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正经历着无声的系统变革——从市场走向更多的国家。这背后有一个令西方自己也会不安的事实:中国是我们时代的心脏起搏器——我们正在以一种新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来追随中国。”
德国《焦点》周刊5月6日以“无声的系统变革:我们正在复制‘中国的资本主义’——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为题刊出了德国著名记者加博尔·斯泰恩加尔特的文章,认为“在(与中国)的‘制度竞争’中,“中国模式”不是被西方拒绝,而是以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面貌来回应。
西方开始复制“中欧模式”。
文章先描写了德国最近的新闻,一些自由主义者回归德国政坛:比如,德国ProSieben电视台前老板科夫勒(Georg Kofler)为自由民主党捐款75万欧元,自由市场经济学家默茨(Friedrich Merz)返回联邦议院,前黑森州州长科赫(Roland Koch)成为路德维希·艾哈德基金会(Ludwig-Erhard-Stiftung)的新任总裁。
这让人们想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田园诗的场景。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再是新时代的火炬手,而是“衰落时代”的尾灯。
上海车展。
相反,德国和西方现在正在无声地复制“中国模式”。文章认为,这具有五个特征,青木概括如下:
一,在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体系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动力,而且以空前的力量将额外的资本推向了市场循环。它不仅可以刺激经济,还可以扩大规模。“裁判员想自己进球”。 这种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示:裁判员想让自己进球。
二,西方正在改变其作为福利国家的形象,养老金、长期护理、健康和失业保险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国家福利,而是作为一种相互保险。
中美欧经济比较。
三,在气候保护、电动汽车以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进程中,中国通过国家激励计划,制定法律要求和投资项目,担负起发起者的角色。政府称之为“工业政策”。 国家正在成为推动力。
四,国家不仅为公司制定法规,而且自身也越来越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像美国总统拜登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计划,要与中国竞争。今年,美国的政府债务预计将今年GDP达到133.64%。
美国要大力推进基建。
五,这种无声的系统变革,其秘密榜样是“中国模式”。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高增长率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多年来,中国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美国。而西方正变得像中国一样。
拜登对远东大国的发展印象深刻。他在对国会两院的讲话中,确立了美国战后历史上最高的政府预算,以应对所谓的与中国的“制度竞争”。他说,美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更加努力。他和其他人都认为,民主体系发展太慢了,无法在21世纪与中国竞争。
拜登团队。
文章认为,从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社会市场经济到具有亚洲特色的干预性资本主义的系统变革,这是西方有史以来最无声的系统变革。“我们不必庆祝这种转变,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只有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能发展更好的想法。”
这让青木想起最近一家媒体以“拜登,‘中国模式’的宣传者”为题刊文称,美国总统言必及中国、将“中国牌”用于推进国内政策的情况。“与中国竞争”成为拜登政府凝聚国内政治资源的口号。同时,拜登政府也在国际上联合盟友要与中国竞争,几乎每一天都在说中国怎么怎么“影响”西方。这反而为中国做了“广告”,让西方及全球认识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正如《焦点》周刊所言,西方在一些领域正在无声无息地模仿“中国模式”,比如美国的基础建设项目等。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中国模式”是中国几十年来按照自身特点形成的先进经验。西方很难真正知其精髓。再说,中国仍在不断摸索,脚踏实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