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返热搜巅峰。
鸿蒙OS 2.0的高调亮相,成功让这个手机圈许久不见的品牌,重新聚拢了一波可观的人气;“万物互联”的宏伟图景,更让很多人意识到,华为这次的所作所为,远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厂商的绝地求生之举”那么单纯——没错,经历过来自逆境的大风大浪,赢取未来的意志没有丝毫动摇,这就是今天的华为。
不过,尽管鸿蒙OS 2.0吸引了大多数聚光灯和镜头的焦点,但扣在华为桌上的底牌,并非仅此一张:
一直到2021年6月2日20:00,鸿蒙OS 2.0正式发布之前,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华为官方微博的置顶内容,始终是这段时长93秒的短片。
直到现在,这条播放量已经超过43万次的演示视频,依旧在华为官微的精选列表中,轻松挤进了Top 3。
没错,这就是华为目前已知的战略布局中,最不显山露水的一枚暗棋:
河图。
什么是河图?
2020年4月8日,一款看似来头不小的App,正式上架华为应用商城:
华为AR地图。
实话实说,从手机用户的视角来看,这款应用委实有些莫名其妙:
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实景导航App,华为AR地图无论在导航精度、响应流畅度还是视觉效果方面都要更胜一筹;
但在另一方面,这款应用的适用范围简直狭窄得惊人——正式上架开启公测的时候,支持导航的区域只有敦煌莫高窟和上海外滩两处。
不过,对于长期关注华为技术动态的用户来说,这款乍看之下不知所谓的地图应用,实际表现完全没有脱离我们的预期——所谓的AR导航仅仅是个幌子,这款App真正的背景,其实是一项与鸿蒙同期公布(没错,正是2019年HDC大会)的华为核心计划:
华为增强现实数字平台,河图(Cyberverse)。
尽管在2019年发布会后展示的仅仅是个雏形,但从实际体验来看,除了定位地标进行动态导航之外,当时的河图已经完全支持基于地理位置的可交互虚拟对象,并且无论在精确度还是稳定程度上,都要比国内大多数创业团队的同类项目更胜一筹;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可以透过华为河图App的取景窗,看到各种叠加悬浮在现实背景之上,可以互动的虚拟文字、招贴、涂鸦和3D模型,就像这样:
这样:
以及这样:
不难想象,只要拓展一下适用区域,再来提升一下用户基数,华为河图能够带给我们的增强现实新世界,保守估计能让95%以上的互联网原住民流连忘返——毕竟,这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数字化生活,不是吗?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一边举起手机一边透过不超过7寸的小屏幕窥探增强现实新世界,不仅姿势愚蠢且累死个人,安全性也很难有保障——这可不是我胡编,华为AR地图的提示页说得很清楚:
很显然,关于这个事实,华为自己心知肚明。
就在华为官方微博放出河图新宣传片的一周前,华为河图的负责人罗巍,在自己的微博上放出了另一段耐人寻味的短片:
留神,这次泄露的信息,委实有点意思。
河图,抛弃手机?
尽管拍摄角度和内容几乎如出一辙,尽管视频的分辨率明显不高(多半是刻意为之),但细心的朋友,想必一眼就能看到异状:
这段短片中的观察演示者,并没有举起手机看屏幕。
再拉近一点,细节可以看得更清楚:戴在演示者脸上的眼镜,形状明显和普通太阳镜不一样;不仅如此,在这副眼镜和演示者握在右手的手机之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根连接线缆——好了,看到这里,相信见多识广的朋友都清楚这款设备是什么东西了:
没错,哪怕仅仅是处于原型验证阶段,这依旧很可能是一款华为出品的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
就产品形态而言,其实不乏先例:
2019年公布并发售的华为VR Glass。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到这里,河图计划第一阶段的真正形态,才算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
和用手机“窥探”河图不同,戴上AR智能眼镜之后,原本束缚在小屏幕中的河图会扩大到几乎覆盖整个视野,换句话来说,我们不再是河图的旁观者,我们变成了融入河图的参与者。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进入2021年以来,面对来自美国的制裁压力,华为手机逐渐开始让出市场份额,不仅留下了巨大的利润亏空,对于“1+8+N”的全场景战略推进,更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即便可以通过入局造车领域来弥补营收短板,手机业务退场在移动终端市场留下的巨大空洞,显然不能指望全靠车机系统来补满——那么,在手机芯片恢复供应之前,华为“1+8+N”全场景战略的核心入口,究竟应该由什么产品来接手?
答案,要比我们的想象更有趣。
华为的后手
6月2日的一场发布会,让我们记住两件事:
第一,鸿蒙OS,无所不在;
第二,华为的新手表,真不错。
好,顺着这个思路,让我们继续:
暂时不看代表“1”核心的手机,也不看包含第三方设备的“N”外围,在内环的“8”当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电视。平板。PC。耳机。车机。手表。眼镜。音响。
其中,电视,车机和音响显然很难取代手机的生态,PC和平板虽然有一定的EDC移动性,代入手机的随身携带环境,依旧很难完美适配。由此一来,有资格进入核心的终端,还剩三个选项:
手表,耳机,眼镜。
其中,手表的便携性毋庸置疑,贴身程度相比于手机甚至更胜一筹;在音响效果维度上,耳机的表现力更是比手机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拾音任务同样是不在话下;至于智能眼镜,作为显示终端才是它的本职,不是吗?
但是,如果再把手机作为“多功能终端”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即便长板十分突出,面对“综合性能”这道标准线,手表、耳机和智能眼镜的表现,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尽管手表可以安装App打电话,但比手机更为捉襟见肘的外壳尺寸,注定让它很难成为独立的高算力终端;耳机更是不用多说,单凭“没有屏幕”就能剥夺它站C位的一切权力;至于智能眼镜,如果不连接高算力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在华为产品框架下这种设备的上限,恐怕只能达到Eyewear的水准而已。
——不过,虽然作为独立终端的耳机、手表和智能眼镜很难取代智能手机的地位,但如果换成“化零为整”的思路呢?
手表依旧是手表,不过除了体征信息,我们的手臂动作姿态同样可以被捕捉下来;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现成的体感控制设备;
耳机依旧是耳机,不过拾音功能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语音控制的指令,都要由它接收;这样一来,在不方便体感操作的环境下,我们有了可靠的第二套互动方案;
至于眼镜,显示的重任当然责无旁贷,除此之外,眼动追踪模块的引入,让我们可以在不方便通过体感和语音控制的环境下,利用注视点互动进行操作的第三套控制方案;
最后,除了以上这些控制终端之外,关于最核心的通信与算力终端,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既没有屏幕、也没有“必须适配手持”的尺寸与重量上限的手机——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一台可以装进口袋的NUC迷你主机。
OK,我们已经有了硬件,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这些设备如何连接起来?如何能确保连接稳定流畅?
——来,鸿蒙OS的软总线技术了解一下。
兜了这么一大圈,最后也就是为了“取代手机”?这和手机体验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华为才要搞河图啊。这一回,河图就你眼前,不识河图真面目,只缘身在河图中。
之所以要说河图是华为未来产品线上的重要节点,原因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融入现实”的数字世界,毫无门槛地接受认同AR这个概念,进而推动“手机”这个概念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我们在之前介绍鸿蒙OS的文章里阐述的那样,你的下一台“手机”,何必是“手”机?
一切尽在不言中,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