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国70%财富:泰国华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组图)






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华商群体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泰国华商。

2020年福布斯泰国超级富豪榜中,前4名,都是华裔。






泰国华人首富是正大集团的谢国民家族,总资产超过了300亿美元。

他为其母建造的、耗资14亿泰铢(现在将近2.8亿元人民币)的私人庄园——富贵黄金屋,奢华艳丽,也是很多泰国电视剧的取景地。


谢氏家族的富贵黄金屋在泰国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至于泰国其他领域,大大小小的华商富豪更是不计其数。

据统计,华人不过占泰国人口的15%左右,但却拥有泰国全国财富的78%。

实际上,在泰国,不像在印尼、马来西亚,华人不光是经济上表现不俗,政坛上同样很耀眼。

22位泰国首相,有着中国血统。


部分有中国血统的泰国首相

那么,为什么华人在泰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2020年,泰国总人口6450万,泰族为主要族群,占人口总数的75%;华人约有1000万,占全国人口的15%,是除泰族之外最大的族群。

其中,祖籍潮汕地区的泰国华人800多万。


泰国华人大部分都来自广东潮汕地区,人口多达800多万



泰国华人的比例为何如此之高,又为何大多数都是来自潮汕地区?

这和早期华人来泰国的历史和背景有关。

泰国古称暹罗,华人究竟何时来此移民定居,至今没有明确的记载。

早在明朝时,就有不少广东和福建的商人不顾“禁海令”,驾船往返于中暹两国进行易货贸易。

日久天长,有些中国商人便定居在暹罗,逐渐成为今天泰国华人的先祖。

不过,在泰国华人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华裔郑信,他的故事最为传奇。

郑信父亲郑镛是广东澄海人,于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娶了当地女子为妻,后生下郑信,暹罗名为“达信”。

郑镛过世后,达信被一位暹罗贵族收养,长大后从政,因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其为披耶达信。

1767年4月,随着缅甸军入侵,暹罗大城王朝灭亡。达信遂以暹罗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麾下有不少华人,战斗力十分强悍。

达信最终率兵光复大城,迁都吞武里,并在1767年年底被拥立为王,建立了泰国历史上著名的吞武里王朝。


吞武里王朝鼎盛时期,领土比今天的泰国面积还要大许多 来源:地缘谷



1770年,在消灭了泰国其他割据势力后,达信彻底统一了全国,继续开疆扩土,被泰国人誉为“达信大帝”。

期间,达信多次派人出使中国,称臣纳贡。

1782年,达信死于一场宫廷政变。因其在世时爱民、仁德之心,他至今是泰国人心目中五位伟大的“大帝”之一。


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创立者达信是最著名的泰国华人

也是在吞武里王朝时期,出现了中国东南沿海贫民大量移居泰国的浪潮,尤其是来自潮汕地区的移民被尊称为“皇族华人”。

因为达信的影响力以及当初华人抗击入侵时的历史,华人在泰国得到了许多特权,不仅经商无阻,许多官府的要职也是由华人所担任。

华人的地位也不仅仅是沾了达信的光,那时的泰国生产力低下,教育文化程度更低,而来自中国的华人,普遍在教育文化和经商意识等方面强过本地人。


泰国早期教育和经济都较为落后,具有经商意识的华人到来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此期间,华商逐渐在泰国崭露头角,生产和加工各类贸易蓬勃兴起,促进了泰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华商真正崛起是到了近代,逐渐从商人资本转变成为商业资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855年,英国殖民者通过签署《鲍林条约》,泰国被迫对外开放,几乎是被逼着融入到世界贸易体系。

当时,泰国还在实行严格的“萨克迪纳”制,那是一种根据社会成员占有土地的级别来判定社会地位的封建等级制度。


“萨克迪纳”制是泰国的封建制度,根据占有土地的级别来判定其社会地位

这种制度,使得底层的泰国人没有资格,也不懂得如何进行商业贸易,只能由经验丰富、产业实力更雄厚的华商来充当国王的“白手套”,扮演起泰王的包税商、欧商的买办、港口商和米商等角色。



泰国早期的港口贸易也多由华商包办,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



20世纪初,泰国王室通过华商管理的包税制对燕窝、红木、糖、海鲜等主要贸易产品征收赋税以及鸦片、赌博等高税收业务。

外媒曾报道泰国王室总资产达到430亿美元(现在折合人民币2770亿元),远超其他国家王室。这其中,作为泰王“白手套”的华商功不可没。

比如,许泗漳的拉廊家族算是泰王“白手套”的典型。

祖籍福建漳州的许泗漳年轻时来到泰国拉廊,随后一直从事港口贸易,他在泰王拉玛三世授意下,承包当地锡矿开采,后来被直接任命为税务官,全权负责矿产贸易。


拉廊灯塔 摄影:Sakan

由于许泗漳对当地经济和泰国财政的贡献,他去世后,泰王将“拉廊”作为贵族姓氏赐予他的子孙,许氏也成为泰国贵族的一员。

华商在充当洋商买办时,不仅攒下了第一桶金,还有机会兴建属于自己的工厂和企业,掌控了泰国大米、制糖、运输、纺织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在泰国规模最大的几家华人企业,如隍利、廖荣兴、光兴利、老长发机器碾米厂、金财合、许和发贸易集团以及顺福成银庄等,都是这个时期兴起的。

早期创业的华商不仅获得了财富,还因为促进了泰国经济飞速发展,让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巩固。

泰国首家蒸汽碾米厂是华人买办高楚香于1920年创立,年产量占据泰国大米加工产量的13%,并出口到欧洲。

因为对泰国大米加工的巨大贡献,其子高晖石被泰王封为子爵,家族世袭爵位。

1932年,泰国成为立宪君主制国家,经过多年积累又饱受信任的华商资本可与在泰国的欧洲资本相匹敌,成为泰王坐稳王位的坚强后盾。

二战后,泰国华商不仅在各个产业领域出类拔萃,在金融领域更是无人可及。

在泰国金融界,逐渐形成了以盘谷银行的陈弼臣、泰华农民银行的伍班超、大城银行的李木川、京华银行的郑午楼等四大金融集团为中心的11家华资银行,其分支机构超过了1000家,几乎把握了泰国的经济命脉。

盘谷银行在1984年的总资产就达到83亿美元,这一年的泰国GDP也才400亿美元,可想而知泰国华商的资本有多雄厚。



华人创办的盘谷银行是泰国最大的一家银行



正因如此,眼看泰国的华商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甚至还逐渐渗透到泰国政坛,泰国国内掀起一股排华的潮流。

虽然信奉佛教的泰国排华行动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血腥和暴力,可还是令泰国华人心生恐惧,他们纷纷放弃原来的中国拼音姓氏,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语文字来作为他们的新姓氏,成为泰国华人历史中著名的“改姓名运动”。

泰国华商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他们刻意隐藏自己的华裔身份,以求平安。

进入90年代,随着泰国经济持续发展,华商再次起到关键作用。

泰国国内不再那么恐惧华商的实力,并开始将华人当成泰国的不同族群进行对待和融合。


苏提达王后穿旗袍陪泰王巡视曼谷唐人街



观念转变的背后,其实是华商不断努力融合进泰国社会的结果。

泰国华商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早年资本积累的原因,还有一点是通过与泰国王室联姻取得了政治地位的稳固。

比如拉玛王朝早期,拉玛一世之父娶的是位华人富商之女;拉玛一世的姐姐则嫁给了一名华人富商,生下雯罗公主。


泰国影视片中的拉玛一世郑华形象

再比如,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诗琳通公主,她是上一任泰王普密蓬的次女,也是现任国王玛哈的亲妹妹。而她祖母诗纳卡琳王太后就是广东潮汕人。



诗琳通公主和祖母诗纳卡琳王太后年轻时的模样

亲上加亲的关系,不仅让泰国王室放心地将财税业务交给华人,也使华人的政治地位更加稳固。

至于民间,泰国华商选择与有权势的泰族人联姻的故事,就更是数不胜数,华人也因此完全同化进了泰国社会。

除了婚姻,泰国华商还通过向各政党提供经费及邀请政要成为企业管理顾问等形式笼络人心,保障自己的权益。

由于多年的移民和通婚,泰国华裔中有不少人早就进入到政坛,成为政府高官。

就连泰国历届总理中都有22位是华裔,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泰国首位美女总理英拉。

她和哥哥他信祖籍广东梅州。在任期间,兄妹还曾一起回梅州探亲、祭祖。


泰国的总理兄妹他信和英拉都是华裔后代



客观上说,现在的泰国华商在身份认同上还是以泰国人自居。

现在的泰国华商都已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华人后裔,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文化意识,都带着浓厚的泰国背景。

可不管怎么同化和改名,泰国华商并没有忘本。

在中泰友好、经贸合作等领域,他们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不得不再次提到正大集团的谢国民先生,他曾三次作为侨胞代表受邀到天安门参加观礼活动,而央媒报道时,给他的评述是“德高望重、声誉卓越”八个字。

这背后,不仅仅是正大集团在华投资已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是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外国公司之一。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正大集团手上先后攥着深圳、珠海、汕头“001号”的外商营业执照,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华投资的外资企业。

1990年,邓小平接见了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夸赞他们兄弟名字起得好

谢国民有兄弟四人,父亲谢易初给四个儿子分别起名“正民、大民、中民和国民”,名字中间的字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意思是让中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

即使在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正大集团宁愿关闭泰国的超市及海外的很多业务,也要保证在华投资不受任何影响。

类似在华投资的华商还有红牛的严彬、中央洋行的郑有英、华尔街金融的李光隆等企业家,纷纷以资金和技术等形式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之中。

客观上说,泰国华商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伴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中国转身成为在泰投资最多的国家。

2019年,中国以203个新批投资项目、共计2600亿泰铢(现在约合79.3亿美元)的投资额,超越日本,成为泰国第一大外商投资国。

2019年,中国投资额超越日本,成为泰国第一大外商投资国

不仅如此,近在咫尺的泰国也吸引了无数国人前去旅游。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马泰”旅游,到2019年,中国赴泰国游客人数已达到两亿多人次,为泰国带去数万亿泰铢的收入。

即便是疫情中的2020年,中国游客依旧是去泰国旅游游客数量最多的,达到1249910人。

来源:智研咨询

泰国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泰国华商更是与中国有着天然的血缘纽带和亲近感。

中泰两国的友好往来,离不开无数泰国华商从中穿针引线,更离不开泰国华商那颗深埋心底的赤子之心。

其实,无论身在何处,中华民族在全世界开枝散叶、生生不息,都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