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卖4亿制造重器 美国求我们卖 还需签屈辱协议

欧美对中国实行产品禁运,中国一家民企努力攻坚,一举打破封锁,美国反过来求着购买,还不得不签订“最终用户声明”,确保产品不用于军事等领域。

如此强悍的逆袭,就发生在振动平台行业。

这个振动平台,不是广泛用于冶金、模具、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普通”振动产品,而是各类军工、航天产品出厂前“体检”必须要用到的振动检测设备。从这一角度看,振动平台和航母、火箭等一样是“大国重器”。

正因如此,西方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限制对中国出口,实施严密的禁运。上世纪80年代之前,1吨推力以上的电动振动台就在禁运范围,苏联解体后,稍微放宽,但5吨以上推力的大型电动振动平台仍然对我国实行禁运。

即使进口低端的振动平台,中国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早年,业界有“1吨推力1吨金”的说法,进口一台1吨级的振动试验台,需要付出约1吨黄金(今约4亿人民币)的代价。至于国防军工等领域所需的更高推力的振动台,你再有钱也买不到。

一边是国家发展需要,一边是欧美封锁,怎么办?民营企业家王孝忠挺身而出!

王孝忠在苏州试验仪器厂工作了20多年,这家国企是当时国内能生产振动台的两家企业之一。积累不少行业经验后,跟随彼时的“下海”热潮,1995年,他着手创业。

一开始,王孝忠就剑指欧美。

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振动台由英国的“菱”公司和美国的“菱”公司两大巨头垄断,它们掌握着振动试验台的高端制造技术,主导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王孝忠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东菱”,与欧美一较高下的用意不言自明。

然而,东菱最初成立时,只有8个人以及8万元的家底,缺人少钱也没多少设备,连厂房都非常简陋,只能“蜗居”在80平方米、玻璃钢搭起的工棚里。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孝忠团队不仅造出了电动振动台,还以3吨以下的中低端产品渐渐打开市场。

帮助东菱腾飞的,还是技术人才。

2001年,东菱引进一批国内顶级技术专家,组成核心技术团队,成立由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行业、材料工程、力学、可靠性研究、试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王孝忠调侃自己就是“保姆”,把这些专家看成小孩子,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尽量满足。

人才聚集,为振动台的研发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东菱一步一个脚印缩短着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5吨、6吨、7吨、10吨、16吨、18吨……200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推力的35吨电动振动台研发成功,系世界首创。

媒体直呼,这“标志着东菱振动在全球振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彻底打破了之前数十年来国外的封锁和禁运,改变了国际振动领域的格局”。

王孝忠继续带队冲锋,2012年,50吨级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在东菱诞生。推力接连突破的同时,东菱也为国防军工献上“神助攻”,从“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天宫一号”、“风云卫星”、“嫦娥”等,离不开东菱振动平台“体检”。

东菱不只赢得国内市场,还有近百款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孝忠曾透露,东菱出口16吨级产品给美国时,要求美国购买方签订“最终用户声明”,保证该产品不用于军事等领域。当时,美方代表一边签字一边说:“这是我第一次在买方位置上签字。”

不用担心中国高端振动台会被美国“抄走”,国家已经出手。

2020年,商务部和科技部调整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新增“大型振动平台设计建设技术”,控制要点包括“双轴同步振动试验平台、5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同一年8月,王孝忠却不幸因病去世,终年66岁。

可安慰的是,中国振动行业已经登顶全球。当美国求着买中国低吨位级别的振动平台,东菱和苏州苏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中企已经将推力提高到70吨,而目前国外电动振动台的最大推力只有29吨,对中国望尘莫及!

参考资料:

1.东菱振动:行业神话的破与立,经济观察报

2.王孝忠:非标产品的标杆企业家,中华工商时报

3.最会“抖”的民企为神舟“体检”,新华每日电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