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百年药企被炒爆了!又从民企变回国企(组图)

近期,片仔癀产品遭疯抢,股价也连创新高。但医药板块内股价涨得最好的,却是广誉远。此前,无论是业绩还是知名度,广誉远都像一个小透明,在A股市场中并不出挑。

但是,自6月16日开始,广誉远股价开启了凶猛上涨模式,半个月时间飙升75%,近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风光背后,广誉远的财务数据却几乎全线崩溃。

到底是什么,支撑了广誉远这一轮暴涨?

“小透明”的逆袭

广誉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成立的广盛号药铺,距今已有481年,比北京同仁堂还早了一百多年。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推动下,各大药厂千方百计建立全新营销网络。但是,广誉远所在的山西制药厂,依然按部就班地靠老批发渠道销售产品,药厂发展开始走下坡路。

1997年,广誉远试图搭上企业改制的班车,更名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广誉远”),但除了称谓的改变,其内部管理机制并没有深入变化。

在同仁堂、哈药集团等一大批新老品牌迅速崛起之时,山西广誉远接连错失了诸多自我发展及合作投资的机会,公司业绩连续多年亏损。

2000年之后,在医药行业的政策激励下,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轮并购狂潮。这时,已经资不抵债的山西广誉远,遇到了当时叱咤医药界的“资本狂人”郭家学。

作为陕西公职下海第一人,郭家学有着强烈的创业热情,他的资本“雄心”,几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养过猪、种过草药,最后通过代理医疗器械,进入医药行业,建立东盛集团。1999年,其旗下子公司东盛科技借壳上市,33岁的郭家学,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2003年,郭家学将广誉远收入囊中,在此前后,他已经陆续将江苏启东盖天力、湖北潜江制药、丽珠集团、青海制药集团等数十家医药企业,纳入东盛集团的版图中。不久后,更是力压华源、华润、复星等业内大腕,入主云南白药,并出任其控股股东董事长。

星光熠熠的版图之中,当时的广誉远并没有被重视,像一个小透明。

没想到的是,随着东盛集团债务危机的爆发,广誉远走到了台前。

2006年,东盛集团因常年并购、担保及借款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高达48亿元的债务爆雷,震惊了市场。巨额债务中,也包括东盛集团及关联方为了并购及日常运营,从而占用的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资金15.88亿元。

郭家学差点从办公楼跳下来,被公司高管救下之后,他决定“砸锅卖铁”来还债。白加黑、丽珠股份、云南白药等优质资产,相继被低价卖掉。

与此同时,为了偿还连续多年对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资金的占用,东盛集团决定以资抵债,将手中没有卖出的山西广誉远在内的五家企业,注入上市公司。

虽然山西广誉远成为了东盛集团的“救命稻草”,但依然忙于还债的郭家学,似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在公司的经营上。2007年至2012年,东盛科技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其中,山西广誉远累计亏损1600万元。因为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东盛科技连续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直到2012年,郭家学才还清外债,准备再次投入经营。本想利用能源行业重新出发的他,却在一次学习考察时,改变了自己的创业观。

彼时,郭家学参观了山西晋城的柳氏庄园。面对一个繁荣了数百年的家族,郭家学醍醐灌顶:与其做一家500强企业,不如做一家500年企业。此刻,回望东盛集团的版图,已经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山西广誉远,成为他的最佳选择。

2013年,东盛科技股票名称变更为广誉远,曾经的小透明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实现逆袭。但是,郭家学虽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却似乎并没有找到让广誉远焕发生机的诀窍。

百年品牌营销不动了?

作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誉远本身拥有四大核心产品,分别是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涵盖了男科、妇科和心脑血管三大领域。其中龟龄集被誉为“中医药的活化石”,与定坤丹均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

只不过,在近几十年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广誉远逐渐被边缘化,产品知名度并不高。公司董事长张斌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广誉远低迷的那些年,提到龟龄集,有人还以为就是龟苓膏。但实际上,这是差别很大的两个产品。

龟龄集属于中医固肾补气类药物,随着生活压力加大和人口老龄化,补肾类药物保持着较快增速。根据CMH预测,2020年我国补肾类用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左右。根据联讯证券研究院,在妇科调经止痛药中,中成药占据了71%的市场份额。

虽然市场看似广阔,但是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常见,市场格局比较分散,竞争非常激烈,缺乏领军品牌。据CFDA药品数据库,2019年,拥有定坤丹生产批文厂家有12家。

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广誉远自2013年开始,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高品质中药”,更是在营销上费尽心思。到2020年,销售费用逐年走高,累计支出32亿元。无论是电视剧《欢乐颂》,还是电影《我的早更女友》,甚至是在时尚之都巴黎,都可以看到广誉远的产品和宣传。

可惜,营销大肆烧钱的结果并不乐观。在产品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主要靠大量营销推动业绩增长,导致广誉远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2020年,广誉远的营业收入11.09亿元,是2013年的4倍之多。但是,净利润只有3000万元,赚钱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其中,2016年至2018年,净利润增速看似惊人,但其实离不开“业绩承诺”的功劳。

2015年及2016年,广誉远实行了两次定向增发,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4亿元。其中在2016年的定向增发中,子公司山西广誉远进行了“3年8亿元”的业绩承诺。但是承诺期一过,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

更为尴尬的是,看似上涨的收入也藏有猫腻。自2014开始,广誉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收入,这就意味着,公司很可能是在靠延长回款的方式向下游铺货。2020年,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已经高达528天,是2013年的4.22倍。

现金收回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公司利润的含金量低,造血能力并不好。由此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公司资金压力大,自2018年后公司资金缺口逐年增大。可以说,广誉远这些年的生存,主要靠的是融资。

除了定向增发,大股东东盛集团还在股价大涨期间,将所持股票进行质押融资。然而,2018年股市遇冷,同时公司业绩增长乏力,导致股价不断下探。

为了偿还债务,2021年6月9日,广誉远公告,东盛集团同意将质押给晋创投资的股份过户抵偿。一旦股份过户登记完成,公司实控人将由郭家学变更为山西国资委。

(来源:公司公告)

兜兜转转18年,广誉远将由民企再次成为了国企。即将失去控制权的郭家学在朋友圈表示,东盛团队并没有离开广誉远,未来将作为策略股东,竭尽全力为广誉远发展赋能。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国资的进入,成为他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理由之一。

困境能否反转?

股权过户尚未完成,国资尚未正式进入,资本市场似乎就已经按捺不住了。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年中药板块70家企业中,广誉远的净利润排在56名。但是,截至2021年6月29日,广誉远的收盘价36.59元,半个月上涨幅度高达75%。广誉远以180亿元总市值,位居第12名。

6月29日,广誉远再次登上龙虎榜,前五名买卖席位中不乏多个知名游资,如华泰证券总部、银河北京中关村大街等。要知道,2021年一季度末,广誉远的机构投资者只有一家基金,比2020年底少了11个。

(6月29日龙虎榜数据)

不过,早在2020年三季度,广誉远的前十大股东中,就赫然出现了明星私募上海高毅资产管理-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是草根出身的传奇投资者冯柳。2021年一季度,高毅基金继续加仓,持股数量2350万股,持股比例4.78%,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数百年的品牌历史,又有秘方护体,地方国资即将介入,以及明星私募的出现,不乏让很多投资者浮想联翩,这使得广誉远在资本市场上的热度直线上升。

在没有明显业绩上涨支撑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反而迎来了近三年的新高。

但是,股票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公司价值的。广誉远的困境到底能否反转,最终还是要看广誉远到底能否走出业绩泥潭。

2020年,广誉远营业收入中,接近七成来自于传统中药,两成来自精品中药。两者药品重复性较高,区别在于精品中药原材料更优质。养生酒收入其实只占公司收入的3%,但广誉远却因此被列入白酒概念股。

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共计0.47亿元,占收入比重4.3%。但是其研发方向,以挖掘现有产品的长期竞争力为主线,经典名方复产和新药研发为辅。

医药管理咨询分析师史立臣向市界表示,广誉远走得远没问题,但是以现有产品结构来说,想做大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一旦有国有资本介入,股价都会上涨的。对于资金紧张的广誉远来说,如果后期资本供应不上,业绩会持续下行。有了国资的进入,未来融资可能会比较容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除了片仔癀、云南白药,包括龟龄集在内的其他中药配方,保密期限并不是永久。自2016年3月,广誉远的龟龄集、定坤丹保密期限已满。截至目前,保密审查工作依然还在进行中,在此期间,产品配方尚处于未解密状态。

对于广誉远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突破现有的业绩,成为必须要完成的功课。毕竟在资本市场上,没有业绩支撑的暴涨,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