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8点,一股股网络洪流开始持续不断的涌入苹果中国官网的服务器,一度让苹果陷入瘫痪。
显然,苹果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天猫和京东也没有。
预售首日,500万人在线抢iPhone,苹果不得不连夜补货。技术和销售脸上一定写满了紧张;而库克的脸上,一定笑开了花。
中国是iPhone最大的消费市场,全世界超过55%的iPhone在中国,中国的iPhone用户是美国的2倍。
相对应的是,苹果2020公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近半数来自中国。
特朗普为了让苹果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把产线搬回美国,威逼、利诱,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结果,2020年中国供应商又新增了十几个。
而中国供应商同时也在其他亚洲国家,帮苹果公司建立生产能力。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美国电动车标杆特斯拉身上。马斯克曾一度想把上海工厂,打造成特斯拉全球的出口中心。
这真是让拜登沉默,特朗普流泪。
为什么美国的厂商这么喜欢赖在中国?
估计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中国制造”能力强、人力成本低、市场大等原因。
实际上,还有一个隐性的因素,让这些公司一旦离开中国,很可能连产品都造不出来。
它就是:稀土。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石油一直在美国的掌控中。在我们之前写的介绍美元霸权的文章中,提到美国甚至将石油作为美元的锚定物。
在稀土领域,美国也曾一度压得中国完全抬不起头来。
这就要从美国的原子弹研究说起。
01
二战期间,美国为了抢先德国一步造出原子弹,开启了“曼哈顿计划”。
要造原子弹,就需要一种放射性元素:铀。
于是在1942年,稀土专家弗兰克·斯佩丁主持成立了名为“埃姆斯计划”的科研项目。该项目在1947年被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接管,成立“埃姆斯实验室”。
这个项目只有一个目的:生产铀,越多越好。
3年时间里,“埃姆斯计划”为美国产出了超过1000吨铀,成功让美国在1945年向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而同年,美国科学家在“炼”铀的核反应堆里,获得了化学元素表中的第61号元素、稀土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具有放射性的17号稀土金属。
为了纪念这一创举,他们借用了希腊神话里泰坦(巨人)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的名字,将这个金属命名为Promethium,化学符号为Pm,中文音译为钷(pǒ)。
从命名上也能看出他们对这次研究成果有多看重。
因为在希腊神话里,人类就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形体,再由战神雅典娜注入灵魂后诞生的。
后来,普罗米修斯又不顾众神之王宙斯禁止人类用火的禁令,偷取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拯救了被严寒和野兽威胁的人类。
钷的成功,不仅让埃姆斯实验室在稀土科研领域建立起很高的声望,同时也开启了美国稀土产业的黄金时代。
这段时间里,人们对稀土重要性的认知被不断刷新,给它起了很多宏伟的称号,比如“万能之土”“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
事实上,你能想到的所有行业,上到航空航天,下到冶金石油;近到电子设备、新能源,远到机械制造、农业轻工,都离不开稀土。
被提升到美国国家战略高度的35种关键矿物中,除钷外的16种稀土全部在列。可以说,稀土让美国成为国防、工业大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稀土,使得导弹能够锁定并追踪目标;飞机上电子设备的电机能转动;神舟十二号能和空间站精准对接;卫星能实现通信和广播…
除了国防,稀土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高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在2013年稀土在催化剂、抛光粉和玻璃添加剂的应用,带来了超过390亿美元的行业收入、10万个工作岗位以及这些人61亿美元的收入。
而稀土为炼油工艺和风力发电创造了超过2590亿美元的行业收入、超过43万个作岗位和272亿美元的工资收入。
同时为下游经济创造了2980亿美元的行业收入、53万个工作岗位和超过330亿美元的工资。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稀土的话语权被牢牢的掌握在美国手中。其他国家虽然对稀土的重要性心知肚明,无奈技不如人。
1952年,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山口稀土矿开工。此后美国独霸全球稀土产业40多年。
高峰时期,全球70%的稀土依赖美国,美国稀土价格在几百、甚至几万美元一公斤。
相比起来,我国白云鄂博矿的开采,只比美国晚了5年。
然后,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却一直被拿来当铁矿在卖。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稀土的平均出口价格只有几美元,还不如现在一斤猪肉贵。
难道我们不知道稀土的重要性吗?
早在1934年,北大何作霖教授就发现了白云鄂博拥有丰富的稀土矿。单就白云鄂博一个矿的稀土储量,就是美国全部稀土储量的3倍多。
然而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萃取技术不过关,中国根本没办法提炼出符合要求纯度的稀土金属。
外国一看:你自己搞不出来,那就压低价格收购你的稀土精矿和混合稀土,提炼出稀土金属,把深加工后的稀土产品,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卖给你。
长此以往,不仅中国的稀土资源白白流失,中国产业更是发展缓慢。
于是中国奋起直追,终于实现了技术和产量双反超。
技术方面,2011年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并超过世界其余国家相关专利的总合。
产量方面,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以一己之力,为全世界贡献了87%的稀土。
那么,中国是如何将稀土老大的位子,从美国手中夺回来呢?
02
首先,当然是选择“提升自我”。
业界有这样的说法:“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全天候掌握了战场。”
美国利用稀土,隐形战机、洲际导弹、精确制导系统、核武器等搞的风生水起。而中国的国防产业,却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稀土金属,进展缓慢。
1951年中国为了援助朝鲜,和美国进行正面交锋,美军高科技武器让人印象深刻。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个改变中国稀土产业命运的人,刚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美国Phi LamdaUpsion荣誉化学会会员和Sigma xi荣誉科学会会员。
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徐光宪。
为了防止像他这样的留学生回去报效祖国,美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通过“总统法案”,导致想要归国的钱学森被扣留在美国。
徐光宪坐不住了。
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以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为由,冲破阻碍回国。而他的妻子高小霞,此时离博士学位只差一年。
“留学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学成后报效祖国吗?”,高小霞撂下这句话后,毅然放弃学位跟随丈夫一起回国,双双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执教。
1972年,徐光宪接到一项分离镨钕(nǚ)的紧急任务,这是当时国际公认的大难题。
这两个元素极难分离。当时国际上稀土分离的主流选择是“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但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最头疼的是最终得到的镨、钕分离系数,只能达到1.4~1.5。
徐光宪每周工作80个小时,白天“摇漏斗”,晚上研究理论,推导出了一百多个化学公式,最终将镨、钕分离系数提高到4。
不仅如此,徐光宪还建立了串级萃取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程序,回流启动模式等,成功简化了工艺参数设计的过程,减少了化工试验的消耗,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分离出来的镨是一个极其优秀的王牌辅助,别看单打独斗能力不强,一旦和其他金属组团,就能提升团队输出。
而钕则是“永磁之王”、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的主力成员。
在永磁铁领域,长久以来中国都无人能够超越。而将中国送上永磁巅峰的,是一个来自江西的小伙王震西。
1964年,刚从中科大毕业的王震西,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实验室的永磁材料研究室。
1973年,正当徐光宪在国内冥思苦想如何有效分离镨钕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与法国乔治·蓬皮杜总统议定了加强中法之间的科技合作。
作为当时的科技大国,法国第一次向中国科研工作者开放了自己的高科技实验室。而蓬皮杜还主动设立了10个国家最高奖学金,资助10位中国青年科技学者到法国工作、访问。
30多岁的王震西,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和其他9位同事一起,加入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奈尔教授实验室,开始学习稀土永磁材料。
在法国期间,王震西偶然走进了法国万吨级稀土分离厂,发现里面正在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分离提纯着稀土。
王震西问:“稀土哪儿来的?”
对方回答:“中国。”
王震西又问:“卖到哪里去?”
对方回答:“中国。”
这给了王震西极大的触动,发誓要改变这种局面。
1984年,王震西领导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研究工作获得实验室突破性成果,他们用中国的低纯度稀土原料,研制出了第一块磁能积达到38兆高奥斯特的钕铁硼磁体,只比日本住友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的晚了4个月。
王震西的成就立刻引来国外公司的关注,美、加、法等5个国家的实验室和公司纷纷发来聘书。
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得知消息后,亲自赶来动员王震西留下来,为祖国效力。于是王震西推辞了国外的邀请,继续在国内做稀土研究。
自此,中国不光成为了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个能工业化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国家,甚至在工艺上一举超越美日,成为钕铁硼永磁领域的天花板。
从此后,中国的稀土产量就像开了氮气加速,一路狂飙。
尤其是近年来在“碳中和”的促进下,稀土成为新能源、风电等行业的关键原料。
03
如今,全世界都在推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大力发展可再生的风力发电,这使钕铁硼磁铁的需求继续飙升。
永磁铁是新能源车发动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厂商使用永磁铁发动机已是主流。
2021年7月,特斯拉中国的新能源车再次降价,这次降价有个重要的原因——特斯拉电动车已经换装了纯国产的车用电机。
由于之前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永磁体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产量上都独步天下,这也带动了整个车用电动机产业集群的崛起。
就在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机单月装机量已经达8.5万台,环比增长23%。而占据主流地位的永磁体同步电机占比超95%。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按照每辆新能源汽车的永磁材料用量2.5公斤计算,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永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
而永磁电机也让中国的风电实现了高速增长。
2019年中国风电发电大幅增长到4057亿千瓦时,增长率高达10.85%;2020年底中国风电发电量达到4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
风电开始是用价格便宜的铁氧体发电机,但不久就出现了大规模的着火事件。
在总结事故原因时,技术人员发现传统的铁氧体发电机结构复杂,发热严重,致使风机寿命短、故障率高。
相比单价更低的普通铁氧体电机,永磁体发电机寿命长、故障率低,最后一折算,成本反而降下来了。
目前,风力发电机中超过40%使用钕铁硼永磁体。仅就风电一项,就让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在2010年扩展到万吨级别。
从此,中国风电装机量年年增长。
而赖在中国不走的苹果,也对磁铁非常重视。
在“果链”200家供应商中,稳坐龙头位置的,是一家为苹果提供磁性材料元件的中国制造商。
一部iPhone 12的磁场约1特斯拉,相当于地球磁场的1.5-4万倍。
有人做过实验,iPhone强大的磁力可以让一台7-10万IDC心脏除颤器停止工作,无法发挥关键的除颤抢救作用。
一部iPad,仅边框就有102块磁铁,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一块巨大的冰箱贴。
不光是苹果、特斯拉这样的厂商依赖中国,整个国际上都对中国稀土产生了依赖。
连美国都没想到,当年压价收购中国稀土,导致自家稀土矿因为连年亏损,被迫在2002年关闭。
更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稀土技术和稀土产业趁机崛起。并且用下游产业订单,壮大了上游原料产业。
如今,由于中国稀土产量急剧扩大,价格和技术优势,水涨船高。
全球新兴企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让美国等国家如坐针毡。于是,他们开始考虑去中国化。
2020年,美国国防部向城市矿业拨款2900万美元,自己不挖矿,而是从废弃的钕铁硼磁体中回收稀土,重新造磁铁。
并且推出《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在五年内,大多数军事系统用到的稀土必须来自中国以外的矿和精炼场。
不仅如此,美国还扶持盟国来对抗中国。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是中国以外的最大的稀土矿业公司,美国国防部拨款,让其在得克萨斯州建设重稀土分离工厂。
可这又谈何容易呢?
尾声
早在2012年,日本就宣布发现了680万吨的海底稀土矿。东京大学表示,按照当时日本工业对稀土的需求量计算,可以用227年。
然而,至今日本还没有实现稀土自由,这个海底稀土矿也迟迟未能进行开采。
除了因为海底开发难度大,如何确保日本稀土产品有能力与中国一战,则是日本当局需要权衡的问题。
自从2010年以来,实现稀土独立一直都是美国防务圈中备受争议的话题。
反应过来的美国,近年来恢复了稀土开采和加工。2021年4月,美国能源部甚至拨款1900万美元资助稀土研究,支持稀土供应链本土化。
当下的美国很像当年的中国,缺少的不是稀土矿,而是提炼成金属,加工成高级产品的能力。
美国曾有过一项专项调查,如果想要恢复一条完整的稀土生产链,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外,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尽管2011年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世界其余国家相关专利的总和,而2011-2018年间中国稀土专利申请又增加了250%。
但是,稀土,干系重大。
对于,稀土产业者来说,新一轮的硬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当下我们虽然领先,但,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寸“土”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