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一天,印度北方邦,工业城市坎普尔刚刚经历了一场印度历史性大停电。
这天,28岁的罗哈·辛格看看眼前这处街边简陋的变电站,没有犹豫,径直掏出身上唯一的工具——老虎钳,伸向了杂乱暴露的电线,在呲呲的火花中,娴熟地搭了一根短路线。
没一会,变压器冒着呲呲的火花带着白烟,火苗窜出,路人吓了一跳,罗哈却淡定拨通了电力部门电话,要他们拉闸断电来修理,然后消失在小巷中。
随着整个街区断电,罗哈便在另一个地方正式开始了他的工作——偷电。
罗哈当然是坎普尔电力部门深恶痛绝、坚决打击的对象,但在民众眼中,罗哈却像个“罗宾汉”,不但提供免费的电,还承担起了维修线路等等原本属于电力部门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人们称罗哈这些人为Katiyabaaz,印地语,意思是抓不住的偷电侠盗,还成了文化符号。
纪录片《Katiyabaaz》把镜头对准了这些人,将坎普尔的电力困境展示给了全世界。结果作为主角的罗哈被重点照顾,一度被捕入狱,电影也无法在印度播放。
印度的电力行业由中央政府与邦政府共同管理,属于国家完全主导的事业,按理说是调节社会贫富与资源分配的关键抓手。但Katiyabaaz罗宾汉们在全国大范围内存在而且备受欢迎却意味着,民众与公共部门的利益已经水火不容。
印度,已经彻底辜负了“社会主义”!
1
翻开印度建国时的文件"1950年宪法",第一句开宗明义:
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为主权独立、社会主义、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
印度为什么要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呢?
这个源头,还要从印度“国父”尼赫鲁说起。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年出生于殖民地印度北方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从小接受了完整的西式教育,长大后留学英国,当过律师。
20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流行一时,尼赫鲁也开始走访欧洲大陆。
在莫斯科,尼赫鲁印象深刻,因为俄国原本落后的农奴社会,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赶超了印度的宗主国英国。苏联人还表示支持印度民族独立,着实打动了尼赫鲁。
于是,印度建国后,尼赫鲁把社会主义写入宪法。
印度学习苏联成立全国经济计划委员会,由尼赫鲁担任委员会主席,制定五年计划,采取国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全力投入重工业建设。
苏联对印度慷慨施与援助,输送了102个援助项目,从石油制品到米格21型战斗机,应有尽有。
在苏联帮助下,印度在五十年代建成百万吨的钢铁厂,国产汽车也下线上路,尼赫鲁政府宣布步入世界十大工业国的行列,人民的平等与饥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处理。
但尼赫鲁本身就是高种姓出身,长期在海外,脱离印度本土底层太久,对共产主义本质上并不感冒。
而他主导的国大党本身就是缝合怪,种姓、宗教、贵族、资产阶级、市民阶层,各路派系只为印度独立走才走到一起,而且还是联合其他党派上台执政,简直是用缝合怪缝出来的缝合怪。
所以,尼赫鲁果断地剔除了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走圆滑的中间路线。
比如在农村,印度则大规模推广温和土改,废除了包税地主制度,一种殖民地政府利用中间人收税的制度,但允许地主们继续存在,只是规范了租佃制度。
地主们摇身一变即迈入了新时代,而政府征收土地分给无地农民的政策则遭遇了巨大阻力,聊胜于无。
1959年,尼赫鲁甚至派以“治理动乱”为由,解散了印度共产党在喀拉拉邦的民选政府 ,因为后者准备进行更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革。
尼赫鲁把社会主义当成纯粹的经济工具,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结合起来,搞出一套 “民主式的社会主义”,希望占尽两边的优势。
所谓,政右经“左”,说的正是当年的尼赫鲁。
这么缝合的目的,除了实现印度工业化,更重要的目的,是维持印度国家统一。
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次大陆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封建土邦,各有各的信仰、民族、语言,并没有真正大一统过,才会在四分五裂中,被一波波欧洲殖民者不断侵吞蚕食。
小小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打遍整个次大陆,实现了殖民地统一管理,后来英国把印度殖民地收归国家管理,分成直辖的英属印度与自治的印度土邦,分而治之。
前后一百九十多年下来,殖民者反而缝合出一个统一的现代印度政治经济体系,还用残酷的镇压逼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
一句话,没有殖民,就没有现代印度的版图。
印度一旦从英殖民体系独立,就必然面临重新分裂的巨大风险。刚刚当上老大的尼赫鲁怎么办?印度历史书又没教,向谁请教呢?
当然是唯一有统一(殖民)整个次大陆经验的英国咯!!!
尼赫鲁所谓“民主式的社会主义”,其中的议会民主制度部分,直接沿用了1860年后英国为安抚印度各个地方势力所做出的妥协性制度安排,不敢动摇既得利益集团。
起初,尼赫鲁并愿意接受英国人这套,连“民主”二字都不想写进宪法,毕竟这个“民主”算是殖民地残余。
无奈当时国大党只能法理上控制英属印度地区,要让其他500多个土邦留在尼赫鲁政府管辖下,就只能重新拿起殖民者那套。
区别是,尼赫鲁对土邦的态度可比英国人狠多了。
为了把土邦们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个个不同语言、文化、民族、宗教的独立封建国家)收归中央,尼赫鲁政府多管齐下,包含且不限于利益交换、身份威胁、颠覆政变、军事占领,简直把英国殖民者的招数重新用了一遍。
比如在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就向不愿加入印度的海得拉巴邦发起进攻,海得拉巴土邦军队被击溃,向印度投降,被正式纳入印度。
直到今天印度还在对锡金(已吞并)、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原属殖民地土邦的国家或地区动手动脚,都属于当年野蛮吞并各个邦国遗留下的作风。
说得好听是印度统一,说的不好听就是侵略兼并战争,唯一的法理依据还是英国人的殖民文件。
对于中国藏南地区,印度政府也是以英国殖民者正统继承人自居。
政治军事历来残酷,尼赫鲁这么做,似乎并不意外。骚操作在于,他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其基础居然也是来自英国殖民当局。
印度建国后,尼赫鲁对英国人的殖民经济进行继承和修改,一边在重要行业建立国有企业经济体系,另一边搞License Raj (许可证制度)——一个包含配额、许可证、执照在内的经济运转体系,等于变相允许私人公司垄断某类商品的制造销售。
英国人这套体系,本来是为了最大限度、最方便地掠夺次大陆民脂民膏,养出了一大批印度本土的买办和垄断阶层。
而尼赫鲁沿用英国人的做法,为的是从经济上控制各个土邦,拉拢弱势宗教、种姓群体,把整个印度次大陆紧密地捆在一起。
这么做的结果是,各邦权贵地主、各级政客官僚们在“选票”的帮助下,迅速把手伸进了英国人曾经掌控的殖民地经济体系中,甚至包括了银行、铁路、邮政、电信以及电力系统等等经济关键支柱。
要知道,二战结束时,光铁路,英国在印度就留下了6.5万公里。这个数字拿到2020年也能排个世界第五。这么大块肥肉,不捞实在对不起自己。
可以说,独立后的印度,对于底层老百姓而言,政治与经济上都是新瓶装老酒,连文官系统都是直接沿用殖民者的遗产,只不过头头们从英国人换成了尼赫鲁的小伙伴。
官僚们视百姓为刍狗,才有了今天印度司空见惯式的"棍棒执法",极其野蛮原始。
在这种思维下,印度工业战略也主要是迁就政客的利益,连国家核心军事工业也不例外。
比如苏联援建的米格战机装配工厂,就被印度政府强行一分为二,扔在两个不同的邦,相距900公里以上,为的就是迁就这两个邦强大的政治团体,全然不顾高科技产业的集群需要。
也难怪印度人把这些国营企业称为“官僚们的殖民地”。
在此后几十年里,尽管印度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也对外开放,但始终没有真正去除掉“殖民地经济”的基因,没有推翻三座大山的阴影,更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半点觉悟。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罗哈“侠盗偷电”的故事。
2
正当罗哈娴熟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时候,坎普尔市电力当局开始了一次清缴电费行动。
不要心慈手软!!
面对堆积如山的欠费用户账单,新上任的女负责人Ritu Maheshwari 作风强硬,要求问责官员、清缴欠费、打击偷电乱象。
电力部门带着相机、长杆,与警察联合行动,一家家挑断私搭的电线、检查电表,拍照留存、做好标记,一家家上门整顿、清缴还要罚款,不服就直接断电甚至抓起来,令居民们瑟瑟发抖。
面对电力部门的突然行动,民众说出了闷在心里的无数抱怨:
“他们只想要钱,从来不关心我们的问题......”
“我们是被逼的,这里只有一根电线,还经常断电,我们只能搭根线到其他电线杆上。我们都有电表,都想(合法)用电。但即使最诚实的人也被逼成了贼。电力部门的人才是小偷,他们全都是种族主义者。”
“我们两餐都吃不上,又如何能付得起电费?”
印度电费不仅在南亚诸国最高,与印度电价同一档次的国家,除了越南,人均GDP都是印度的两倍甚至四五倍。
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电价却差不多。更不要说以印度的人口结构,单个家庭的成员数倍于中国,这家庭用电费用压力得多大……
有一阵子,印度也宣布,全国实现村村通电,结果农民普遍抱怨交不起电费。
正因为如此,偷电飞贼罗哈也一直视自己为反抗贪腐官僚的正义存在,甚至表达了要把某些人“挂路灯”的朴素革命觉悟。
另一方面,印度电力部门的苦衷也不小。
由于盗电猖獗,整个印度电网输配电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2.7%,稳居世界第一,每年因为偷电损失的费用达到了162亿美元,还不算各种维修带来的损失。
几乎所有邦输配电损耗率都超过15%,北方邦甚至超过50%,大部分就是被罗哈这样的草根电工偷搭电线输给了极度缺乏电力的老百姓。
罗哈却认为,最早就是电力部门的员工示范了如何偷电,而且也喜欢对泛滥的偷电行为罚款,一次就是上百卢比。
也就是说,臃肿的电力部门放任偷电,然后用罚款把本该收归国家的电费转移到了自己的小金库,进一步恶化财政收入状况。
电力短缺所以电价高,电价高引发偷电,偷电导致收入减少,收入减少影响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印度的发电成本在全世界属于最低的那档。
根据全球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收集的数据,印度化石燃料发电的平均成本约为44.5美元/兆瓦时,太阳能发电的平均成本约为38.2美元/兆瓦时,陆上风力发电的平均成本约为48.9美元/兆瓦时,全是亚太地区最低,电价却亚太前五。
为什么以社会主义自居的印度政府不愿意给坎普尔修建新的电厂呢?
因为自私的政客们左右着电力部门的管理层。
那里充斥着许多非专业人员,都牵涉裙带关系,要么是落选的政客,要么是有很硬的政治后台的人物。这些人大权在握,非但不能解决企业问题,反而给Ritu Maheshwari这样的经理人员重重设阻。
作为电力部门主管,她坦言,如果把官当得轻松惬意,上班签字下班就行。但如果你真正想改变什么,日子就会变得很煎熬,因为有无数利益牵涉其中,都不希望体制被改变。
她自认为自己不可能把所有体系内腐败的人都干掉,只能挑软柿子捏,比如先把欠的电费收上来;而不是先触碰最难最硬最核心的问题,比如贪腐,否则她也就不在这个位置上了。
Ritu Maheshwari算是少数想作为的官员,但她无力从源头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
因为国营企业的运营经费来自政客们和无能管理层的支持,要建电厂,更需要他们的帮助。而这些人大多数并不真正懂电力,不但不愿干事,还嫌建设电厂无利可图,建了也只能亏本,所以从来不会把本来就稀缺的资金投入其中。
另一方面,民众对电力需求的抱怨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激进派政客,很多人为了选票,纷纷做样子站在民众一边,痛斥电力部门不作为,痛骂电费账单太高,然后踩着选民的肩膀,爬进了那个权贵们的圈子。
连国大党的印度前总理辛格都乘直升飞机空降坎普尔,大谈电力问题为选举造势,然后腾空而去,再次留下漫天烟尘与眼巴巴人民......
电力恶性循环,民众发起抗议,政客趁机煽风点火,大举捞取选票,而后继续保持维持紧张局面,等待下一次竞选,再轻车熟路地炒作一遍电力议题...
作为整个循环的亲历者,罗哈非常明白政客们的嘴脸:
他们给你许诺整个世界,然后又打破全部的许诺......胜选之后,你就再看不到他们了。
结果是,22年来,人口爆炸的坎普尔没有任何新建的发电厂。
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尼赫鲁这套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最终失去了民心,选民愤而投票给其对手......
然后又被骗了。
3
《Katiyabaaz》在全球播放的2014年,“贱民”阶层出身的伦纳德·莫迪高票当选印度总理。
在对着印度宪法宣誓后,莫迪好像总是在同开国的“祖宗之法”顶着干。
宪法写民主,莫迪就搞个人崇拜;宪法写世俗,莫迪偏偏当“印度教教主”;宪法说搞社会主义,莫迪走“小政府路线”,在经济上搞起了"新自由主义"。
比如,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大踏步进行国企大私有化,不断放松外国投资限制,提高外资比例,将保险业和国防工业的外资占比上限由 26%提高至 49%,甚至将直接外资投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上限提高到100%。
几年时间,莫迪把印度前六十年搭的架子拆了个干净,迅速瓦解了最起码表面上还算是“社会主义式”的经济体制。
效果是,在莫迪执政前四年,GDP增速高达7%+,印度似乎要起飞了。
但底层民众在繁荣中一片欢呼,却忽略了莫迪政府极少出台国民经济再分配的政策,甚至教育预算比例还降到了十年来最低,马太效应在印度不断放大。
2019年,印度仍有超过两亿的贫困人口,其中7300万人的每日收入不足1.3美元,比莫迪上台前并没有好转,而且伴随失业增加、通膨抬头、疫情打击,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更悲剧的是,印度人发现,莫迪这些操作给国家带来的不是财富积累,而是债台高筑。
2018年底,印度公共债务已经高达1.2万亿美元,但外汇储备仅为4017.8亿美元,不足债务的三分之一。可以说,“莫迪经济奇迹”完全是刷爆“印度国家信用卡”的结果,只要外国金主一出问题,印度立刻血崩,像极了“庞氏骗局”。
活脱脱的买办资本主义。
果然,在2019年,全球经济大环境一紧张,外资纷纷撤走,印度经济直接萎靡,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到了2020年疫情更是让印度“霜上加雪”,GDP暴跌7%。
更没想到的是,2021年,美国在拜登领导下,反而率先批判起了“小政府”、“新自由主义”,说“政府才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的引擎”。
这就意味着,背弃尼赫鲁式“民主社会主义”的老司机莫迪,并没有在“新自由主义”的方向为印度找到正确的道路,反而把自家“发动机”给拆了,连未来的政策路线都被拜登给堵了。
无论向经济向左还是向右,印度都看不到光明,问题出在哪呢?
让我们回到尼赫鲁第一次接触社会主义的1920年代,当时一位权威大拿也在苦苦思考社会主义,或者说,如何对付社会主义。
他就是凯恩斯。
作为经济学家,凯恩斯太了解自由市场的弊端了,所以他一方面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经济理论,主张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另一方面又害怕社会主义思潮动摇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在1932年的一次社会主义者的聚会中,凯恩斯苦口婆心:
(你们)大部分的目标,可以通过再分配政策及控制资本实现,并不需要全力以赴进行阶级斗争。
从这点上看,凯恩斯与尼赫鲁想到一起去了,都希望去掉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阉割社会主义革命。
但凯恩斯好歹融合了吸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思维,缓解了30年代自由放任给资本主义带来的系统性冲击,所以才有了“凯恩斯主义”的江湖地位。
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的发达国家政府经济政策
印度则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继承了殖民地经济体系的僵化、残酷的掠夺式管理机制,保留了西式民主制度下的混乱无序的利益集团。
从尼赫鲁·甘地家族自己开始,各邦的政治权力与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一个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夫妻携手”的政治家族手中,现代民主退化到了封建王朝更替的局面。
根据2019年选举的数据,在今天印度主要的20个邦中,有高达34个政治家族,每个政治家族至少有三个抛头露面的地方实权人物,权力甚至跨越了邦界限制、延续三代以上,妥妥的“四世三公”。
有人说是“社会主义”在印度失败了,然而事实上,印度正是辜负了宪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沦为了资本、权贵与官僚的乐园,才导致的失败。
因为尼赫鲁剔除了“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却建立了一个强势政府体系,印度的共产主义者也错过了革命的最佳时机,没有给留下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顶层设计。
于是,人民不能专政,只能被专政。
或许,当年的印度面临统一问题,尼赫鲁不得不折衷做个“缝合怪”。
但今天已经进入理论死胡同的印度人,需要的不是仅仅某项名义上左或右的经济路线,而是需要切入根本,推翻三座甚至更多大山,需要比千千万万草根罗宾汉们更团结、更强大、更先进的存在。
想要不辜负社会主义,所须的巨大决心和努力,不是谁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