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刺激订单回流中国 但运费上涨 汇率波动侵蚀成本

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张海妮

疫情影响下,纺织服装业“订单回流”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有纺织企业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服装行业受冲击严重,部分订单转移到中国,该公司1~4月份长丝出口量增加了将近6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2%。其中纺织品出口560.8亿美元,同比下降3.1%,服装出口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48.3%。5月当月,服装出口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1%;纺织品出口121.23亿美元,同比下滑41.29%,较2019年同期增4.1%。

盛泽东方纺织城。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位于苏州市盛泽镇的盛泽东方纺织城入驻商户及当地化纤龙头盛虹集团时,有企业界人士告诉记者,订单确实有回流。据其了解,有部分成衣制造企业的订单都排到了2022年。但同时,不少商户、企业及业内人士也表示,海运费大涨、人民币升值,以及上游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成本上升依旧是困扰企业的重要因素。

部分成衣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明年

据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数据,2020~2021财年,印度已出口纺织品服装2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9.3%。央视财经报道称,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下,由于工人无法到岗,印度服装企业丢掉了大量的服装出口合同。位于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城市卢迪亚纳市的袜业中心出口量减少了35%,在服装重镇德里和班加罗尔,服装业劳工缺勤率高达50%。

而市场上从去年开始传出“订单回流国内”的消息。6月11日,盛虹集团旗下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科技)营销部门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和印度的纺织业相对于国内最大的优势是税率,“举例来说,东南亚和印度向欧美、日本出口成衣可以享受免税政策,相比国内,利润可增加8%~10%,但随着当地工人工资上涨等的影响,优势也在慢慢缩小”。

该负责人称,受成本因素影响,三五年前,国内部分大型纺织企业就向东南亚和印度扩张,其中产业链最下游负责织造、成衣环节的企业早在5年前就开始布局海外,“彼时国内外纺织品产值比例大约是7:3,如今差不多已经持平,东南亚和印度的增长是蛮快的”。

针对“订单回流国内”的说法,上述负责人称这并非没有道理。他表示,相对来说,一方面中国的纺织产业链最完整,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愿意放在中国生产,国内几家大型纺织企业也基本上以内销为主。

但他同时表示,所谓印度的订单回流,对苏州吴江这一带影响很小,因为印度的纺织品相对来说偏低端。作为已经拥有“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新型高端纺织产业链的东方盛虹,该负责人介绍称,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订单的确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部分客户排队已经排到了年底,相比2019年都不会差多少,而下游部分成衣制造企业的订单都排到了2022年。

不过,也有纺织行业人士对“订单回流国内”持不同看法。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在“炒概念”,因为虽然东南亚和印度的疫情很严重,但还没有到无法生产的地步,一些中间商故意把危机感放大,背后则是一些资本圈玩家为了炒期货、炒大宗商品价格。

该行业人士称,按照全球整体市场需求复苏的预期,原本受东京奥运会的带动,一些运动品牌在今年夏季的订单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但如今日本不允许海外观众前去看比赛,那么对于这些运动品牌来说,顾客购买率肯定会有很大的下降,所以客户下单不会那么积极,厂家备货量也不会那么大。

国内化纤价格趋稳 出口价格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纺织面料主要有棉、麻、丝绸、化纤等,其中化纤大约占纺织面料的70%,以长丝为例,国内产能约有4000万~5000万吨,而东方盛虹产能约占10%左右。“我们的价格动一动,下面的面料商、成衣厂,包括服装品牌商都会关注。”上述盛虹科技相关负责人称。

据其提供的数据,2020年六七月份,国内化纤价格达到有史以来最低位,为6000元~7000元/吨,此后逐步上涨,在今年4月底达到最高点,为11000元~12000元/吨,5月份以来又开始下滑,目前处于平稳状态,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

得益于下游需求明显改善,叠加原油价格上行的影响,东方盛虹2021年一季度业绩也迎来爆发,1~3月营业收入达64.65亿元,同比增长52.77%,归母净利润达6.01亿元,同比增长205.29%。

对此,东方盛虹称,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进一步改善,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港虹纤维2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项目以及中鲈科技年产6万吨PET再生纤维项目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同比增加了利润贡献。

东方盛虹旗下化纤生产工厂。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我们目前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因为国内整个消费市场恢复得非常快,所以主要还是以内销为主,而外贸这块,原来的对外出口比例就不太大。就今年一季度的情况而言,国内的市场反馈非常好,订单本身也比较多,我们的外销是给内销让步的。”该负责人说道。

对于化纤出口价格,上述行业人士表示,其基本价值来自于国内价格,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在高位,这是由于受人民币升值、海运费增长、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相关报价一直在上涨。

“但是国际市场上的买家不这么看,他们看到你国内的价格后,认为与报价有很大的落差,他们会认为有下降空间,所以在报价上涨时,宁愿选择等待。”该行业人士分析称,国外基本需求是有一部分,但还是打了很大折扣,导致今年春夏两季品牌商下的订单数量比去年下半年少很多。

受困于海运费上涨等

“我都快愁死了,一趟船的海运费要20来万,太高了,而且海运公司还不发货,一直说过两天、过两天。”盛泽东方纺织城内,维宁斯纺织(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玉(化名)向记者说道,该公司主要向西班牙出口防疫物资和其他纺织产品,2020年以来订单情况一直不错,业绩很可观。

李玉表示,今年一季度时公司还不太忙,毛利率也较好,但从4月份开始,公司越发忙碌,但受海运费大涨、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公司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

维宁斯纺织(苏州)有限公司在盛泽东方纺织城的门店。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对此,上述行业人士表示,今年二季度纺织出口企业面临三大困境:海运费大涨、汇率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海运费大涨是因为国外疫情特别是印度疫情爆发,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很大影响,供应链往上推会影响到全球海运的不平衡,导致国内远洋航线的运价飙升。但其他国家因为疫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集装箱堆存在港口,能够迅速出货,所以他们的海运费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该行业人士举例称,一个集装箱货柜的运费从5000美元涨到1万美元,而整个货柜可能才价值3万美元,运费占比逾四分之一,“这就导致部分利润率相对低的产品的竞争力相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口了,因为出口就亏钱”。

“人民币升值是因为国内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然后国内输入性的通胀压力比较大,所以人民币从二季度开始涨幅也比较大,大约有2%~3%的升值幅度,这部分升值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都是要自己消化的损失。”该行业人士说。

此外,该行业人士还建议,从整个化纤行业来说,出口大概只占总产能的6%左右,所以从公司经营层面上来说,内销能使公司资金流动频次更高,经济效益或安全风险等均有把握,而目前外销还是比较“鸡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