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电之王本是中企却1亿贱卖日本 帮日企年赚40亿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一家中国公司,逃过美国的大坑成长起来,却被日资收购,反过来和中企展开激烈竞争!

如此“失落”的故事,主角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TL”)。要知道,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失落的后果,是将“印钞机”拱手让人。近日,《日经中文网》报道,收购ATL的日本电子元件巨头TDK预计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的合并利润为760亿日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2%,ATL占营业利润的9成。

换句话说,ATL一年贡献近40亿元利润,养活日本巨头。

中企这份失落,与最近超过李嘉诚成为新晋香港首富的曾毓群有关。

1999年,ATL成立于香港,曾毓群是三位创始人之一。他们从“聚合物软包电池”切入,着手创业,又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聚合物电池的专利授权,准备大干一番。

谁也没有想到,按照美国专利做出来的电池,是个“大坑”。这种电池,反复充放电后会形成巨大鼓包,使用寿命大大缩减,曾毓群团队250万美元创业基金花去大半仍没有改观。

曾毓群去质问美国人,结果,对方漫不经心地回复说,电池鼓气是一个本质问题,他们也不知道怎样解决。

没办法,曾毓群团队只能继续研发,后来改变电解液成分,电池鼓包的问题得到解决。因为聚合物电池能随意改变电池形状,可为客户量身定制电池,加上ATL技术过硬,公司不断赢得国内手机厂商的订单,逐步发展壮大。

2004年,苹果公司找上门。当时,苹果面临锂电池循环寿命过短的问题,ATL出手,第一次为一款苹果MP3供货电池,一口气拿下1800多万订单。

ATL抓住消费电池风口,发展顺风顺水,2002年、2003年完成两轮融资,其中美国凯雷投资、英国3i集团投入2500万美元。正值事业上升期,大股东却突然要撤资,缺乏资金的ATL急需投资人“接盘”。

2005年6月,日本巨头TDK以1亿美元的低价,收购ATL100%股权。尽管管理团队大部分还是中国人,但ATL“权杖”已经归于日本,公司“有浓浓的日本味”。

这之后,ATL保持高速发展,2012年成为全球第一的聚合物锂电池电芯供应商,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大批品牌的手机、平板电脑都使用其生产的电芯。2015年,ATL营收高达百亿元。

2016年,三星更无意送上“神助攻”。

当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使用三星SDI电芯的电池出现爆炸,ATL的电池却没发生任何燃烧爆炸事故。这不仅凸显ATL的技术实力,更让其知名度激增,进而打开更大市场。

ATL在手机锂电池市场加速进击,动力电池行业也慢慢起跑。为了保护刚起步还不成熟的中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国颁布相关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不得生产动力电池。

正因如此,2011年,曾毓群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动力电池事业部从ATL抽离出来,成立纯中资公司,这就是如今的宁德时代。得益于技术和政策的加持,宁德时代狂飙突进,已成为动力电池的全球性龙头,公司市值超8700亿,还造就一位香港首富。

上个月底,宁德时代宣布拟投资140亿,联手ATL设立两家合资公司,但在合作的消息面之下,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两家公司在电池领域“迟早杀入对方的腹地”、“群雄逐鹿的日子要来了”。

回过头看,国家对中企的保护,避免动力电池行业被外资吞噬,值得庆幸。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电池供应商,ATL遭外资收购,也需要中国制造深思。毕竟,领先全球的技术,中国人有能力研发出,也要想方设法守得住,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掌握主动,行稳致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