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被全网下架,但中国网约车依旧是滴滴的天下






北京时间6月30日,滴滴以「闪击」的架势「突袭」纽交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在纽交所的上市。但同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5天内,滴滴出行App就因为「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勒令下架。消息一出,滴滴就迅速陷入两面不讨好的局面:

国内用户认为滴滴出行凭借自己行业垄断地位,非法收集用户数据与地理数据并加以出售,美股投资者则认为滴滴在上市时没有如实披露相关风险。在这套组合拳下,滴滴出行不仅在国内遭到全面下架并限制新用户注册,即使在美股市场,股价也从发行价14美元迅速跌至11.21美元。




拥有业界龙头地位的滴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国内互联网出行市场的其他竞争者自然不会放下这样的弯道超车机会。在滴滴出行被勒令下架后,不少国内出行品牌都希望抓住机会,一举拿下国内网约车的第二把交椅。比如前段时间就网传某网约车品牌的某部门为了抓住40天的市场窗口期,将进入007全月无休的战斗模式。

虽然该品牌誓要拿下中国网约车第二地位的决心大家有目共睹,但所谓「007」的宣言在我看来绝不可取,同时根据部分用户的评论,该品牌的网约车服务距离国内第二的位置也相差甚远。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滴滴暂别市场的这段时间会是其他品牌夯实已有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最好时机。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网约车市场,又有谁能实现、甚至超越滴滴的高度呢



国内网约车市场现况

抛开「007精神」不谈,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内网约车市场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是「群雄割据」还是某个品牌实现「28分配」?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网约车行业主要品牌活跃用户规模」统计,截止至2020年10月,滴滴出行以7775.5万人的活跃用户数,毫无悬念占据着国内网约车行业龙头地位。如果按照我国网民手机网民数量来比照,有超过7% 的网民是滴滴出行的活跃用户。






至于排行第二的花小猪打车,其实说到底还是滴滴的另一个网约车品牌。作为滴滴推出的独立网约车品牌,花小猪以年轻市场为主,同时整体价格也更为便宜。但不同于主品牌滴滴出行,花小猪打车的城市覆盖没有滴滴出行那么多,在多个城市先后被约谈、叫停。

至于排行榜第三的嘀嗒出行,活跃用户仅676万人,第四位的首汽约车与第五位 T3出行活跃用户规模更是只有261万人与208万人。不难看出,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已经获得了统治地位。

市场统治地位也让滴滴出行成为了用户出行的首选网约车平台,调查数据指出几乎96% 的用户会以滴滴出行为网约车首选品牌,而其余平台的「首选率」仅为1%。统治地位的用户量让滴滴一度成为了网约车的代名词,极高的首选率也让其他网约车平台难以与滴滴这样的业界龙头有共同竞争的机会,超越滴滴更是无从谈起。



国内竞争对手盘点

为什么说超越滴滴出行犹如天方夜谭,即使是抱着「007」的决心也只能做到业界第二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网约车品牌想超越滴滴,在我看来有四个具体指标要实现:活跃用户数、活跃司机数、营收与利润,我们先来看活跃用户的问题。想提升活跃用户数,唯一的方式就是获得用户认可。根据网约车行业过去的发展,用户对网约车的价格与便利程度将直接影响用户对品牌的认可程度,同时这也是直接影响网约车乘坐体验的两大关键。

价格方面无需多讲,大家只要回忆一下滴滴与快的、Uber 等品牌打过的补贴战,相信都能体会到价格对网约车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但在压低价格的同时,打车的便利程度也是网约车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乘客使用网约车,说到底还是为了解决出行问题,平台上司机的数量从来都是网约车平台硬实力的最好体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A 平台签约司机多,打车只用等待20秒就能分配到司机,B 平台司机少,打车需要等待2-3分钟才可能找到司机。如果你是有出行需求的消费者,你会选择哪个网约车平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约车司机的招募与运营也同样是门学问。作为网约车司机,客单价与派单量是他们选择平台的主要参考因素。而在没有外部补贴的情况下,客单价又会直接影响乘客选择网约平台的积极性。如何平衡乘客端与司机端的客单价,从而刺激乘客、司机两个对立群体的增长,这也是网约车平台需要考虑的重点。

那么国内其他网约车平台在用车体验上与滴滴出行相比,又有多少差距呢?在滴滴被全网下架并暂停注册后,滴滴是否就真的会让出业界第一的位置呢?很遗憾,即使在滴滴出行被全网下架后,其他品牌也很难拥有与滴滴出行相匹敌的运营实力。






根据2020年10月交通运输部关于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数据统计,滴滴出行在单月内就拿下了56200万笔订单,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余2-8位网约车平台的订单总和。考虑到滴滴当前只是停止了新用户注册与应用下载,原有用户依旧可以正常使用。在绝对的用户习惯面前,其他网约车平台依旧难以撼动滴滴出行的地位。

但在滴滴出行停止注册与应用下载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哪些平台可以抓住滴滴出行的空窗期,争夺这短暂的新用户呢?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是从乘客的角度,作为乘客,我们和任何网约车平台都没有牢不可摧的捆绑关系。即使新用户在这段时间内不能注册滴滴出行的服务,只要日后重新开放滴滴的正常业务,海量的注册司机会在短时间内撬动其他平台的临时用户,用更便捷的打车服务「夺回」自己损失的用户。

但在司机端,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现在主流的网约车平台大致可以根据运营模式划分为「B2C」「C2C」两大类。「C2C」模式的网约车司机以司机报名、平台审核为主,司机需自负盈亏,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与曾经的 Uber 就是这个模式的代表。在 C2C 模式下,司机如果想在滴滴重新开放注册后改用滴滴平台,在具体执行上没有太大的难度,最多也就是网约车司机资格证与平台租车的违约金会略显烦琐而已。






但对于 B2C 模式下的网约车司机来说,「跳槽」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对神州专车、首汽约车这样的平台而言,司机由企业雇佣,司机每个月领取「月薪」。对于 B2C 架构的司机来说,「跳槽」意味着司机普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解决签约平台的更换,变相提高了司机「跳槽」的难度。

考虑到整体派单量与收益水平,即使其他网约车平台在滴滴暂停注册的这段时间里推出了更多面向网约车司机的优惠措施,可以预见的是大多数自带车辆准备入行的司机依旧会把滴滴当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网约车平台。换句话说,网约车平台如果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司机队伍,仅凭优惠措施还远远不够。如果平台想有效地扩充自己的司机队伍,必须用长期有效的合约「套住」网约车司机,比如以长期的网约车租赁合约将司机与自己平台绑定,让司机在合同期内不会跳槽至别的平台。

换句话说,哪个平台能为司机提供完整的金融、车辆与派单服务,就更有可能抓住滴滴的空档期,成为滴滴之后的第二个出行巨头。


平台消失后司机的出处



虽然说滴滴此次紧急下架只是网约车平台的一次插曲,滴滴在整顿之后也依然会重回市场第一的位置。但滴滴此次面临的危机也同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如果某个网约车平台就此消失,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如果某网约车平台就此消失,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司机的去留问题。假如滴滴出行就此停止服务,这意味着数以万计的网约车司机将面临下岗的风险。没错,司机固然可以加入其他网约车平台,但平台的更换意味着司机需要从头建立自己在新平台的评价体系,考虑到网约车平台此时会有更高的议价权,这些每个月还有车贷要还的全职网约车司机在面临失业的危机下,即使平台派的单再差也没有拒绝的机会。







而且在网约车正规化的2021年,网约车的总数也将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与调控。从维持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些下岗的网约车司机显然不会被某一家平台全部吸收。洗牌后的网约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竞争。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如果各大品牌打车的速度都差不多的话,那补贴更多、价格更实惠的网约车平台将成最大赢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