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家谈中国挑战:不签投资协议 北京一样活下去

德国外长马斯和中国外长王毅

隶属于执政党联盟党的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 Norbert Röttgen)认为,德国在中国问题上如今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用中国对自己的理解看待中国。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实力强大,信念坚定的中国正力图改写国际秩序。虽然这涵盖了许多方面,但却是德国必须接受的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中西对抗力道不断升级,双方相互制裁的大背景下,持续了10年之久的德中政府磋商会议再次拉开帷幕。面对中国,德国以及欧洲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中德关系未来路在何方?来自德国议会各大党团的外交事务负责人在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周二(4月27日)举办的一次线上研讨会中,给出了各自的想法。

对法制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位执政党联盟党在议会的外交政策代表分析称:中国对法制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同时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性和主导性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吕特根认为,德国外交政策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德国无法独自定义中国策略。必须和包括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以及美国和西方国家盟友在内的各方协商制定涉及中国的政策方针。吕特根特别强调,这不是一个反华的方针,而是一个面对中国、遵守自由法制规则的联盟。他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对这种自由法制的规则发起挑战。

德国自民党邦议院外交政策发言人基尔-萨莱(Bijan Djir-Sarai)则认为,欧洲迫切的需要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面对中国,基尔-萨莱信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说法,认为只有欧洲自身加强了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实力,才能和中国平起平坐的对话。

同美国的伙伴关系上体现更多利益而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却没有起到德国政界长时间以来一直希望看到的作用。基尔-萨莱指出,德国政界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对中国有一种幼稚的想法。很长时间以来,德国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一直持续下去。等中国达到了一定的富足水平时,自动的就会注重民权,催生民主化进程。为此,很多德国政界人士一直相信,先让中国发展起来。有一天他们自动的就会和我们一样。基尔-萨莱指出:“如今,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他们连想都不会想要和我们一样,甚至有人相信,明天的世界应该看上去更像中国。”

基尔-萨莱说,许多中国政治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说过要制定未来的标准,这是第一重要。这种标准不仅仅和技术领域有关,也和社会发展及政治有关。因此这位自民党外交政策代表认为,面对中国,德国政界的思维将要、也必须要更加欧洲化,同时也会更加的跨大西洋化。“我们目前的处境不是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同时也要清楚的意识到,如今我们自身的利益更多会体现在我们和美国的伙伴关系上,所以在面对中国时就更要强化跨大西洋关系。”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上海BMW无人驾驶研发中心(2019年6月)


脱钩是无稽之谈

许多分析评论人士认为,如今的中国和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已经陷入了一场新的冷战。基尔-萨莱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指出:“与冷战时期的大国各自为政,互不依赖的局面不同。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无论我们怎样和中国讨论人权和其它相关话题,但最后必须承认:我们在经济上是依赖中国的。但同时,中国也需要我们。这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

萨莱认为,如今德国和欧洲确实已经和中国处于一种对抗的竞争状态,这种对抗“像玻璃一样清楚”,但另一方面,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和中国的合作又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决策者和经济界的下一代来说,这将是他们会面对的一大挑战。

绿党刚刚推出了自己今年联邦大选的总理候选人,目前势头正劲。在最近的民调中,绿党支持率屡屡超过默克尔的执政党基民盟。所以绿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态度目前更值得仔细关注。其议院外交政策发言人诺里普尔(Omid Nouripour)对此表示:“斟酌和中国的未来伙伴关系时,最无稽之谈的就是‘脱钩’这种说法”。在诺里普尔看来,就连朝鲜也不是真正的与世界“脱钩”,因为“那里大约有550万台从中国偷运入境的智能手机。”所以说,绿党的外交政策是坚决拒绝和中国“脱钩”的。他说,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没有中国,就无法解决这个事关全人类存亡的问题。但同时对于绿党来说,新疆、西藏和中国对台湾的威胁同样也属于中心议题。

诺里普尔指出,从中国给出的数字中,看上去它好像是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后的大赢家,经济增长令人叹为观止。但像对待中国给出的统计数字一样,必须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拿中国疫苗有效率举例称:中方一开始说自己的疫苗有效率为84%,后来又缩回到大约50%的水平,理由是“一些误会”。诺里普尔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就草草了事,而是要不断点出这个问题。

中国已经“发起全方位挑战”在社民党联邦议院外交政策发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看来,中国已经向德国和欧洲“发起了全方位的挑战。”对于德国外交政策来说,其中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带来的这种挑战不仅涉及科技和军事,而是涉及体制上的挑战。“一种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就不曾面对过的挑战。”基尔-萨莱更进一步说:“哪怕是对比冷战时期,如今中国所带来的挑战远远比当时更加广泛。因为无论人们怎样批评中国的体制,这样的批评怎样的有道理,但事实是中国目前从科技和经济的角度上来说,远远比当时的苏联和其东欧同盟要成功许多。对于全球的民主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前所未有的挑战。”

欧盟各国面对中国时,不能依靠各国分别与中国制定各种双边关系协定,而是应该以更加同一的身份出现,这一点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德国议会各大党团的外交政策共识。基尔-萨莱对此强调: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欧洲各国各自为营,单方面与中国接触更好的事情了。

批准中欧投资协议“非常非常不可能”中国和欧洲2020年年底完成原则性谈判的欧中全面投资协定,一直是中国政府用来叙述欧洲没有选择站到美国一边、没有选择遏制中国崛起以及拒绝与中国合作的重要谈资。但在中欧因新疆问题互相实施制裁的情况下,这份投资协定究竟还有多大可能得到各国议会的批准及贯彻执行,目前被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吕特根看来,欧洲议会审批通过中欧投资协议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变得“非常非常不太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完全不合适,不合理的情况下针对欧洲议员及其家属,以及像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这样的独立科研机构实施制裁。”

对于吕特根来说,中国的制裁措施发出的明确信息是:“告诉你们,我们不喜欢你们这种从外部批评中国侵犯人权的做法。”由此,“中国正式把人权和维护人权的事务划为‘内政’。谁要是对其发起挑战,就必须做好接受严厉制裁的准备”。

作为目前德国政府执政党的外交政策代表,吕特根也明确的向中方政府发出信息:“如果你们和我们对法制的理解有这么大的不同,会采取这么激烈的制裁手段对待,那我们也不会和你们达成什么协议。因为中方的做法,鉴于对法制的不同理解,从根本上动摇了协议的可靠性。” 在回答一名观众的问题时,吕特根承认道,欧中签署原则性投资协议对中国而言,是一次赢得声誉之举,“中国不会‘疯狂’地对这份协议给予高度重视,北京没有它,一样能活下去。”

推荐阅读