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由于疫情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食品价格已经达到2013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
玉米价格翻了一番,大豆上涨了约80%,小麦上涨了30%,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全球国家纷纷陷入食品通货膨胀中。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之一,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己下令冻结一些零售食品价格,同时采取措施限制出口;
玻利维亚干脆暂时禁止牛肉出口,以保障国内供应并限制价格。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飙升,巴西牛肉价格飞涨,缅甸零售棕榈油价格走高。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饥饿时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历史上的饥饿时代
“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换句话说,人类的历史也是饥荒的历史”。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农业或许是人类为了应对饥荒而不得已的发明,但农业也没有终结饥荒。
事实上,从狩猎采集到耕种定居,粮食都是保障人类社会获得发展的必要之物。
在人类数万年的历史文明中,饥饿对人类而言并不陌生,即使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这种饥荒压力也仍未有多少减弱。粮食危机可能导致战争、人口迁移、文明崩溃或者衰落,也可能促进创造性的发明、社会变革等。
据历史学家统计,法国在16世纪到19世纪间,曾发生过40次全国性的大饥荒,相当于每10年就发生不止一次;
而英格兰爆发饥荒则更为频繁。不仅是欧洲,身处黄河流流域的华夏文明也深受饥荒之苦。在华夏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饥荒在史书中的描述数不胜数。
在众多的粮食作物种,土豆这一印第安山脉默默无闻的植物,通过大航海时代,一路翻山越岭,逐渐传入欧洲,然后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入了各个国家,改写了世界发展格局。
18世纪法国农民的起义源于饥荒,大量的农民提出政治口号组成兄弟会(农会),他们暴力抢劫较小的城镇,限制竞争,约定农产品价格,深刻改写了法国近代的发展历史。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饥饿革命”中,是土豆(被称作地下的苹果)帮助法国人躲过了饥荒。这种作物不仅营养丰富,能充饥,而且能比小麦,玉米,水稻等都粮食储存的更久。
17世纪,马铃薯开始传入爱尔兰,仅仅过了100年,马铃薯就已成为爱尔兰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迅猛增加。在大约180年的时间里,爱尔兰的人口增加了17倍,这是人类历史上,单一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
但是,由于爱尔兰有150多万农业工人和300万自耕农的主要粮食来源是马铃薯, 在1845年爆发的土豆晚疫病袭扰下,爱尔兰全境的马铃薯绝收。造成了爱尔兰历史上最大的那场饥荒,至今爱尔兰的人口都没恢复到大饥荒前的数量。
时隔百年之后,这场大饥荒导致的后果还在影响着世界。当年大量的爱尔兰人“闯关东”直接跑到了美国,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历史。
同时,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惨剧还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使得脱离了大不列颠的爱尔兰国于1922年建立。
换句话说,如今动不动就想要独立的北爱尔兰,都是当年那场大饥荒所引起的联动效应。
时至今日,马铃薯仍是欧美最便宜的作物之一。例如,在Tesco超市中,土豆的种类最为丰富,价格也十分感人。
2饥饿时代——万物皆涨价
随着全球进入了疫情时代的后半场,全球资本市场反复振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飚升,已达到1.74%的水平,通胀预期大幅升温。
特别是在美国推出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全球豆面临着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最终导致了大宗商品的普遍上涨。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公司近期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公司打算提高产品售价。
“快乐肥宅水”可口可乐的涨价,令不少人高喊着要去超市囤货。然而,人们眼下要囤的,可能不光只有可乐。
据报道,随着玉米、小麦、大豆、植物油等多类食品原材料价格飙涨,已经给各国民众的购物预算敲响了警钟,每个人未来在食物上的花费可能会越来越多。
在南美洲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受新冠疫情和经济滞涨等多重因素影响,阿根廷的经济在2020年萎缩了10%,2021年头两个月的通货膨胀率均达到8%。
即使阿根廷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旧涨价连连。
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目前阿根廷水果的平均价格增长了228%;土豆的价格增长了114%,肉类的平均价格增长了103%,蔬菜类的价格也增长了88%。
除了阿根廷,南美洲第一大经济体巴西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巴西去年1至11月间食物价格上涨了16%,其中巴西人的主食——大米和黑豆的价格分别上涨了70%和40%。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且涨势超过通胀和收入增加速度。
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创下6年以来的新高。印尼豆腐价格比去年12月上涨30%,俄罗斯食糖的价格比一年前升高61%。
当然,如果南美洲产粮大户巴西和阿根廷都陷入了食品涨价风潮,那么本就倚赖粮食进口和援助的非洲就更为艰难了。
数据显示,2021年2月,尼日利亚(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全国食品通胀率同比增长21.79%,创下15年来的最高水平。
事实上,不光新兴经济体的日子不好过,发达国家也在面临着“食品危机”。
进入2021年以来,国际高粱价格同比上涨82.1%,国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
今年2月,韩国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9.7%,创下了9年零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而在众多食品中韩国大葱和鸡蛋的售价则同比分别上涨了227.5%和41.7%。
在农作物期货全线飙涨的推动下,由于需求旺盛,玉米价格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大豆和小麦价格分别上涨了约80%和30%。
九种农产品价格的彭博农产品现货指数创下了近9年来的最大涨幅,同时也创下了2013年以来新高。
大宗商品看似离人们十分遥远,但这些农作物价格的飞涨,对超市食品货架上的价格影响也已越来越明显。从面包到披萨面团,再到肉类甚至苏打水,都离不开这些原材料。
粮价价格的飙升不禁让人回想起2008年和2011年的情景,当时粮价飙升在非洲、亚洲和中东的30多个国家引发了粮食骚乱。
3是饥饿还是机遇?
毫无疑问的是,食品价格的飙升已经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那些已经因疫情失去工作或面临沉重财务压力的家庭。
与此同时,食品价格的上涨还可能威胁到正从疫情中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
对全球央行而言,在经济增长仍不稳定之际,物价飙升也将限制它们采取刺激政策的空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食品价格已连续10个月飙升,这是1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上涨。
目前,食品通胀的威胁已经让各国政府感到紧张。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俄罗斯已下令冻结部分食品零售价格,并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如6月2日起将对小麦实行永久性出口关税。
与俄罗斯类似,阿根廷商务部长近期表示,正考虑上调谷物出口关税;而巴西则已经暂停在年底之前征收大豆、玉米、豆粕和豆油的进口关税。玻利维亚也暂时禁止了牛肉出口,以保障国内供应并控制价格。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国际食品价格背后似乎有某种看涨力量。种种迹象表明,几乎没有理由相信价格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很可能将会进一步上涨。更大的困难还在前方。”
事实上,凡事都有两面性,粮食上涨既是饥饿也是机遇。虽然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但由此带来的粮食节约效应也客观上减少了浪费。
并且,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因此,今年6月,粮农组织将提交会议批准《减少粮食损失和废物自愿行为守则》。
粮农组织总干事指出:粮农组织“支持为农业粮食系统转型制定改变游戏规则的解决方案,包括确保解决粮食损失和减少浪费的建议是有力、相关和有影响力的”。
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粮食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减少粮食浪费也是一种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有益手段。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政府补贴控制食品价格以保持社会稳定是最普遍的做法,但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相对于价格控制,政府更看重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供应的自给自足。
法国正计划增加高蛋白农作物的生产,以减轻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而新加坡最近则批准了人造肉在国内上市,希望借此增加本国食品产能。
需要注意的是,粮食价格上涨同样也有华尔街的因素。目前,华尔街基金是持有玉米和大头的最大规模的净多头头寸,约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35%。
在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粮食行业开始呈现大幅扩张态势。
数据显示,从2020年以来,我国粮食相关企业注册量达6.1万家,同比增长18%。当然,在农资农药领域以及其中的科技创新也在这一轮粮食涨价潮中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目前,全球“放水”接近尾声,在超发货币的洪水潮下,从大宗商品到农作物,再到日常消费品,涨价潮已经传导至全产业链,这也因此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通胀时代的担忧。
当然,在粮食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的突破。40年前便有人不断预言中东石油即将枯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中东的石油仍被不停开采。
农业也同样如此,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不仅帮助农业摆脱“靠天收”的困境,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向着更多更好的供应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