技术门槛其实很低,一个技师培训半个月就能上岗,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也是因为低门槛,足浴业规模虽大却高度分散。即便是重庆富侨和华夏良子这两个最大的市场主体,市场占有率不过1%。

整个行业一盘散沙,同质化竞争严重,山寨店猖獗。小富侨、老富侨、家福富侨……遍地开花的富侨洗脚店大部分和郭家没任何关系,消费者也无法辨别哪家才是真富侨,良子裂变出良子健身、良子汤泉等,也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一位2002年就进入行业的从业者说,近几年生意不断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周边洗脚房一茬茬冒出来,大家靠打价格战拉客,根本没有什么客户粘性。

除此之外,足疗行业的污名化也相当严重。

这一行算不上医疗,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学依据。在大众印象中,“洗脚城”和“洗头房”一样,有塞小卡片的“特殊服务”,那些街巷深处闪着幽幽灯光的足疗店,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虽然一再正名,但因为这层色彩,足疗行业很难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隐形伤害。

尽管争议颇多,但我们依然无法否定足疗业存在的意义:

无论是大连锁店,还是小个体户,这个基于14亿中国人的服务行业,实实在在解决了很多底层劳动者的饭碗问题,一个行业撑起了千万从业者背后千万个家庭的生计。

足疗业或许很难跑出一家上市公司,但它就像千万个美甲店、采耳店一样,深入中国市井,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是这个时代的印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