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问题很大,但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自身,而不在行业。其风险暴露和解决,对合规良性经营的房地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应是“利好”,而不是“利空”。
1
恒大只是恒大
恒大暴雷事件,已让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中秋正常开盘的港股市场就已因此上演了一场“中秋劫”。9月20日,恒大概念股继续大跌。其中:中国恒大盘中大跌超18%,收跌10.24%,总市值跌破300亿港元。恒大物业跌11.3%,恒大汽车、恒腾网络盘中跌幅均超10%。地产股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了重灾区。当日,港股主要地产股如恒基地产、中国奥园、新世界发展、融创中国收盘跌幅均超过10%,被传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新力控股集团更暴跌87%。地产之外,银行股,优质白马股,乃至绩优民企指标股,比如,招行、格力、美的、海尔智家、包括刚刚发布了亮眼业绩报告的复星,也都大幅下跌。资本市场之外,担忧恒大会引起更大风险的声音也不少,甚至有舆论将其与雷曼事件相提并论,认为其会引发整个地产业,乃至更广层面的风险。我们认为,恒大的问题的确不小,但将其问题等同于整个地产业的问题,甚至因此看空和忧虑中国经济,是严重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错误判断,是看问题的根本逻辑都出了问题。因为,恒大的根本问题,是它自身的经营发展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不是所谓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以及“三道红线”导致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在形势最好最景气的行业,按恒大这种经营管理,它出问题也是必然的。地产业的调控,只不过加速了它的风险暴露。从暴露出来的诸多事实看,恒大早已不是一家正常的典型的房地产企业,甚至也已不是一家按正常商业逻辑经营发展的企业。它既代表不了房地产行业,也更代表不了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国经济。
2
合规经营才是王道
实体经济更加星辰大海
从地产业而论,中国房地产业虽然已告别高增长时代,但无论是改善需求,还是城市化进程,都依然有相当的空间,可让行业持续发展。国家对房企进行“三条红线”管控,也正是为了管控风险,甚至暴露和解决风险,进而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有长远发展意志的地产企业,也早就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并未雨绸缪于未来。曾经因为高喊“活下去”而被视为“危言耸听”的万科,就是个典型例证。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上市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就显示:在覆盖的A股、H股的122家房地产企业中,仅有17家触及三条红线政策,多数房企较去年同期降负债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回应恒大事件时也表示,未来随着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定价格预期,整个房地产行业运行,将保持平稳态势。由此也可见,恒大的危机,非但不是整个地产业的危机,反倒应该是整个行业利好。具体到企业而言,加速这类高风险和问题企业的纠偏甚至出清,也是有利于合规良性企业的发展。今日A股开盘,万科、保利等优质地产企业股价大幅上涨,可算是及时地划清了界线,有助于让不必要的恐慌早日消去,尤其是让整个行业为恒大而背锅。
就整个经济发展而言,控制房地产过热和炒作,让房地产不再是居民财富的吸金池和蓄水池,不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事实上也是在为整个经济向消费和科技驱动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业吸纳过多的资金流入,导致房价高企,居住成本高企,不但为本行业积累了风险,同时也让实体经济,尤其消费和制造业相对失血。如今,房地产业减少吸金吸纳,正可让更多资本和居民财富回流到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尤其让产业结构得到更好的优化,进而让中国经济在共同富裕之下更行稳致远。事实上,产业经济的实际发展,也已展现出地产退潮,实体经济向好的趋势。率先洞察到这一趋势,并且展开了扎实布局的企业,也已经尝到这一趋势的甜头,步入新的增长通道。
比如,在此期间被杀跌的复星,就是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些年,曾以资本驱动著称于行业的复星,持续聚焦实体产业,并大力度向科技和消费两大新的增长极转型,也推动自身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国际录得营收70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2%,继续实现着业绩营收和利润的双增。复星国际的资金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计息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5.7%,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1060.8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充裕。综合而论,恒大的问题不代表房地产业,也更不代表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甚至可以说,类似恒大这样企业“不好”,恰恰是实体经济,尤其消费、制造业的“利好”。所谓恒大会影响和拖累整个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这不是事实,也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