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三座大山”重压之下,中国外贸增长放缓


中国天津,一名工人在天津港附近的一个物流中心驾驶一辆载有集装箱的卡车(2019年12月12日)。



新冠疫情后各国生产力的恢复、国内疫情的反复以及对外紧张关系,在这“三座大山”重压之下,中国外贸增长势头趋于放缓。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本周表示,由于与全球新冠大流行相关的基数效应和积极因素的消退,明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他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官方看到今年下半年的外贸增长逐步在放缓。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平均增速超过20%,创下十年的新高,这得益于很多一次性因素,特别是因为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而中国经济能够相对较快的恢复。

中国是全球防疫物资的主要供应商。由于全球防疫形势的好转,各国对疫情相关的医疗用品的需求不断下降。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7月的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4.9%。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对美国之音表示:“此前需求一直向医疗设备转移,但这将随着大流行病的逐渐结束而告一段落,将回到更正常的需求模式。”

随着疫情的好转,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恢复,在疫情期间转移到中国的订单逐渐回流到这些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工成本低于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已经从中国转移。

除了供给侧的竞争加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还对美国之音提到,从需求来看,世界大部分地区疫情后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导致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长也很缓慢。

他说:“在2021年余下的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不太可能超过3%,所以从现实来讲,中国贸易的增长率不会超过4%。”

中国疫情反复也扰乱了国内的生产力和供应链。自南京在7月下旬首次发现感染了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的本土病例以来,中国数十个省份爆发了新一波感染。

中国当局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要求将病例清零,但这种防疫模式的经济代价高昂。这次主要受影响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中心,很多工厂被迫关闭,压制了产出。

本月初,中国关闭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宁波舟山港的一个码头,因为那里的一名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虽然该港口在周三宣布重新开放,但物流中断将继续冲击中国的外贸前景。

荷兰国际集团(ING)周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由于新的Covid-19爆发,中国暂停了上海周围的一些海上和空中货运。这导致了严重的拥堵,影响了商品的进口和货物及零部件的出口。我们预计情况要到9月底至10月才会缓解。”

运力不足的结果是全球货运价格可能会继续上升。货运追踪公司Freightos的数据显示,中国-美国东海岸航线的每个集装箱运价在本月初突破2万美元,同比攀升500%。中国-欧洲的最新费率也接近1.4万美元。

中国外贸企业已经面对高昂的原材料价格。尽管中国政府努力遏制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势,但官方数据显示,中国7月的生产价格指数仍然同比上涨9%。


对外贸易关系紧张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咄咄逼人的姿态令其他国家重新思考对华经济往来和依赖,这也在不断影响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外贸前景。

本周,澳大利亚参议院通过了一项禁止进口强迫劳动制造产品的议案。尽管议案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但外界认为,此法案与中国大规模剥削维吾尔族的情况有关。

中国在新疆通过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诟病。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早前已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此类产品,更多其他国家也正在考虑相似举动。

中国强烈反击对新疆强迫劳动产品的批评,并威胁采取反制措施。此前,北京多次利用贸易作为杠杆达到政治目的,在澳大利亚要求调查新冠起源后,中国很快开始限制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大麦、葡萄酒等主要对华出口产品。

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纠纷也在继续。目前美国每年仍对价值约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起因是中国长期存在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盗窃等不公平贸易行为。

尽管美国一些商界人士近日督促取消对华关税,但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 Tai)周二在一场活动上并未对此松口,仅称拜登政府在对美中贸易政策进行全面审查。

杜大伟表示,考虑到美国和中国不断加剧的战略竞争,拜登在短期不会就关税问题向中国让步。

杜大伟说:“在美国政界,中国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拜登政府减少对中国的税收,将会受到批评。”

他还表示,美国的对华关税已经导致供应链重组,外贸企业适应了当前局势。考虑到与中国做生意的政治风险,预计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会离开中国。

他说:“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和他们的规划。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之间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可能会有新的制裁或额外的经济问题。因此,我认为政治紧张局势肯定会破坏经济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