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作为丰田汽车掌门人的丰田章男,再次炮轰电动汽车,又燃起了一轮热议。
丰田章男认为,“纯电动汽车可能会让日本失去550万个工作岗位和800万台汽车产量。而要实现碳中和,敌人是二氧化碳,并非内燃机。”
用百万人生计为由,来炮轰电动汽车,看着的确是个不错的托辞。但这并不能掩盖丰田给中国留下最烂碳排放恶劣的事实。
如今中国正在给丰田提供全球庞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可丰田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却是仿佛如同“梦龙双标”事件般的国内外标准不一的碳排放表现。
中国被丰田区别对待了?
就在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的同一天,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零碳倒计时——四大车企在中、美、欧地区的碳排放及合规情况比较》的报告。
报告中明确统计了近年来大众、丰田、现代-起亚与本田四家跨国车企在中国、美国、欧盟的乘用车车企二氧化碳限值达标情况。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四家车企同期在中国的不达标情况较其在欧盟或美国更为普遍。2016-2020年间,四家车企在中国均至少有两次不达标。不过神奇的是,它们在欧盟不达标记录却为零。
更令人不解的是,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碳排放表现是最差的,共有5次未达标记录。可另一边,丰田在2016-2020年这5年间在美国却并没有不达标记录。
此外,相比欧盟,丰田在华主要合资企业广汽丰田2017-2019年的乘用车年平均碳排放量相较于其同期在欧盟的排放量要高出30%,是四家跨国车企中差距最大的。
相比美国,丰田在华主要合资企业广汽丰田的乘用车年平均碳排放量也比同期丰田在美国的排放量高出11%。
面对丰田汽车中外碳排放量标准的极其不一,那么到底是谁给了丰田中外“双标”的勇气?
为什么会出现双标事件?
针对丰田等跨国车企在全球不同市场碳排放存在的差异表现,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报告中对此做出了解释。
报告指出,一些地区缺乏严格的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以及相应的经济处罚措施,因此难以对汽车企业的碳排放形成有效约束。而尽管中国从2016年起逐年收紧了乘用车燃料消耗标准,但在经济处罚方面仍落后于欧盟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相关政策对未达到燃料消耗标准的车企缺乏经济处罚,难道丰田等跨国车企就可以借此为所欲为,不遵守碳排放标准了吗?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SUV销量快速增长以及车企对SUV投入,也是汽车制造商在核心市场难以实现碳排放达标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整备质量与油耗率高度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量增加1%会导致油耗率增加0.69%。
此外,车企在不同市场中采用的汽车燃料效率技术不均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市场间的碳排差异。根据ICCT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的燃油效率技术渗透率有所提高,但仍有一系列燃油效率技术目前在其他市场可用、而在中国缺席。
以现代汽车为例,2010-2014年间,在有助于提高燃料效率的GDI(汽油直接喷射)技术采用上,现代汽车在欧盟与美国采用GDI技术的增长率远高于中国。
简而言之,跨国车企在减碳减排上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在中国市场投入少,对于此等“双标”行为,无不令人愤怒不已。
丰田不爱讲“武德”?
根据丰田汽车对外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丰田在国内共售出新车179.7万辆,而中国市场是丰田在海外的第二大汽车区域市场。
相比海外市场基本停摆,2020年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新车952.8万辆,同比下降11.3%,而在国内仍取得同比增长10.9%,中国给予丰田的红利更显而易见。
但我们给予丰田最好的,丰田回馈给我们的却是最差的碳排放表现,丰田有多讲“武德”可见一斑。
就目前来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不容忽视。当前,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16%,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因此,每年销售数百万辆燃油车的全球汽车制造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重大。
但在这期间,作为全球汽车销冠的丰田,却似乎并不愿拥抱绿色能源。
在近日举办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例会上,丰田章男发出警告,日本在2050年之前通过推广纯电动车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切实际,这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丰田章男指出,突然转向电动汽车可能会削弱日本的工业基础。此表态一出,自然而然的遭到了众人的狂喷,直指丰田章男在乎的是丰田这些车企的利益,而忽视了全球“碳中和计划”的大局。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丰田不停唱反调的另一面是新能源汽车崛起后,丰田地位遭到了空前的冲击。
燃油车时代,丰田是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年销量高达1000多万辆。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丰田第一车企的风头早被特斯拉夺走,如今特斯拉坐拥高达7789亿美元的市值,丰田市值仅2582亿美元。
毫无疑问,丰田是燃油,或混动车玩法下的既得利益者,不过一旦整个行业转型纯电动车,这很可能让丰田多年来燃油、混动车产业链的积累等同作废。况且大家重新起跑去抢位,对目前站在龙头位置的丰田来说,肯定也并非好事。
不过归根结底,无论如何,丰田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绝不应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应时刻怀揣敬畏之心,积极为社会做些贡献,为全人类改善气候变化而努力。实业的本质是什么?想多更多应是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